著名考古學家、良渚博物院院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天進
4月14日,據良渚古城官方微信公眾號“良渚古城”消息,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天進今日起正式出任良渚博物院和良渚研究院院長,全面主持博物院的學術建設和文物保護工作。
徐天進是國內公眾考古最早的組織者和推廣者,1982年畢業于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後師從北京大學著名考古學家鄒衡教授攻讀商周考古專業碩士研究生,1985年畢業。現任良渚博物院院長、良渚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山西博物院理事會副理事長。主要從事田野考古、商周考古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自1982年畢業以來,徐天進教授曾先後參與並主持陜西耀縣北村遺址、銅川王家河墓地、綏德薛家渠遺址、山西天馬-曲村遺址、北趙晉侯墓地、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國遺址、陜西周原遺址等重要遺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發現周公廟西周甲骨文並長期主持周公廟遺址的發掘;先後主持編寫《考古探秘》、《吉金鑄國史》、《弓魚國玉器》等專著,擔任《天馬-曲村》大型田野考古發掘報告的主要執筆人;參與並承擔科技部重大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課題的研究。
良渚博物院
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世界遺産大會上獲准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至此,中國世界遺産總數已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
良渚博物院位於杭州市余杭區良渚街道美麗洲公園內,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和宣傳良渚文化的考古遺址博物館,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2005年3月破土動工,2008年10月對外開放。2017年8月,根據良渚遺址和良渚文化最新考古成果,良渚博物院基本陳列改造升級,于2018年6月重新對外開放。
良渚文化距今約5300-4300年,院內共展出良渚文化時期玉器、石器、陶器和漆木器等各類珍貴文物600多件(組)。博物院總佔地面積4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由英國著名建築設計師戴衛﹒奇普菲爾德設計,建築突破了具象形態的束縛,體現了藝術與自然、歷史與現代的和諧融合。
良渚博物院常規陳設展
良渚博物院常規陳設展
博物院常規展覽面積4000余平方米,分為3個展廳。目前常規展覽的主題是: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展覽依託“水鄉澤國”、“文明聖地”、“玉魂國魄”三個展廳,全面、立體、真實地展示了良渚遺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遺産價值,體現了良渚文明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獨特貢獻。
徐天進説:“我是一個考古人,挖了一輩子的土;也是一名教書匠,在北京大學教了幾十年的書。未來願與良渚博物院的同事們一起努力,把博物院的各項工作做好,不辜負良渚遺址這塊具有特殊意義的‘金字招牌’,也請社會各界朋友們一如既往地支援和關注良渚博物院。”
對於未來的工作規劃,徐天進表示,“還是要以良渚為核心,這是核心的核心,一點都不能丟,還要強化,另外還是要不斷地引進新的東西進來,要把跟良渚有關係的結合起來,做一些新的內容。考古人看待事物的時間尺度可能以千年或者五百年為單位,用千年為單位的時候,現在所有事都不是事,唯一要考慮的,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給未來能夠留下一點什麼值得留的東西,這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