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對談|什麼造就了一個策展人——策展教學與策展實踐

對談|什麼造就了一個策展人——策展教學與策展實踐

時間: 2021-10-01 16:28:27 | 來源: 藝術中國

《什麼造就了一個策展人——策展教學與策展實踐》對談活動現場(從左至右依次為:胡丹潔、周青、朱芮菡)

如今,“策展人”已經成為了一個集託管人、解釋者、教育者、引導者和組織者于一身的形象——從觀念至聯絡、籌資、展覽畫冊,再到展覽設計、媒體宣傳、公共教育,甚或是展覽相關資料的存檔和評估,他們的日常工作涉及一系列複雜多元的環節。本次對談活動由策展專業教師和初入策展行業的學生組成,邀請到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教授、藝術展覽策劃管理工作室負責人周青老師,將從“策展理論”“策展教學”“策展實踐”三個維度出發,試圖探討和反思策展的觀念、策展專業的教學模式等相關問題。

時間|2021年9月6日

地點|北京隆福文化中心一號殿

對談人|周青胡丹潔朱芮菡

《藝術與自然——義大利創作考察彙報展》執行策展人胡丹潔

『何為策展?何為策展人?』

胡丹潔:首先請周老師來談一談,什麼是“策展”和“策展人”?

周青:藝術展覽把不同時代、地域、藝術家的作品匯集起來,再按照某種理念、邏輯與方式呈現出來,這一過程本身就意味著再創造和産生了某種“進步”,具有深層的文化意義,而這正是我們所説的展覽策劃。策劃是指為了達到某種預期的目標,借助科學、系統方法和創造性思維,進行的調查、分析、創意、設計並制定行動方案的思維和行為過程。展覽策劃強調前瞻性、創造性、學術性、可行性的有機統一,既包含理論與策略層面的學術研究,又包含執行與管理。

源自西方博物館語境中的“策展人”(Curator)角色經歷了一個較為漫長的演變過程,而“策展”(Curation)一詞來自“策展人”。時至今日,西方藝術博物館體系的策展人制度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對“策展人”和“策展”定義的維度也越來越廣。在當代藝術語境中,“策展”更帶有偏重於學術的潛臺詞意味;而外延更廣的“展覽策劃”,則似乎更能涵蓋具有多重意義和身份的“策展”和“策展人”的定義。隨著時代的發展,策展人的多重外延身份還將不斷變化,其職業技能的範疇肯定也將不斷拓展。 

胡丹潔:策展人在展覽中提出問題、回應當下、生産文化內容,也就意味著策展肩負著一種文化責任:要向公眾傳播有意義的內容、要在展覽中實現某種教育的功能。甚至展覽還具有歷史書寫層面的意義。對於策展的文化責任,周老師有沒有什麼看法?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教授、藝術展覽策劃管理工作室負責人周青

周青:“公共性”和“教育性”是展覽非常重要的特質。在美術館、博物館的語境中,展覽可以説是最有效的意義傳播平臺。怎樣利用這個優勢?策展人不能只是單純地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如果只是這樣做,那寫一本書就好了,不必做成展覽。策展人要從展覽的公共性特質出發,從前言到展簽再到媒體宣傳,都使用便於觀眾理解的語言方式書寫,將個人的思考通過展覽的方式傳達出來,潛移默化地實現教育的功能。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展覽策劃管理工作室教學思路與成果目標示意

『策展教學與課程設計』

胡丹潔: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在本科階段設立“藝術展覽策劃管理工作室”的初衷是什麼?

周青: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是在2015年正式獨立的,其實在這之前,從2003年起,藝術管理教研室就已經存在於人文學院之中,並開設了策展相關的課程。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對於本科生是偏精英化的教學,結合了以前老美院的傳統,本科同學在三年級的時候就進入到專業指向性很明確的工作室裏學習。第一年建立了四個工作室,到今年又增加了一個新的工作室,藝術展覽策劃與管理工作是最早建立的四個工作室之一。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展覽策劃管理工作室教學思路與成果目標示意

學習對展覽的策劃和整個展覽流程的管理,實際上是一個交叉性的、涉及多個不同學科內容的學習過程。

從上世紀中期開始,西方許多大學開始開設“策展”課程,“策展”隨後逐漸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學科。在這些西方大學的策展專業教學中,涵蓋了理論與實踐兩大部分:一方面是對策展理念、策略的學習,一方面是將實務操作技巧結合到具體的項目裏去學習。

我們在本科階段開設策展工作室的主要宗旨是為策展專業培養具備全球視野、專業綜合素質與實際技能的專業人才。也就是説,在本科階段,更注重對策展實務方面實操能力的學習與訓練。隨著整個藝術生態的全球化和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日趨活躍,展覽的策劃與管理在專業性、規範性與創新性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緊迫。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展覽策劃管理工作室授課現場照片

胡丹潔:從事展覽策劃與管理具體需要具備哪些專業知識和技能?這些知識與技能應該如何培養?

周青:在本科階段可以先不去討論“什麼是策展人”這種很宏大的問題,而去考慮策展人應該做什麼和如何做?ExhibitionMaking也即製作一個展覽具體涉及到哪些內容和環節?

為什麼我們工作室喜歡請很多業內的、戰鬥在第一線的藝術工作者來到課堂之中?就是因為策展人是需要積累實際操作經驗的。策展人的工作很有挑戰性,必須要學會做平衡,既要有自己的學術堅持,又要從客觀的情境出發要做適當的妥協。策展人在大的環境中還需要保持自己的獨立判斷和學術上的創新能力,這是非常難的,也是考量一個策展人學術能力上的最重要的一點。

此外,反思意識也很重要。在國外策展教學的課程體系裏,隨時評估和監測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從展覽項目立項開始伴隨始終。評估的內容可以幫助做展覽的人去做反思,同時也能將一個展覽實施的整個過程記錄下來。後來這種監測系統又演變成了一種方法論,文獻展這種展覽形式的産生就與此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這個管理學上的科學方法已經逐漸演變成為了一種學術層面的方法論。我想這個評估和監測的環節,是需要我們國內策展行業學習和吸納的,而不要都做成急就章。

《什麼造就了一個策展人——策展教學與策展實踐》對談活動現場

胡丹潔:是的,策展人需要具備方方面面的能力,因為展覽是一個整體,策展人要兼顧一個展覽的各個層面。展覽也是一種態度,每一個展覽實際上都要回答的一個終極問題:為什麼要在當下做這樣一個展覽?它與當下的哪些問題産生了關聯?也就是説一個策展人要敏感地捕捉和回應當下的問題。這兩點是我覺得策展人尤其是好的策展人需要具備的能力,一個是對整體性的把握,一個是對當下問題的敏銳捕捉和回應。

周青:有問題才有展覽。你可以説展覽是講故事,但故事是什麼?以前我們小學的時候説講故事要有中心思想,其實就是圍繞你要説什麼問題和你怎樣説這個問題。你要説什麼?可能主觀性更多一些,你怎麼去説?可能就會和具體的空間場域和其他因素結合在一起。怎樣去把握這個方向?怎樣去因地制宜地完成這個問題的講解,我覺得這是策展人需要解決的。

 《藝術與自然——義大利考察創作彙報展》展覽現場

胡丹潔:聊完關於策展和策展教學的宏觀情況,現在我們進入到個體層面的探討。我們想問一下朱芮菡,是什麼原因使你在大二升大三的時候選擇進入“藝術展覽策劃管理工作室”?

《藝術與自然——義大利創作考察彙報展》策展助理朱芮菡

 朱芮菡:我當時是從個人興趣出發做出的這個選擇。為什麼感興趣?首先,看展覽可以説是我成長過程中的“快樂源泉”之一,各式各樣的藝術作品能夠帶給我非常豐富的想像。另外,我覺得做展覽是一件有創造力的事情,在策劃和製作展覽的過程之中有很多可以發揮的空間,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最後,我覺得做展覽還非常有社會意義,就像剛才周老師和胡老師説的,展覽具有很強的公共性,能夠為公眾、藝術家、各種各樣的人提供交流的空間和話題,同時滿足觀眾多元化的需求。漫步展廳之間,既可以選擇放鬆休閒,收穫一個愉快的下午,也可以選擇嚴肅探究,進行一次深層次的思想碰撞。

兩年的工作室學習使我對展覽的方方面面都有了一定了解,展覽寫作、視覺傳達、布展、宣傳、財務、法務、布展等課程有效地把我引上了策展這條路。而在畢業之後,我又非常幸運地得到了北京靳尚誼藝術基金會這次展覽的工作機會,讓我真正體驗了一把展覽的具體製作過程。如今回想我的本科學習,我又有了很多新的體會。比如,實踐經驗對於做展覽真的極為重要。以前我可能對策展存在一些很理想化、很天真的想法,現在才真正意識到策展人在工作中需要平衡很多關係,根據具體情況在不同的角色之間變通和靈活地跳轉。展覽事實上是現實性很強的“工程”,落地過程中會用到很多和藝術沒有直接關係的日常生活技能。所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需要從一個個展覽裏去感受和累積經驗。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展覽策劃管理工作室教學課程結構

胡丹潔:朱芮菡提到了一些具體的課程,包括概論、寫作、財務、設計、布展等等,那麼請問周老師,藝術展覽策劃管理工作室兩年課程的框架和邏輯是怎樣的?

胡丹潔與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展覽策劃管理工作室師生分享策展理念與思路

 周青:我剛才聽了朱芮菡的發言很高興,朱芮菡最初對展覽很有興趣,她是以一種非常理想化、懷著滿腔熱情的狀態進入的策展工作室,在畢業之後,她作為策展助理完成了一個具體展覽以後還沒有打退堂鼓,這説明她確實很熱愛展覽事業,也説明我們的教學還是達到了一定的目的。因為如果説我們在這兩年的學習中沒有教授她很多具體的東西,那麼她在進入到一個展覽項目的時候是摸不到頭腦的,她不會知道應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做的過程中應該解決一些什麼問題。如果她不具備一些基礎的常識,比如説油畫展示的燈光應該達到怎樣的效果?展簽應該寫什麼樣的內容?那麼很可能她原來的一腔熱情一下子就會被撲滅。

工作室的課程共劃分成兩部分,五門偏重實操技能,兩門偏重歷史和理論。在五門偏重實操技能的課程中,一部分是講授對展覽的概念性認識,比如展覽策劃管理概論,一部分是講授展覽的財務、法務、視覺傳達、宣傳行銷等內容,因為展覽終究是一個項目,策展人也擔任著項目經理的角色。還有一部分是寫作,其中既包括學術性較強的畫冊、前言文字等,也包括和公教活動、媒體宣傳相關的應用型文字。在兩門偏重歷史和理論的課程中,一門是對展覽整個歷史的學習,包括策展的基本原理;一門是對策展的觀念與策略進行學習。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採用了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聘請業內一線專家來參與到課堂的教學當中。比如會請到專門講燈光的,專門講媒體的,甚至是專門講項目管理的……我們希望學生可以從課程中全面地獲得成為策展人所需要的基礎素養。

《藝術與自然——義大利考察創作彙報展》展覽現場

胡丹潔:那麼朱芮菡,你在上學的時候對哪些課程印象最深?通過反思自己從學到做的過程,你現在對工作室的課程有沒有什麼新的感悟?

朱芮菡與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展覽策劃管理工作室師生交流展覽實踐經驗

 朱芮菡:我想著重分享幾門課。首先是胡老師為我們講授的“展覽的寫作”,會講到前言、展簽、新聞稿、畫冊文字等的寫作方法。現在返回頭去看,依然會覺得這門課非常實用。文字作為一種交流的媒介,在展覽中很難缺席,同時由於展覽文字不同於個人寫作的公共性,撰寫者需要掌握一些特定的思考角度和方法,才能給予觀眾更好的體驗。

再比如,我們在大四時還修讀過“展覽的視覺傳達與布展實務”,在布展實務的部分,我們用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參與了“中國風景: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的布展全過程。展覽場地是在798園區中一個廢棄的辦公大樓,經過幾個月的翻新和改造,終於得以進入布展階段。從展廳搭建到作品進場,再到墻面貼字、燈光調節、展場清潔,通過這次體驗,我們對布展的流程、方法、難題有了基本的了解,最終將布展經驗總結成了一本《布展人手冊》。但對比這次義大利寫生創作彙報展的布展工作,我的感受十分不同,因為那時只是作為一個學習者和旁觀者,這次真正作為現場工作的協調員去解決問題時,才發現自己在實踐經驗上的匱乏,需要在未來更多的展覽裏慢慢積累。

此外周老師的“展覽歷史與理論”也令我受益良多。對這門課學習其實應該一直延續下去,以展覽工作為職業的人應該不斷地對歷史上好的展覽和好的展覽理論進行研究。實務工作儘管重要,但策展人也不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做實務上,通過了解前人的成果,分析展覽是如何從最初的形態發展至今,才能更好地尋找展覽未來的發展方向。

 胡丹潔與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展覽策劃管理工作室師生分享策展理念與思路

胡丹潔:謝謝朱芮菡的分享,她對整個學習過程的反思,為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一些啟示。問題又回到周老師,目前已有四屆學生進入“藝術展覽策劃管理工作室”,在這幾年中,您對策展教學有沒有一些新的體悟?在課程設計上會不會有一些新的變化?

周青:央美的藝術管理教育學院創立工作室教學的模式有4年了,我們一直在逐漸地反思和完善。很感激朱芮菡作為第一屆畢業生給了我們很多互相學習、教學相長的機會。胡老師提到的是我一直在考慮的問題。因為這種實際操作能力的學習一方面非常具體,另一方面也容易留于細碎,怎樣把這些細碎的內容整合起來,轉化為一種能力,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並且許多實際技能、現實狀況只有通過具體實踐才能被掌握和了解,課堂和課本上永遠總結不完,這個也是我們的教學需要不斷面對和思考的難題。其實我覺得不光是策展,整個中國的教育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都是我們現在應該花大力氣去討論的。總之,一個優秀的策展人一定是要經歷了各種狀況、各種頭疼的問題,才能逐步走向成熟的。

丹潔你也可以談一談你在國外學習策展時的經歷,據我了解,每個學校都有各自不同的教學偏向。

胡丹潔:我是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CA)修讀的當代藝術策展專業的研究生。這個項目成立於1993年,當時英國正處於“新機構運動”的背景之下,一大波與當代藝術相關的機構紛紛成立,專業的管理者和內容生産者也即策展人卻十分稀缺,於是有了對這個行業的需求。從那以後策展逐漸成為了一個專業,有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論,同時也有産生了不同的分野,比如皇藝的策展教學可能就更加偏重於機構策展,也就是如何與機構合作,在完成機構使命的同時,通過展覽與公眾對話,而歌德史密斯學院的策展專業更多偏向於培養獨立策展人,他們教學的重點會更多放在如何融資、如何形成自己的個人的研究興趣並把它轉化為一個公共話題,最終使項目成為現實。

《藝術與自然——義大利考察創作彙報展》展覽現場

周青:中國的美術館事業發展可以説也是剛剛開始,也很需要這些專業人才,而中國的語境跟國外又不太一樣,所以策展教學如何與中國具體國情結合,也是我們需要考量的問題。

胡丹潔:確實,策展在中國是一個非常新的、舶來的學科,所以它在中國的語境裏如何生根、演化,如何去適合中國的機構以及整個藝術生態的運轉方式,是一個難點。同時,我們的專業設置在本科階段,在學生相關理論、實踐,包括人格的成長都不完善的狀況下,怎樣進行策展人的培養,也是一個難點。此外,策展學科本身既包括理論知識又包括實操技能,怎樣把“知識”轉化為“技能”,使學生走出課堂之後順利地展開實踐,這又是一個問題。所以也請朱芮菡分享一下,你覺得學習策展的難點是什麼?

朱芮菡:我個人覺得策展並不一定要被作為一個持續不斷的工作,可能事實上也並不太具備持續不斷的現實條件。策展是一種表達和交流的方式,應該和策展人自身的研究結合在一起,當研究/輸入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會産生表達/輸出的慾望。而這需要策展人保持高度的自覺性,不斷探索新知、思考問題、了解藝術家和作品、尋找自己的研究和策展方向,這不是能夠簡單直接地從外界例如學校中獲得的。另一方面,我覺得雖然現在可供參觀的展覽很多,策展的機會卻並不多,我能夠得到做這次展覽的機會實屬幸運,但更多時候可能長期沒有獲取實踐經驗的機會。此外,展覽是多方力量集合的結果,策展人需要有調動、整合這些力量的能力,但這種能力需要在課堂專業學習的基礎上,在實踐中慢慢摸索。

《藝術與自然——義大利考察創作彙報展》展覽現場

『策展的未來』

胡丹潔:什麼樣的展覽會引起你的關注?一個好的展覽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朱芮菡:我首先會比較關注展覽所討論的話題,它想要表達的內容以及它的表達是否有效,好的展覽的敘事邏輯不能是牽強的,應該是能夠與觀眾有效交流的。另外我覺得好的展覽還需要有一些勇敢的嘗試在其中,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最後,展覽是一種整體體驗,它的品質體現在方方面面的細節裏,從作品到視覺設計再到觀眾服務,都需要嚴格把控,才能形成一個好的展覽。

胡丹潔:在你的設想中,展覽的未來會以什麼面貌出現?未來的策展人又會是什麼樣的?

朱芮菡:我希望展覽在未來依然可以借助各種無法預知的手段幫助人們相遇和對話。在具體的面貌上,展覽也許會變得更加綜合化,就像藝術不斷打破學科邊界的發展趨勢一樣,策展團隊的組成人員、展覽的形式與空間也會是更加跨越邊界、多元碰撞之後的成果,將不同時空及其留存於人們心中的記憶、感受、情緒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更綜合的體驗。

胡丹潔:我希望在未來人工智慧的時代,策展人的工作不會消失。策展人作為一個文化生産者,她們的創造性體現在文化層面,他們需要能夠敏銳地捕捉當下,用獨特的觀察方法與思考角度,通過展覽回應當下並提出新的問題。所以我希望“策展人”在未來不會只是意味著一種職業化的操作模式,而可以成為促進整個人類文明向前推進和發展的角色。

《什麼造就了一個策展人——策展教學與策展實踐》對談活動合影 

『關於對談人』

周青

研究生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獲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訪問學者,並曾工作研習于法國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現為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教授、本科基礎教學部主任、“藝術展覽策劃管理”工作室主持人、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專業研究方向為展覽史與展覽文化研究。主要策劃及參與的展覽:中國畫秋季沙龍展,中加當代藝術展,新浪潮——法國當代藝術展等。

胡丹潔

畢業于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RCA),獲得當代藝術展覽策劃專業碩士學位,為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藝術展覽策劃管理”工作室課程主講教師。同時,她也是 Frieze在亞洲的特聘顧問。曾策劃的項目包括:《藝術與自然——義大利考察創作彙報展》(隆福文化中心,北京),《雷安德羅·埃利希:太虛之境》(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深圳),CAFAM雙年展:《金枝》的密碼——巫術、鬼魂與面孔的經濟學(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影子拳擊》(皇家藝術學院畫廊,倫敦),《閒話、醜聞與良好禮儀》(陳列室藝術中心,倫敦)等。

朱芮菡

2020年本科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藝術展覽策劃管理”工作室。現任職于北京靳尚誼藝術基金會,負責展覽項目的管理與執行工作。

展覽海報

對談|什麼造就了一個策展人——策展教學與策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