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項目協商:關於“後藝術”的討論

項目協商:關於“後藝術”的討論

時間: 2022-01-14 14:35:01 | 來源: 擬像藝術
快訊 >

展覽海報

項目協商:關於“後藝術”的討論

Project Negotiation: A Discussion on "Post-Art"

藝術家 Artists:

李波 Li Bo

劉冠南 Liu Guannan

劉耀華 Liu Yaohua

石玩玩 Shi Wanwan

耶蘇 Ye Su

策展人 Curator:

高遠 Gao Yuan

開幕時間 Opening Time:

2022.01.16, 15:00

展覽時間 Exhibition Dates:

2022.01.16 - 2022.02.23

“項目”是一種朝向未來的規劃,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項目”沒有通過審批而被拋棄,仿佛卡爾·波普爾所論的“烏托邦工程”一樣,永遠不可能實現。那種國家意志和歷史主義者想像中的願景正像諸多“藝術項目”一樣,最終的結果是:項目取代了作品,方案取代了真實。

展覽針對當今藝術家與作品關係的變化,討論藝術家作為“項目發起人”,而非作品的製作者;而項目的參與者,可以是包括藝術家在內的社會各行各業的公眾。在這些“項目”執行的過程中,往往充滿不可控性;不預設結果,不規定具體方法,消解藝術家作為創作者的獨佔權力。藝術家不再行駛作品的主動權,把“製作”作品的權力下放給諸位參與者,採取社會調查或者公眾參與的形式,以“項目”和“方案”取代“作品”,實際上也強調了事件的過程而非結果——似乎正是當下中國一些藝術家工作的常態。這種制定項目的工作方式也逐漸演變成一種藝術形式。就如理論家格羅伊斯所言:“藝術不再是為了創造出藝術作品,而是為了記錄項目生活(life-in-the-project)”。如此,藝術與生活之間關係的陳舊話題不得不被重新提起,“藝術變成了生命政治(biopolitical),因為它自身已經通過藝術手段創造生活和記錄生活”。批評家傑瑞·薩爾茨在《紐約雜誌》上評論第13屆卡塞爾文獻展時,用到了“後藝術”(Post Art)這個詞,用來描述那些“甚至不把藝術與生活分開的作品......那些不是藝術品的東西,而是關於製造東西的動力,它們像藝術一樣,把想像力嵌入材料中,把握住創造力是一種宇宙力量......一個化學家或將軍可能每天都在辦公室裏做‘後藝術’”。實際上,關於“後藝術”的討論一直不絕於耳,從艾倫·卡普羅到庫斯比特,都是在意識到了藝術和生活微妙的互換關係時提到了這個詞。“後藝術”確實消解了藝術家的身份,使藝術家不再獨自佔有創造藝術作品的權力;但實際上,又賦予了藝術家更多的選擇:首先就是其放棄創作作品的權力,其次是藝術家發起項目引導參與者的權力。

展覽以5位項目發起人(藝術家:李波、劉冠南、劉耀華、石玩玩、耶蘇)的具體項目實施過程為展示對象,注重展陳方式和視覺邏輯的探討,通過空間搭建和參與者的互動設置展陳模式,形成一種開放式的現場。嘗試將“項目”的徵集和協商方式以視覺化呈現。對項目和計劃本身的展示不僅僅是乏味的文獻和檔案,而是不同參與者社會和生活實踐的匯總,這同時也是“後藝術”討論的對象。5位“項目發起人”的項目仿佛生動可視的“項目協商”,既是與空間和策展人的協商,又是在互相協商,在有限的展陳空間內“協商”出無限的可能。

文/高遠

李波

李波,四川簡陽人,重慶工作研究所成員,四川美術學院教師,碩士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生活、工作于北京和重慶。

李波的藝術活動著重研究“生活、藝術、行為”之間的關係,他從自己的生命經驗出發,編織個體與集體話語關係的藝術行動,是他城市化進程中的心路歷程和生存痕跡,也是個人價值與集體話語相互滲透的結果。

劉冠南

劉冠南,2014年碩士畢業于中央美術美院雕塑係,現于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生在讀。

劉冠南感興趣于歷史性的圖像敘事生産,及其與身體的作用關係。他的工作起始於對廣泛傳播的敘事類知識的考察,並在考察中發現了圖像敘事是如何介入社會規訓活動,最終作用於我們的身體。近年來,他的工作聚焦于日常中社會關係的重新發現。

劉耀華

劉耀華,出生於山西霍州,經過五年小學、五年初中、五年高中、五年大學的學習,2008年畢業于長安大學建築系,獲建築學學士學位。先後從事過建築師、藝術家助手、雜誌編輯和藝術項目策劃及統籌的工作。他的作品涵蓋多種媒介,主要傾向於藝術在觀念維度的延展和發掘。此外,他還于2018年創辦“一件作品”公眾號,並自主發起和策劃了一些藝術項目。

石玩玩

石玩玩是一個特定場域創作的藝術家,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係,獲得藝術碩士學位。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獲得藝術學博士學位。現任教于蘇州大學藝術學院,工作生活于蘇州。

耶蘇

耶蘇 (張帆) ,出生於中國浙江紹興,作為藝術家和寫作者居住生活在北京。他長期致力於基於夢境的小説《油瓶記》的寫作,並將其中的故事情節作為重要的創作靈感來源。作品展出於OCAT西安館、中間美術館、泰康空間、歌德學院、當代唐人藝術中心、上海雙年展等;評論寫作則散見於專業媒體和藝術書籍。

高遠

高遠,藝術史學者、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藝術史博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學理論博士後,任教于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傳媒與藝術理論係。在重要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和藝術評論50余篇,譯著2部。2010年起,在國內外獨立藝術機構、美術館等主持策劃40余場學術展覽。

高遠的藝術史研究和策展工作主要致力於以跨媒介視角對歐洲藝術史、當代藝術展覽展示的考察和關照。曾赴佛羅倫薩哈佛大學義大利文藝復興研究中心(Villa l Tatti,2014)及巴黎德國藝術史研究中心(DFK Paris,2017)及佛羅倫薩藝術史研究所(KHl,2018)訪問研究。



項目協商:關於“後藝術”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