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下午,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開幕近三個月以後,評審團終於宣佈了遲來的獲獎名單:阿聯酋館策劃的《濕地(Wetland)》榮獲金獅獎,俄羅斯館的《開放!(Open!)》及菲律賓館帶來的《互助結構(Structures of Mutual Support)》獲得了特別獎。此外,評審團也針對獨立項目頒布了獎項,柏林建築工作室raumlaborberlin的項目《城市實踐實例(Instances Of Urban Practice)》獲得了金獅最佳參與獎。
今年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爭議頻發。先是受到疫情影響,本應于去年開幕的建築雙年展被推遲到了今年,雙年展計劃的推遲同時也影響到了各個國家館的項目進度。疫情讓人們對於線下展覽和活動的態度發生了轉變,一些國家館的項目慘遭撤資,最後不得不縮減預算,或是在雙年展開幕前夕才臨時更換主題和項目。受到航空、旅行、貨物運輸和隔離政策的影響,許多展覽團隊都無法像以前一樣在威尼斯順利布展,以至於一些國家館不得不選擇推遲開幕時間,甚至乾脆放棄參展。
大多數國家館和參展團隊都順應了線上展覽的趨勢,在布展不便的情況下,選擇用線下展覽和線上展覽相結合的方式,讓展覽內容不在囿于威尼斯島上那一座座代表國家館的小房子裏。線上展覽的優勢在於,它可以突破線下展覽成本、時間和人力的制約,來展示盡可能多的項目內容,但它同時也犧牲了實地觀展的沉浸感,尤其是對建築展覽來説,電子屏下的三維建模遠遠不如貨真價實的材料和模型更有研究價值。線上展覽千篇一律,線下展覽敷衍了事,這就導致了今年雙年展的爭議聲遠遠蓋過了對具體項目的研究和討論。前有德國館空館迎客,僅用二維碼展示項目,後有加拿大館通體蓋綠幕,一個手機濾鏡即交給雙年展評審團的參展答卷。剩下為數不多的幾個認真布展、做項目的國家館,在眾多匪夷所思的項目當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媒體競猜爭奪金獅獎的熱門對象。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近幾年才剛剛開始在國際藝術和建築展覽上露面的阿聯酋,最終一舉拿下了金獅獎的榮耀。作為雙年展的評審團主席,妹島和世如此評價阿聯酋館:“一個鼓勵我們思考全球和地方上的生産與廢料之間微妙關係的實驗,併為工藝與高科技碰撞的新建築的可能性開闢了新道路。”
阿聯酋館 《濕地》
阿聯酋館的《濕地》由建築師Wael Al Awar和寺本健一擔任策展人,以阿拉伯著名的薩布哈鹽湖為靈感,向公眾展示了如何利用工業廢鹽水製作再生建築材料,再運用到實際生活的建造當中。展館中央放置了一個高達兩米的巨型建築結構裝置,由新型環保水泥模組搭建而成,這種水泥由回收的工業廢鹽水製成,可以減少建築行業對氣候污染的影響。
建築師利用兩千多塊水泥模組搭建成了一個可供人們通行的結構,堆積在一起的水泥模組讓人聯想起了阿聯酋傳統珊瑚屋的形狀。
阿聯酋館 《濕地》(局部)
幾個世紀以來,威尼斯一直都是歐洲通往中東交流的窗口,讓阿拉伯和義大利在文化與商業層面上進行了緊密地溝通。在過去人們的集體想像中,阿聯酋是一座閃閃放光的新城,玻璃幕墻疊起的摩天大樓勾勒出了阿聯酋壯觀的天際線,體量龐大的國際化外來建築群總是讓人容易忘記低頭欣賞阿聯酋本地最原始的風貌。展覽同時也展出了藝術家們為薩布哈鹽湖創作的大型圖像和影像資料,通過一段3分鐘的配樂,講述了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産的薩布哈鹽湖的歷史、海水淡化過程和科學家的研究之旅。在疫情爆發前夕,策展團隊就開始試圖研究用薩布哈鹽湖的鹽結晶代替傳統波特蘭水泥的計劃,根據統計,波特蘭水泥的生産過程佔全球碳排量的8%。通過與科學家們的合作,利用工業廢鹽製造的新型環保水泥將為建築可持續發展道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薩布哈鹽湖
兩個特別獎被頒給了俄羅斯館和菲律賓館。《開放!》由建築師Ippolito Pestellini Laparelli對俄羅斯館建築本身進行了由內而外的改造,該項目主要被分成了三個部分:一個幾乎空無一物的展館,強調建築師對建築本身進行的翻新改造;一個為參觀者提供交互遊戲的多媒體遊戲站;一個檔案閱讀區,探討了俄羅斯館作為文化機構的思考和行動。在菲律賓館,Framework Collaborative則策劃了一個烏托邦式的模範社區項目《互助結構》,旨一種自我組織、協作和互惠的社區模式,可以幫助社區在逆境或危機中相互支援,例如氣候變化、自然災害和武裝衝突,為世界其他國家的互助社區模式留下了豐富的經驗檔案和社區合作實踐。
改造後的俄羅斯館外部
改造後的俄羅斯館內部
菲律賓館互助社區的建築模型
Raumlaborberlin的總部設在柏林,大部分會議和決策都通過視頻會議完成,典型地展現了年輕創造者們和新一代的工作室是如何在後疫情時代,順應環境變化的同時又迫切尋找解決方案的。Raumlaborberlin的《城市實踐案例》由建築師、藝術家、設計師、社會活動家等多元化合作者,發揮集體的力量進行建築實踐,他們負責並策劃了Haus of Statistik的改造和柏林舊騰博爾霍夫機場附近的“漂浮大學”的設計。Haus of Statistik在過去曾經是一棟被廢棄的東德政府辦公大樓,在Raumlaborberlin的推動下,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集生活、藝術、文化和教育項目綜合發展的公共空間。“漂浮大學”則並非一所真正的、擁有封閉空間的大學,而是在一片被城市廢水污染的河中組織起來的教育團體,邀請人們在廢水中參加關懷氣候的特定課程,在這樣一個充滿矛盾的環境中刺激人們為環保做出行動。
漂浮大學
《人類世博物館:展覽3.0 黑曜石之雨(The Anthropocene Museum: Exhibit 3.0 Obsidian Rain)》讓設計它的肯亞建築師Cave_bureau獲得了特別參與獎。在此之前,這件作品已然是雙年展最具爭議的作品之一,數千枚黑曜石如同流星雨一樣被懸挂在雙年展軍械庫展區主展廳的入口大廳正上方,這些黑曜石來自於肯亞Mbai洞穴石頭的一部分,在20世紀中葉,肯亞反殖民自由者居住在這間洞穴,被用作為作戰辦公室來計劃反殖民的抵抗活動。今天,Cave_bureau將它用來抗議抵制地熱能開採的擴張對肯亞自然環境的威脅。有人將黑曜石裝置形容為一把“懸挂在藝術機構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批評本屆雙年展為了展現自己的至高的道德水準而矯枉過正,忽略了建築的實際意義,太多和建築無關、充滿道德象徵意義的作品粗暴地佔據了建築本身在建築展主角的位置。
人類世博物館:展覽3.0 黑曜石之雨
雙年展具有“當代性”的職責,作為建築研究先鋒性的場所,必須在研究中始終領先一步。阿聯酋館的成功,讓我們看到阿拉伯世界的文化重心實際上已經從傳統的亞洲國家逐漸向海灣地區轉移,緊隨其後的,就是新一代的建築師和設計師們在跨學科、跨文化領域上的創新合作。正如妹島和世在頒獎典禮上所説的:“建築師能夠投射出超越生命的喜悅……作為集體願景的創造者,將建築、自然、生活和社區結合在一起,讓建築成為聚合的藝術。”建築的未來勢必要在多領域進行富有遠見和創造性的探索中前行。(文/ 施越)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完整獲獎名單:
金獅獎最佳國家參與獎: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濕地(Wetland)》
策展人:Wael Al Awar、寺本健一
特別提及國家參與獎:
俄羅斯
《開放!(Open!)》
策展人:Ippolito PestelliniLaparelli
菲律賓
《互助結構(Structures of Mutual Support)》
策展商:Framework Collaborative
金獅獎最佳參與獎:
Raumlaborberlin
《城市實踐實例(Instances Of Urban Practice)》
銀獅獎:
Foundation for Achieving Seamless Territory(FAST)
《西瓜、沙丁魚、螃蟹、沙子和沉積物:邊境生態和加沙地帶(Watermelons, Sardines, Crabs, Sands, and Sediments: Border Ecologies and the Gaza Strip)》
特別參與獎:
Cave_bureau
《人類世博物館:展覽3.0 黑曜石之雨(The Anthropocene Museum: Exhibit 3.0 Obsidian Rain)》
終生成就獎:
Lina Bo Bar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