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以花為媒——一位景觀設計師的全球公共藝術計劃

以花為媒——一位景觀設計師的全球公共藝術計劃

時間: 2022-02-25 09:52:09 | 來源: 藝術中國

無界景觀工作室負責人,景觀設計師謝曉英(左三)與衣索比亞工人合影

導言

種花草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但卻有一位景觀設計師神奇的將它變成了一件媒介,引發了一條北京古老街道中的居民們的親密交流,舉辦活動,甚至將相隔萬里不同國家種族的人聯繫在一起友好互動。

2021年9月28日,這一天秋高氣爽,北京楊梅竹斜街26號採瓷坊室內、楊梅竹斜街15號室內熱鬧非凡,無界景觀創始人謝曉英和這裡的居民舉辦了一場兩地都市花草堂啟動儀式及居民日常種植展,小小的房間擠滿了人,楊梅竹斜街的鄰里街坊、大爺大媽細心的培育著一簇簇花草,交流心得,同時透過大螢幕實時觀看著衣索比亞人在首都謝格爾公園的花草種植及咖啡儀式。兩個相距萬里國家的老百姓通過熒屏感受著彼此的異域世界,相互瞭望,相互問候,既神奇又親切。

北京楊梅竹斜街衚同花草堂與衣索比亞亞的斯亞貝巴友誼廣場公園現場連線

衣索比亞播種儀式

兩國居民跨越時空,共同舉辦花草種植活動在謝曉英看來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2012年,無界景觀工作室承接了北京楊梅竹斜街環境更新項目。這裡作為北京首都少有的具有生機的老衚同文化飽受著城市化發展的負面波及,早已破敗不堪,衚同中的居民混雜,彼此矛盾不斷。

對於街區改造傳統景區規劃做法簡單粗暴,可以完全不考慮當地人感受,能夠迅速營造出嶄新的老街區嶄新的視覺效果,但是如果在尊重和保護老街區風貌的基礎上進行有機化改造,營造良好的社區氛圍,成為一條活態化、富有生命力的老街區就不是容易的事了。因為當地居民的接受和參與程度是公共設計項目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能得到當地人的認可和配合對於各路精英設計師來説都是一道難題,居民往往對於任何街道改造項目都保持著冷漠甚至抵觸的態度。

北京楊梅竹斜街衚同花草堂播種儀式,謝曉英和居民一起種花

謝曉英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求學期間,她遠赴荷蘭學習城市設計和景觀設計,是一名標準的海歸景觀設計師。但她的身上沒有絲毫高冷洋范兒,她衣著樸素,親和友善,非常善於與人溝通。在楊梅竹斜街規劃期間,她經常走街串戶,就像一位熱情溫暖的鄰家大姐和當地居民攀談交流,衚同的大爺大媽從開始的冷漠變得逐漸熱情,向她敞開心扉,她也慢慢發現了花草是衚同中本地人和外來租戶、保安、商家等各方居民共同的愛好。

謝曉英(右)和楊梅竹斜街居民交流

2015年,無界景觀工作室開始對楊梅竹斜街66-76號院夾道進行社區營造,嘗試以建立“衚同花草堂”為仲介,為常住或暫居於此的5戶居民建立有效的鄰里交往模式,使居民能夠通過養花、種菜等自然仲介形式相互交流,進而創造社區共用價值,讓暫住的租戶也能通過種植經驗的分享找到歸屬感。

楊梅竹斜街有機更新項目成績斐然。以此實踐項目為內容的大型綜合藝術裝置“安住-平民花園”參加了2016年第15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的展覽。當時,謝曉英也將楊梅竹斜街的居民和威尼斯雙年展中的觀眾進行了連線直播。在受到各方關注後,楊梅竹斜街的居民們更自覺的形成了衚同的花草交流文化,連續三年舉辦了自己的花草種植展。

友誼廣場(謝格爾公園)

夜晚的友誼廣場(謝格爾公園)

2019年4月,謝曉英園林工作室又承接了援衣索比亞河岸綠色發展項目,這裡核心組成部分友誼廣場(謝格爾公園)位於亞的斯亞貝巴市中心,是具有莊嚴的國家政治屬性以及埃塞民族、歷史文化特色的城市中心廣場。謝曉英帶領團隊和當地人一起,經過短短幾個月時間的奮戰就將原來雜草叢生的一片荒地建成了白天遍地花海,夜晚燈火璀璨的公園廣場,目前一期景觀設計已竣工,建成效果非常好,受到埃塞政府和民眾的讚揚與喜愛。

謝曉英在項目實施中,將楊梅竹斜街的花草堂經驗帶到了這裡,開啟了在非洲的以花草種植為媒介的公共藝術活動,她向當地居民傳授花草種植技術,帶領當地居民在長達千米的擋土墻上種植花草,埃塞的居民熱情參與互動,目前這座“花墻”已經初具規模。謝曉英回國後,又牽線兩地居民,成功舉辦了中國北京楊梅竹斜街衚同花草堂&衣索比亞亞的斯亞貝巴謝格爾公園都市花草堂啟動儀式及居民日常種植展。後續她還將在埃塞展開更多的公共藝術活動。

近日,藝術中國記者對謝曉英做了專訪。

改造前後對比:由中國城建院無界景觀工作室承擔景觀設計任務的亞的斯亞貝巴友誼廣場項目

將“都市花草堂”引入衣索比亞

藝術中國:您在非洲的援衣索比亞河岸綠色發展項目是怎樣的一個計劃?

謝曉英:中國援建的衣索比亞的綠色發展計劃最核心的是48公頃的亞的斯亞貝巴友誼廣場,還有一個12公里長的河道。河道是季節性的,雨季排水,旱季無水,這裡污水比較多,最初計劃是排污凈化處理。中間的花園廣場,中國稱為友誼廣場,衣索比亞人稱為謝格爾公園,這個名字來自古希伯來語——“幸福美麗的地方“。我們的重點是做這個公園廣場。

衣索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阿裏想發展文化旅遊産業,友誼廣場也屬於首都“大綠心”中的核心區域,具有休閒娛樂功能和參與互動體驗,能夠激活城市活力的城市中央公園。他希望友誼廣場充分發揮首都中心廣場宣傳文化、集會、休閒的功能。

友誼廣場(謝格爾公園)

藝術中國:在很多中國人固有印象中,衣索比亞是一個貧瘠乾旱的非洲國家,您剛去衣索比亞有怎樣的感受?

謝曉英:衣索比亞是整個非洲唯一沒有被西方殖民的國家,其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是非盟所在地。這裡的水資源充沛,是東非水塔,氣候舒適,平均氣溫15-25℃。他們有自己古老的文字,傳統上信仰東正教。目前最大問題就是多族群的紛爭,所以衣索比亞的總理阿比·艾哈邁德·阿裏提出了綠色發展,繁榮經濟,民族融合的理念。

謝曉英在整理苗木

2019年6月,我第一次去衣索比亞,正值雨季,那裏的雨下完後天空馬上放晴,碧空、彩虹非常漂亮。我們項目的場地看上去破破爛爛的,周邊有很多貧民窟。但我們非常有信心,不久後這裡將呈現出一座美麗的公園!當地人對中國人比較友善,很有親和力。衣索比亞總理很有智慧,我們的設計方案非常契合他的綠色發展理念,他本人也非常尊重設計師。我感覺推進項目比在中國更為順利。我們的一期項目實施只用了10個月。2019年10月開工,2020年8月一期工程竣工。

謝曉英與衣索比亞工人一起討論施工方案

藝術中國:衣索比亞當地人對這一項目有什麼反映?

謝曉英:當地人非常支援。我們雇傭了一些當地工人,相比中國工人做事的規矩刻板,當地工人雖然有些散漫,但都很樂天地工作,我也會被這種情緒所感染。他們的領悟能力相當高,我帶領當地工人做事,他們能自發地去創作,做出的效果比我想像的還好。我開始帶他們去做生態排水溝,疊水花臺的時候,我會演示給他們如何就地取材,將場地挖出的廢棄石頭和當地的野花野草重新組合,堆疊出高低錯落的疊水瀑布、岩石花園、花墻花溪的美麗景觀,同時保證排水、防護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功能。當地工人心領神會,可以就現場情況自由發揮,他們還把自己設計的心願圖案置入景觀中。這是我感覺特別欣慰的,他們是在享受勞動中的快樂,並因為參與項目獲得了成就感和歸屬感。

謝曉英在疊水花溪

由於各種條件限制,公園中木椅比較少,我就把平整場地時挖出的自然石的平整面做成椅子。在場的工人挨個去體驗,紛紛誇讚中國智慧。我們沒有在項目中擺放亭子、塔等中國符號,但我們把中國文化的自然觀和山水觀全部傳遞出來了。

謝曉英向衣索比亞工人演示花草種植要領

在場工人體驗石椅

藝術中國:現在公共建設項目中普遍考慮“在地性”,您在項目中有哪些具體舉措?

謝曉英:我們的設計方案和的材料使用都是體現保護生態環境和低碳的環保理念,在實施項目中都儘量小心地保留了場地內的植物。設計師在設計人工湖的時候,就把那裏的樹移到了旁邊堤岸上栽植,把雜亂無章的灌木叢重新修整成景。我們儘量使用當地的建築材料,除了廣場的白色花崗岩是從中國運輸過去的,現場平整土地翻出的石頭和廢棄建築的磚石材料都應用在項目中做擋土墻、疊水瀑布和排水溝。

謝曉英與衣索比亞工人合影

會計專業的工人(左)正在製作疊水花溪

藝術中國:衣索比亞的項目中的當地工人,有誰讓您印象深刻?

謝曉英:有一個流浪漢在我們工地內非法搭建了一個窩棚,平整土地時他的窩棚被鏟掉了。他就找我們的分包商理論,分包商了解了情況,沒想到小夥子是大學會計專業,英語能力出眾,但還沒有找到工作,分包商就雇傭了他,他有了收入後,就很順利地租到了城裏的房子,公園裏的生態排水溝就是他帶著幾位工人建成的。第二次我碰到一個娃娃臉的小夥子,可以用流利的英語和我溝通豎向圖(一種工程製圖),他大學專業是土木工程,大學畢業就失業了,但他想留在大城市中找工作,為了活著就只能沿街乞討。分包商的夫人偶然在街上遇到他,了解了情況,給了他這份工作。一期工程結束了,娃娃臉小夥子還寫了份感謝信,並希望繼續為項目工作。一些當地工人還在努力地學中文,他們嘗試著和中國人交流。我覺得這些也是項目的收益,就是讓底層的老百姓能夠互相了解,建立友好的連接。這就是“民心相通”,也是最有意義的。

亞的斯亞貝巴棚戶區裏的花草與蔬菜

藝術中國:您主導的花草堂項目在北京楊梅竹斜街已經持續了很多年,您在非洲的項目中是否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花草堂?

謝曉英亞的斯亞貝巴這個地方的氣候相當於雲南昆明,特別適合種植花草。所以我想到以花草成為當地多民族愉快交流的媒介,又能以園藝來美化他們的城市,增加城市的吸引力。我的想法得到了當地一位朋友的支援,他還拓展了這個計劃,在當地棚戶區的居民中去推廣種菜,當地棚戶區裏的居民很少吃蔬菜沙拉,因為蔬菜是要購買的。當地人的日常飲食是一種發酵煎餅,叫英吉拉(衣索比亞薄餅),飲食中非常缺乏蔬菜,不利於健康。他就教當地人用廢棄的塑膠瓶填上土做成蔬菜培育容器,我們提供了一些菜籽,這樣就教當地人在棚戶區有限的空間裏實現了立體種植,既美化了環境又解決了一部分當地人生活問題。

2020年1月1日,衣索比亞阿比總理在謝格爾公園的工地參加“播種明天”儀式親自為“花墻”播花種

擋土墻

石籠花墻

藝術中國:我很感興趣的是非洲的“花草堂”效果是怎樣的?

謝曉英:我們在謝格爾公園策劃了“都市花草堂”項目,它是一個持續的計劃。我們在施工中做了上千米的有防護功能的擋土墻,有些地方的擋土墻外部用金屬石籠罩住,裏面填充了廢棄的石材和磚瓦,縫隙填滿泥土,園藝工人、當地居民和未來的遊客在這裡種植花草。2020年1月1日,我們策劃了“播種明天”活動,作為“都市花草堂”計劃的啟動儀式,活動名稱引用了印度諺語“今天的種子就是明天的花”(All the flowers of all the tomorrows are in the seeds of today.)。衣索比亞阿比總理親臨現場,在擋土墻的石縫中播種花草,作為這個計劃的啟動。之後我希望可以通過組織活動去完善,最終這個千米長的擋土墻會變成一座美麗的“岩石花園”。我不會規定種什麼花,能生長就行,當地人可以發揮創造力,植物會越長越豐富。這是我們和當地民眾共同參與的活動,所以我説這是一個大型公共藝術計劃。

衣索比亞的咖啡儀式

藝術中國:在去年的楊梅竹斜街“衚同花草堂”和亞的斯亞貝巴友誼廣場“都市花草堂”連線活動中,衣索比亞人的美妙的咖啡儀式令人印象深刻,咖啡文化在當地是怎樣的情況?

謝曉英:衣索比亞是咖啡原産地,咖啡的品質好價格便宜。無論貧窮富貴,家家都會有一套用來製作咖啡的器具。家人朋友聚在一起煮咖啡是他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交活動。先在地上鋪上特殊的綠草,在鍋中炒咖啡豆,再把炒熟的咖啡豆倒入臼中,用鐵棒把咖啡豆舂碎,再倒入陶壺裏,加入豆蔻和肉桂等香料,過程中滿室留香。埃塞爾比亞首都市中心好多角落都會有做咖啡儀式的露天小攤位,這是他們最具特色的城市街景文化,我們把咖啡儀式引入到謝格爾公園的藝術花園中,希望這種獨特的露天咖啡儀式花園遍佈亞的斯亞貝巴的每條街巷,為這座城市增加獨特的魅力。

公共藝術項目要讓居民有自尊、自信和歸屬感

藝術中國:您是一名景觀設計師,是什麼原因讓您對公共空間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謝曉英:我一直對城市的廣場和公園感興趣。我曾經住在北京和平裏一幢單元樓裏,樓半層在地下,中間有一個很大的露天平臺,大人小孩都會在這裡乘涼聊天講故事,那個場景給我留下了一個很深的印象,承載了我很多美好的回憶,那時候的發小到現在關係都很好。現在大家買房都買公攤面積小的,我卻是相反,因為我覺得公寓裏的公共空間很有必要,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人的公共意識,上下樓、出門聊聊天,人之人之間的隔閡成本就會低很多。所以我用公共空間把人們帶到一起和諧相處,最後積攢的社會關係資本,十年二十年下來,就會很不同。

北京楊梅竹斜街衚同高叔和趙姨參與播種儀式

藝術中國:眾所週知,公共藝術項目的可持續性是一個普遍難題,您如何實施後續計劃?

謝曉英:我策劃的公共藝術項目是一種持續性的活動,比如去年秋天的北京楊梅竹斜街“衚同花草堂”和亞的斯亞貝巴謝格爾公園的“都市花草堂”連接。比如我們在16、17、18年在楊梅竹斜街連續做了三年的居民種植展,之後雖然停辦了兩年,但我今年發現這條街上有更多的居民和商戶已經自發地在門前種植花草,同時還自發地組織很多文化活動,這條街越來越美麗了,鄰里關係也更和諧了。

俯瞰友誼廣場(謝格爾公園)

衣索比亞工人與未婚妻在友誼廣場(謝格爾公園)拍攝婚紗照

我會在謝格爾公園和埃塞的其他城市與鄉村持續地策劃公共藝術活動,策劃各種創意活動,讓“花草堂”理念在當地持續地發酵。我還希望公園充滿活力,有各種各樣的活動,這裡有民族産品推介會、咖啡儀式、模特表演等等。這裡還有一個藝術花園,堪稱園中園,建了咖啡廳、快餐廳、衛生間等完善的休閒旅遊配套設施。我在露天花園場地的建設過程中已經預設好了水電音響等各種基礎設施,有的地方還安裝了噴泉和聲音雕塑,為在這裡舉辦豐富的活動創造了條件。

謝曉英在施工現場

藝術中國:現在大家都在談公共藝術,很多藝術家、人類學、社會學者投入到公共藝術項目中,在您看來什麼算好的公共藝術?

謝曉英:公共藝術不僅是設計師或藝術家自己的事,它是能真正實現各種人群共同參與、共同創作的活動。不同身份、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一起把一個空間裝扮美麗,而且大家還能互相影響,激發出更多的創造力,形成更廣泛的傳播和更深遠的影響。所以説謝格爾公園項目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公園概念,它承載了一個開放的、能自發繁衍的公共藝術計劃,

人們在這裡相互交流、增進了解、啟發創意,推動“善意”的能量在城市公共空間內生長、流動,從而引導社會關係的良性發展,為人們建立自豪感和歸屬感積聚力量。

楊梅竹斜街前後期改造對比

藝術中國:中國有很多公共藝術項目,但很多都落入好山好水好寂寞的尷尬境地,而您的楊梅竹斜街有機更新計劃取得了衚同居民的高度認可,您認為原因是什麼?

謝曉英:在2012、2013、2014年北京國際設計週期間,這條街上來了很多打扮光鮮時尚的設計師,他們擺拍各種造型各種打卡。但街道居民就在旁邊冷漠圍觀,甚至表現出明顯的抵觸情緒,記得有位老大爺在9月底的秋涼時節故意光膀子遛彎,顯得特別違和。

楊梅竹斜街歷年設計周居民展

因為當地居民覺得這些活動和他們無關,招來的大批設計師和遊客也打亂了他們的生活。來此參展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只是為了展示自己,他們互為表演者和觀眾,老百姓成為了旁觀者和背景墻,這是最大的問題。而且,我們在後續觀察中發現文化活動舉辦後,出於裝飾目的而種植的觀賞性花卉被居民換成自家的小蔥,本地居民更喜歡在花池中栽種自養的花卉和蔬菜,花草是這裡居民的連接媒介,我們採用引導的方式讓更多居民慢慢愛上種植花草,併為他們連續做了三年的花草展覽,居民們參與這些活動,成為了這條街的主人,精神面貌就不一樣了。在2017年的北京國際設計週期間,有一位參加種植展的老鄰居,展覽還沒開始,見有遊客和媒體來拍攝她家門前的參展作品,難掩興奮與自豪,一小時換了三身漂亮衣服。所以説一定要讓當地居民參與在此地舉辦的文化活動,從而獲得自尊、自信和歸屬感。

藝術中國:公共藝術項目往往要協調當地政府、資方、居民多方的關係,如果在一個項目中遇到了很大阻力,您會怎麼做?

謝曉英:我一般不會去談項目,我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生命就這麼短,我不能為一個事無限的消耗,我在北京想做但無法落地的很多事情,後來在非洲項目中就實現了。

謝曉英在友誼廣場(謝格爾公園)

藝術中國:最早大家知道您是源於楊梅竹斜街的有機更新計劃、之後您又做了援埃塞的綠色發展項目,目前又增添了更多地區,您有一個全球的計劃嗎?

謝曉英:我一直希望將公共空間作為人與人之間交流、和諧相處的媒介,以專業的手段引導社會關係良性發展,緩解人的生存壓力,激發民眾活力和場地生産力。我們在楊梅竹斜街的實踐是促進街坊鄰里之間的相互理解,既保留衚同的文化意境又促進街區活力,目前我們在衣索比亞謝格爾公園的實踐是促進多民族和諧相處、社會繁榮,兩地的“花草堂”活動將“一帶一路”兩端的人們連接在一起,增進彼此的了解,促進民心相通。去年我在UIA(世界建協大會)的演講在巴西影響很大,巴西裏約熱內盧世界建築師協會執行委員會的官員聽了我的演講後説:“它將為我們在巴西不穩定社區的城市更新項目提供有力的參考。” 未來我們計劃在巴西也做這樣的項目。

海島花草堂計劃

目前我們正在策劃泉州的“海島花草堂”,那裏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我們計劃將“海島花草堂”與非洲、南美洲……的“花草堂”連接起來,促進民心相通,傳播綠色發展理念,帶動更多人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從歷史上絲綢之路的商貿活動帶動文化交融,到如今的文化交流促進世界的綠色與和平發展。

衣索比亞居民在謝格爾公園健身

今年我們有一個名為“抗體”的公共藝術作品入選了第四屆中國設計大展暨公共藝術專題展,3月中旬將在深圳展出。作品內容是:借由融于美麗宜人風景的、隨處可見的即時健身系統,引導沒有健身意識的人群,舒緩壓力,療愈身心,增加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的機會,形成健康、積極、樂觀的生活方式,增強抵抗健康風險的能力。我希望為促進城市與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一種創新的、可推廣的模式。

(受訪人:謝曉英 採訪人:劉鵬飛 圖片來源:無界景觀工作室)

謝曉英

無界景觀工作室(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主持設計師

設計理念

我習慣於關注日常生活與公共空間的聯繫,關注景觀設計對社會關係的良性引導,探尋因地、因時、因人而異的,與同質化相悖的解決方案,探索景觀設計統籌多專業協作的最大可能性,在城市與鄉村營建整體的、連續的美麗,為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從實踐出發的有效助力。我希望景觀設計師能夠成為“活力基因”的守護者,通過“似無為而有為”的專業手段,將風景融入日常生活,協調人與環境的關係,緩解人的生存壓力,激發民眾活力與場地生産力,提升“安住”者的幸福感與歸屬感。

從業經歷

1986年畢業于北京林業大學。1986-1990年在中國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工作。1990年至1994年先後就學于荷蘭瓦赫寧根農業大學園林係、荷蘭阿姆斯特丹建築學院景觀建築系、荷蘭Berlage Architecture Institute建築設計Master Class(大師班);學習了區域規劃(恢復農業用地的自然生態景觀, 結合現代休閒旅遊業)、城市設計及景觀設計等課程,形成了跨領域的設計思想。2004年成立無界景觀工作室(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任主持設計師。

 


以花為媒——一位景觀設計師的全球公共藝術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