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美術館外景 ©松美術館
松美術館外景 ©松美術館
3月18日,松美術館官方宣佈:北京松澤藝術中心總裁、收藏家丁澤華正式出任松美術館館長,全面負責未來松美術館的運營與管理。
丁澤華先生對藝術有著極其濃厚的熱情,個人收藏涉獵20世紀以來豐富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時刻關注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新視角與前瞻性,力圖建立中國民營美術館現當代藝術的展示序列。松美術館將以丁澤華先生的個人收藏為基礎,通過深層次的研究,形成具有垂直性思考的展陳,增強松美術館的學術性和專業性建設,全方位優化及維護民營美術館的良性生態,積極參與並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進程。
松美術館館長丁澤華 ©松美術館
199棵姿態各異的松樹和極簡主義白色建築相互映襯,讓每個進入松美術館的觀者精神愉悅而安寧。在一個春日的午後,我們與丁澤華館長進行了一次“松間對話”。近一個小時的訪談中,這位年輕館長所表現出來的坦誠和睿智令我們印象深刻。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當代的交織與碰撞無疑是當下時代的命題之一,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這座民營美術館的新掌門人對於中國當代藝術與美術館事業的認知,顯示出一種主動的構建者姿態。
作為國內最具知名度的民營美術館之一,松美術館將以一個怎樣的新面貌出現?在這名美術館館長“新勢力”的思考中,我們又能獲得怎樣的新洞見?請看藝術中國對話松美術館館長丁澤華——
松美術館外景 ©松美術館
松美術館外景 ©松美術館
關於收藏:沿藝術史脈絡,記錄90年代中國
藝術中國:您對於當代藝術的收藏始於何時?收藏的主要方向是什麼?
丁澤華:我個人是從2015年開始收藏中國當代藝術。當然受到了家庭影響,但首先還是出於興趣愛好。我收藏的主要方向是“後89時期”,也就是1990年代的繪畫,還是沿著中國當代藝術史的脈絡,特別是對社會有重要影響和在美術史上佔據重要節點的作品。一件作品的重要在於它對社會進行了一個整體記錄或提出了重要的問題。
藝術中國:可以透露一下您收藏作品的藝術家名單嗎?收藏途徑主要是哪些?
丁澤華:像尚揚、劉煒、劉小東、張曉剛、王興偉、謝南星等藝術家的作品都有收藏。主要是通過拍賣會,1990年代這批繪畫已超出了畫廊代理的時間階段。但未來肯定會收藏一些不同媒介的新興藝術,陸續跟畫廊之間展開闔作。
松美術館新展“節奏與迭奏”參展作品:尚揚 《95大風景-1》 175×202cm 布面油彩、丙烯 1995
藝術中國:您為什麼把目光投向了當代,而不是古代作品呢?
丁澤華:我認為當代更符合我們的生活環境,我本人對當代藝術的感觸也會更深一些;從收藏的角度來説,古代藝術作品收藏的維度更高,當代藝術在這方面就會好很多。
藝術中國:您怎麼看收藏的作品與1990年代中國之間的關係?
丁澤華:這些作品都非常反映當時的社會一個整體的精神狀態,雖然它們都是以個人主觀角度出發進行藝術表現,但都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像90年代的繪畫,很大一部分以嘲諷或者批判的狀態為主,是因為當時社會正好是改革開放之後,是商品經濟和消費主義最高潮的階段,時代背景催生了這批繪畫。
藝術中國:青年藝術家身上有哪些特質比較吸引您?
丁澤華:青年是藝術家最有活力的一個階段,是思想和繪畫語言迸發力最強的一段時間,所以會出現一些很有意思的東西,或許不是那麼成熟,但它非常有生命力。同時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青年藝術家生存還是比較困難的。藝術是一件非常耗錢的事情,特別是雕塑和裝置作品,這對一般學生或初出茅廬的藝術家來説負擔很重。這也是我當初想做這些事情的初衷,而且只有他們起來以後,中國當代藝術這條線才能一直保持下去。
松美術館新展“節奏與迭奏”參展作品:張曉剛 《血緣:大家庭9號》 149×189cm 布面油畫 1997
藝術中國:對國外藝術品是否會關注?
丁澤華:坦白説,對國外藝術品暫時不會太關注。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對於我來説意義更加重大。從國際視角來看,我們國內頂級藝術家的價值還有很大的空間去挖掘。我們不要跟著國外跑,要做自己的事情,把中國當代藝術往外推,這是一件更有意義的事情。
藝術中國:在您看來,當代藝術對社會的作用是什麼?
丁澤華:我一直也在思考這個問題。以個人經驗來説,我覺得當代藝術相較于其他媒介對於思想的傳達會更加直觀和強烈。對大眾的作用,還是需要通過實踐去探索和思考。
我覺得中國已經來到這個時期,大家在解決了吃穿住行之後,願意花錢去欣賞藝術等精神層面的內容。未來松美術館也會舉辦一些不同類型的活動,形式上會在各方面有所嘗試,進行不同的跨界,讓當代藝術更好地去跟大眾連接。
松美術館 ©松美術館
關於松美術館:一個開放的平臺,進行多方面深度連接
藝術中國:在眾多以中國當代藝術為方向的美術館中,松美術館的特色是什麼?
丁澤華:我們會更聚焦。像您所説,現在很多美術館有些關於中國當代藝術展覽,但它可能還有其他方向,比如説圍繞國際上大的IP,或者是比較迎合受眾歡迎的內容。我們會更明確,專注于自己收藏的方向,也就是整個“後89時期”的藝術。我們會一直沿著這條線索往下走,持續地研究,不斷擴充它的概念。
藝術中國:除此之外,松美術館的定位會有什麼樣的轉變?
丁澤華:過去大家來看館的多一些,這也是自然的現象,因為這個環境就擺在這裡。可能這也跟我們的文化傳統有關,一直以來藝術處於人們一個很高的心理地位上。我們希望讓松美術館成為一個開放性的平臺,跟不同的主體進行一個深入連接,比如説企業、學校、普通大眾,讓大家能夠更好地去深入了解藝術的內容,而不是關注于館本身。
松美術館外部環境 ©松美術館
藝術中國:您為何特別強調“連接”?
丁澤華:“連接”是指如何跟多方面進行一個深度連接。我總是説要對標國外,因為國外的確發展的比我們好。首先是美術館之間,像國外的美術館之間的關係很密切,在各方面可以互通有無、共同做一些事情。國內的美術館、畫廊或藝術空間聯繫還是散一些,我們現在也在跟香港一起發力,希望能對中國當代藝術更好地助力;在大眾層面,我們也希望建立一個深度連接,能引導大家能更更深入地去關注、思考、理解中國當代藝術;在企業方面,像國外藝術跟企業的連接是很多的,但國內幾乎沒有多少價在做這種事情,對藝術的關注度也不高。其實藝術這件事情是需要各方面支援的,我們希望從各方面實現一個連接。
藝術中國:的確,您之前也策劃過多場藝術家在企業的駐地計劃。
丁澤華:對,其實很多國外的企業都搞收藏,也搞一些助學金活動,去豐富周邊社會,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企業文化,對他們來説,這是挺重要的一部分。除了我們自己的企業之外,未來我們會多和一些不同類型的企業合作,跨界可能會多一些。
藝術中國:對青年藝術家的關注將如何體現在松美術館的發展上?
丁澤華:松美術館東區未來主要是以青年藝術家為主,新興藝術等主要出現在東區,西區學術性的梳理與研究會更多。對於青年藝術家,我們肯定會扶持,以後對青年藝術家會逐漸關注多一些。我們現在有個“輕鬆計劃”,這是松美術館對青年藝術家提供的一個平臺。
松美術館外部環境 ©松美術館
藝術中國:在公共教育方面,松美術館會繼續推進嗎?
丁澤華:這方面是一定的。我認為比較好的做法是和周邊的不同階段的學校等進行聯合。除此之外,我們還將和慈善機構聯合組織活動,希望以松美術館的力量,幫助這些貧困子弟和留守兒童走進藝術,用藝術為他們帶來快樂和希望,這也是美術館公共教育功能的體現。我的家庭也有一直在參與慈善事業,有一家5A級的慈善基金會。我們是希望通過對他們的幫助與扶持,使他們擁有更加舒適的生活與人生。
藝術中國:作為一名年輕的館長,您會為松美術館帶來一些年輕化的風格嗎?
丁澤華:我覺得年輕化一定是要做的。因為整體社會在往前走,年輕人在慢慢成長,所以要做年輕人的東西,年輕人是緊跟著社會的。
藝術中國:您覺得一個好的美術館的評價標準是什麼?
丁澤華:好的美術館需要擁有屬於自己的展覽體系。場館定位包括展覽定位需要非常明確。展覽內容自然是最重要的,只有將自身脈絡梳理清晰,將我們自己的“線”明確了,以後的展覽計劃才能更好的推進,展覽整體呈現的內容品質也會大幅度提高。(文/訪談 許柏成,文中圖片由松美術館提供)
松美術館新展預告
展覽海報
展覽主題:節奏與迭奏
策展人:汪民安
藝術家:陳丹青、曹斐、儲雲、丁乙、馮國棟、費俊、方力鈞、顧德新、顧小平、胡力維、劉港順、李山、劉煒、劉小東、毛旭輝、毛焰、娜布其、彭薇、秦琦、秦思源、仇曉飛、隋建國、尚揚、孫一鈿、譚平、吳笛笛、王國鋒、王廣義、王家增、王拓、王興偉、王音、徐冰、謝南星、喻紅、楊茂源、姚清妹、袁運生、周春芽、張恩利、曾梵志、莊輝、張培力、張曉剛、展望(按姓氏拼音排序)
展期:2022.4.9 - 2022.7.24
地址:順義區格拉斯路松美術館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17:30停止入場)
松美術館新展“節奏與迭奏”參展作品:隋建國 《手跡一個瞬間》 230×140×193cm 光敏樹脂列印與鋼結構 2021 圖片由隋建國基金會提供
由汪民安教授擔綱策劃的松美術館新展“節奏與迭奏”將於2022年4月9日面向公眾開放,本次展覽是新任館長丁澤華承接美術館後舉辦的首場大展。展覽將以群展的形式呈現,內容涵蓋40余位中國當代重要藝術家的近50件作品,作品包括繪畫、雕塑、影像、裝置等等。展覽以“節奏和迭奏”為主題,讓這些跨代際的作品進行時間和情感的連接和變奏,也使這些作品和美術館的空間場域發生連接和互動,正是通過連接,松美術館也展現出綿延不絕的強度和活力。
松美術館新展“節奏與迭奏”參展作品:王音 《未名-我走在路上》 180×140cm 布面油畫 1993
此次展覽“迭奏”的概念出自德勒茲與加塔利合著的《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其本義指向一種重復迭奏的曲式,在《千高原》中,“迭奏曲”經過德勒茲和加塔利的澆灌而生長成一個哲學概念,其並非是一段節拍謹然、連續奏響的聲音,而是一個持續進行著界域化和解域化的運動配置。因而,迭奏曲始終處於開放的居間狀態,那些處於生成之中的、臨界的、混沌的“間距”賦予迭奏曲以恒久的運動。
松美術館新展“節奏與迭奏”參展作品:曹斐 《派生》 5'38" 單頻高清影像 16:9 彩色 有聲 2017 作品由谷歌藝術及文化項目委任;圖片由藝術家 維他命藝術空間及Sprüth Magers提供
“迭奏”的概念同時包括三個方面:一個沒有中心的混沌黑洞;在這個黑洞中固定一個不穩定的點構建一種平靜的空間形態使得黑洞成為一個安身之所;在這個安身之所的黑洞上鑿開一個通道逃離它去探索未知的無限宇宙------這就包含著三種力:第一種是混沌之力,第二種是大地之力,第三種是宇宙之力。“三者相互對抗,匯聚于迭奏曲之中。”——在這個意義上,迭奏曲就是混沌、界域和解域的對抗,這些同時性的對抗摧毀了任何的秩序:“所有那些可以被把握為迷宮的事物事實上都是一首迭奏曲。”相比迭奏這樣的力的疊加對抗,節奏則是一種協調、過渡和連接: 它是異質性空間的協調,是環境和環境之間的過渡,是臨界面瞬間的連接。如果説迭奏構成一整個動態的關閉-打開-再關閉-再打開的迷宮的話,節奏就是迷宮內部既是現實的但又是隱匿的低聲通道。
松美術館新展“節奏與迭奏”參展作品:孫一鈿 《沒有溫度的火》183×183cm 布面丙烯 2016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節奏與迭奏”展覽致力於探討迷宮的界域和解域過程,致力於探討混沌、秩序和開放的動態關聯。展覽將持續至2022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