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藝術北京創始人董夢陽:與社會的關係是最重要的

藝術北京創始人董夢陽:與社會的關係是最重要的

時間: 2021-04-27 11:13:50 | 來源: 藝術中國

藝術北京創始人董夢陽

每年的五一假期,藝術北京都會在農展館與大家如約相見。因為疫情,這個北京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博覽會去年史無前例地按下了暫停鍵。今年的五一節,藝術北京將迎來它的第16屆藝術博覽會。

藝術北京的創始人董夢陽是中國藝術博覽會最早的先行者之一,對30餘年中國藝術市場歷程有著真切的體會。疫情之後,藝術北京重新亮相,似乎也昭示著新的開始。我們採訪了藝術北京創始人董夢陽,聽他聊對藝術北京的發展歷程、中國藝術博覽會的發展以及疫情對中國藝術市場影響的看法。

2021藝術北京特別項目:忻東旺回顧展  忻東旺 I 白菜 I 布面油畫 I 60×50cm I 2011年

藝術市場應該是一個更廣闊的市場

藝術中國:如果把藝術北京比作一個孩子,經過16年的歷程,他即將從少年成長為青年,您怎麼看過來的路?

董夢陽:坦率得講,16年在中國好像是一件挺長的事情了,但我自己還是覺得懵懵懂懂的,有些東西到今天我可能才剛明白一點。這16年,我也從一個年輕人變成一個中年人,有更年輕的人加入團隊來做的更有生氣,如果説這16年我們有積一些認知與感悟的話,就是我們知道了應該去怎麼做,如何去走未來的路。

藝術中國:現在回想您做第一屆藝術博覽會,今天與當時相比社會環境有哪些變化?

董夢陽:那是本質的變化了,差距太大了。我從1993年在廣州開始做博覽會,到現在快30年了。我們當時做的是藝術家的博覽會,還不是現在的畫廊博覽會,商業環境等方面沒法跟今天比。但是即便是今天,我也覺得我們和真正發達西方國家的藝術市場,還不是一個土壤,我們應該做自己的事情。我們以前認為自己很落後,30年後已經有所改變,升級了,在向一個更先進的模式靠攏,但是所謂先進,也並不是説未來中國的博覽完全會走到西方博覽會的樣子。

2021藝術北京特別項目:達明安·赫斯特 達明安·赫斯特 I 優雅 I 紙本裱複合鋁板,Diasec專利裝裱工藝 I 100x100cm I 2019  有簽名50版+10AP

藝術中國:去年藝術北京因為疫情暫停了一屆,在過去的近兩年的時間裏,您在思考些什麼?

董夢陽:我在想未來我們該怎麼走。疫情讓所有的事情放慢下來,甚至停下來。讓我們有時間思考,有時候發現思考是多麼重要。因為我們以前跑的太快了,就像高速路一樣,為什麼要限速呢?是讓你有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時間,否則遇到危險,都來不及處理。

我們做畫廊博覽會,畫廊的存量是有限的,增量更有限,我們怎麼把它做大做強?在中國有全球最多的藝術家資源,也有全球最大的藝術市場的可能性,怎麼把它們對接?有時候我在想最樸素的,甚至是最常識的事情,就是社會需要什麼?我們怎麼去提供?我們不能只指望一個小圈子,它應該是一個更大的甚至包括農村的一個市場,農村一樣需要文化和藝術,我們怎麼去服務?其實生意就是你提供了服務,人家給你報酬,如果我們沒有服務到,這是我們的問題。作為從業者來説,我今天在想這些事,而不是想今天做個像誰的博覽會,如何和國際去接軌,這些事情可能是以前我想的,但現在我在想如何服務這裡的人們。

2021藝術北京參展作品 尚揚 I 壞山水No.3(局部)I 布面綜合材料 I 168x777cm I 2018 I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貴”是阻礙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

藝術中國:今年藝術北京重新亮相,有哪些變化來體現您的這些想法?

董夢陽:當然我們現在面臨的是緊接著的“五一”的展覽,這是疫情以後我們第一次亮相,也是第一次行業整體亮相,大家希望能夠看看彼此的面貌。同時我也想看看在疫情之後的一個新時期,大家是否對藝術市場的很多東西有了一些新的變化,包括價格的調整等,因為我覺得以前阻礙藝術品市場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貴,人們對文化藝術的需求是與日與年俱增的,但是我覺得不能意味著我們的畫價也是與日與年俱增。它應該是要先經過時間的檢驗以後再增長,而不是一齣來都是那麼貴,這樣大家很難接受。

以前那個非常繁榮的藝術市場,我覺得更像一個藝術品的金融市場。跟很多行業是一樣的,房子都是大家拿來炒了,而不是真正用於它自己的一個最本質的功能。這件事我覺得有點舍本逐末了,我們還要回到它的本源。人們能夠接受,願意去欣賞,願意去在這個過程中提高教育。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逐漸的對藝術有了一種依賴和嚮往,我覺得這樣市場才會真正的良性起來。

藝術中國:您覺得藝術品貴有哪幾個原因?

董夢陽:如果讓我回想起來是兩方面的問題,中國經歷了那麼一個經濟的快速的增長和爆發階段,當錢來的有點快的時候,因為沒有相應的藝術教育,大家就亂花,造成了一個錯誤的信號:藝術品可以這麼快的增值,一年就可以增200%或者更高,很多資本就進來,但是大家對藝術的本質並沒有真正的認知。你的價格漲,我也長,大家彼此開始推波助瀾,成為這麼一個現在的狀況。這件事造成了很多的亂定價的問題,亂定價,也有亂買的,催生了一個個真的假像。

我們的社會其實有一點沒有辦法和發達國家相提並論的,就是我們在藝術教育方面的工作沒有做好。西方是先有了美術館,才有了藝術商業。美術館是藝術標準的建立者,就像有了藥品監管單位,才能夠賣藥一樣。如果沒有這麼一個標準,就産生了市場的時候,産生的後果可能對社會是有危害的。藥是有可能害死人的,文化藝術沒有這麼立竿見影,但長此以往它也會危害社會和市場。我們不能跨越我們少走的這一段路,當然這些年大家也都在進步,但這是一個長期的日積月累的事情,甚至是一代又一代的事情。

2021藝術北京參展作品 許宏翔 I 看風景 I 布面油彩、丙烯 I 200×160cm I 2020 I 藝·凱旋畫廊

藝術中國:從今年的藝術北京裏內容還是能看出一些資訊,您剛剛提到的很多想法在內容上正在逐步的顯現。

董夢陽:我們今天面對著全球最有潛力的市場,為什麼不去努力先把自己身邊的事情去做一做,而去想著維護幾個國外藏家?全世界都希望在中國做生意,我們再那樣做是有點舍本逐末的。我們了解中國,對這塊土地有情感,我們更應該能做好。

有時你會發現商業是最好的一個教育途徑。今年有很多關於浮世繪的展覽都很火,其實浮世繪就是個包裝紙,它們包著瓷器到了歐洲,它就影響了梵谷等印象派那麼多藝術家,但是沒有誰想到這些和我們的桃花塢年畫的關係。從桃花塢到浮世繪到梵谷,其實梵谷和桃花塢的農民是有關係的。

藝術中國:商業很重要的一點是它真正的進入了人們的生活,往往大家提到藝術會覺得高不可及,但商業會讓大家更真實的去接觸它。

董夢陽:我們怎麼認識齊白石、徐悲鴻?就是因為小時候暖瓶上有匹馬,杯子、盤子上有只蝦,這樣才知道是齊白石、徐悲鴻是好的畫家,是有名的畫家。今天我們長大了,慢慢地對他們有了更多的的認知。當然他們真的屹立不倒,真得失我們的國寶。

2021藝術北京參展作品 貝爾納·布菲 I 聖莫代福塞的聖尼古拉斯教堂 I 紙上水彩 I 49x64cm I 1976 I 西堤歐洲古董傢具

國際化應該是操作流程的國際化

藝術中國:今年受疫情影響,有很多的國際畫廊和藏家過來是不方便的,您覺得這對博覽會的影響大嗎?

董夢陽:我很早就認為國際化不是説來了多少個國外的畫廊和多少件國外的藝術品,對於我們中國的博覽會來説,國際化是學習它的操作,這件事可能對我們更有意義。在西方近現代的過程中,在科學技術和服務方面有一種文明的先進性,這一點不可否認,我們應該如何去借鑒學習起來。很多國內成功的一些國外品牌的商場,其實它操作的流程是國外的經驗,是更先進、更合理、更人性的,但它的內容是賣咱們需要的,他們之所以成功也是在於此,我想這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2021年藝術北京推出“表情包”特別項目

藝術中國:從去年疫情開始,包括畫廊也好,博覽會也好,大家都在探討線上,有很多嘗試,您怎麼看?

董夢陽:因為我從根本的角度講,藝術品這件事有它特殊的屬性,它與人的關係,像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樣的,是需要見面的,它需要情感的支援,需要溫度的傳播,最後産生一種真正的交流和接納。這件事完全通過網際網路去傳播,很難達到一種真正的感動和衝動。

不管網際網路,包括AI未來如何發展,我想有些人類很多原始的東西可能難以替代。未來網際網路怎麼去和我們形成好一個配合?我們以前用印畫冊等原始手段,傳播力還是很小,但是網際網路的傳播力是原來的很多倍,我們要利用網際網路告訴用戶我們在哪,藝術品在哪,大家可以騰出時間去跟藝術去約會、見面。我想這是未來我認可的一個方式,我們通過網際網路省出的時間去做那些我們沒辦法通過網際網路做的事情。

與整體社會發生好的關係才是真好

藝術中國:您覺得藝術北京自己的特點應該是什麼?

董夢陽:巴塞爾很成功,至今依然很好,但是跟我們的關係有多大呢?這是我們要重新思考的問題。我們是要未來是要做成它還是更像它?我想這不應該是我們最終的目標。我們做了這麼多年,疫情也帶給我們思考的時間,我在反覆思考,我們藝術的方和標準到底是什麼?

我們後來發現所有事物之所為美或者成功的標準,其實坦率講是一個關係問題,是它跟這個社會是否産生了一個和諧的關係。比如顏色,是哪個好看嗎?不對,是誰和誰搭配在一起好看,人和人之間也是,並無絕對的好壞,關係和諧才是好。巴塞爾的成功,是它和所在的社會産生了和諧的關係。我們如何做一個跟我們的社會發生更和諧關係的事情,才是一個真正成功的事情,而不是簡單地像誰就成功了,這是我在當下年齡更多思考的問題,而不是它是不是土,它是不是落後,它是不是像誰……哪個都不是標準,如何跟我們的社會結合的更緊密,我認為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説大褲衩,我覺得建築本身沒有問題,是當初和我們周邊的環境産生了不和諧而産生的問題,我認為把它放在中東迪拜可能就和諧了。所以説我們在努力在思考所做的事情和社會是不是能發生好的關係,我覺得這是未來努力探索的方向。

2021藝術北京參展作品 藤田嗣治 I 玫瑰少女 I 水彩于紙上 I 35x23cm I 1959 I M+citegalleries

藝術中國:您一直在市場的一線,結合這幾年中國經濟的發展,您覺得中國的藏家群體在發生哪些變化?比如説年齡段,購買作品的價格區間等方面。

董夢陽:從年齡段上説,肯定更多的年輕人出現了。曾經出現的那一波群體是想通過藝術品來掙錢,現在進來的更多的人是需要買到一個好的、我喜愛的藝術品。沒有人去否認藝術品未來可以掙錢,但是沒有那麼操之過急了。不像之前那樣,春拍秋拍一倒手就要就完成了一個升值的過程。藝術品沒有這個規律的,這麼快就增值,那是完全是靠炒作。現在的年輕人更多地是發自內心,憑藉他的喜愛和對未來的判斷來做,而不是簡單地人云亦云,這件事還是有進步的。

當然審美是跟教育有關係的,別以為很多人從西方回來就全部接軌了,我們還應該去走老路。我希望年輕人去接觸古典音樂,古典藝術,這些人類的審美修養在那裏是有充分的體現的,這是基礎。西方的美術史,是一張畫一張畫過來的,從巴比松畫派到早期的印象派,印象派的出現,到後印象派……才變到今天。我們不要希望跳躍,我們應該誠實地面對這麼一個不可逾越的道路,我們去走,才能發展好我們今天的當代藝術。年輕人一樣的,不要想去跨過一個東西,這件事並不誠實。如果你真的今天掌握了最先進的技術手段,就能拍出奧斯卡,我覺得也不可能。它真的是一個全方位的事情,我們誠實起來,謙虛起來,我們努力起來就好了。

2021藝術北京特別項目:中國水彩 李曉林 I 塔吉克新娘江伯給木 I 紙本水彩 I 76x57cm I 2019 I 中國水彩

通過努力一切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藝術中國:您更關心的其實是我們大眾這個層面,您覺得16年來發生了哪些變化?

董夢陽:其實我們起初賣20塊錢的門票是為了有一個門檻,到今天我們賣到100多塊錢的時候,它已經變成收入了,你想這種變化有多大?人們開始覺得這是節日裏我需要帶著孩子去的地方,這些都已經和我們當年不一樣了。我想這是社會的進步,我們也相信這只是剛剛開始,我們面對一個真正14億人口的市場的時候,你想想它的基數之大,其中的一小部分就是一個很大的量。我們怎麼去服務他們?怎麼去把他們用我們的專業,我們的誠實去來引領他們,我覺得這件事得很有意義。

藝術中國:您覺得這兩年的疫情對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會有哪些影響?

董夢陽:我想會的。我希望在這麼一個疫情之後,以前掙錢的人覺得錢沒有那麼容易地再來到,我們希望真的去一天天誠實地去掙錢,藝術的各行各業、各個環節我覺得都應該變得專業誠實起來,這件事我想都會好起來了。因為教育在進步,我們不管哪個環節都要認真,都要有匠人精神去做好自己每一個環節的事情。可能也會有些更多的新人進場,新的行家,新的藝術家每年都在成長,我們要用真正有認知的眼光去發現、培養他們。我想都會有很多微妙的變化。

2021藝術北京參展作品 朱德群 I 綠蔭之夢 I 布面油畫 I 92x72cm I 1990 I 恒邦藝術中心

藝術中國:近幾年在北京的藝術市場除了藝術北京之外,也陸續有很多其他博覽會進入,您怎麼看這種現象呢?

董夢陽:我想就像一個城市裏,有那麼多的商場,都能去做生意,只是我希望每個商場的定位稍微有所不同,這都是對社會和市場的貢獻。因為我早所以經歷的事多,我就會想我們今天應該真正的做一個什麼樣的事情,而不是簡單的為了面子問題,為了和誰去並購、賣給誰的問題或者買誰的問題。我希望與時俱進跟社會的發展能夠結合地更緊點,讓我去成長和壯大,而不是只是做出一個空中樓閣來讓別人去看。有幾個人説好與不好,好像都不重要,我已經不在乎這些事情。我真地覺得他們做得也蠻好,他們有他們的理念。我想大家都做的不一樣是最好,都在有形和無形中都推動了市場,推動了人們對藝術的關注,所以都是好事情。

藝術中國:如果讓您給觀眾推薦一下今年藝術北京的話,你會想到哪些方面?

董夢陽:因為我們的團隊都是院校畢業的,可能我們都會在這個方面有些情節,更關注一些學院派的東西。我認為這些有技術含量的東西應該在市場放慢的時候更多地呈現出來,時候有些人被藝術市場忽略掉了。但是我也不想側重於誰,只是我希望我的博覽會豐富起來,古典的、現代的、當代的……都有一些呈現,喜歡是仁者見仁的事情。但是我希望我們選擇的每一個機構和藝術家還是專業的,是有品質的,是我們篩選過的,而不是説有錢就來的一些人。

2021藝術北京專題展“中國潮”海報

藝術中國:對今年的“中國潮”單元您是怎麼看的呢?

董夢陽:我認為這是個好的方向,就是我們也有藝術潮流的青年,他們沒有忘記了傳統,他們跟中國的傳統産生了一種“潮”的關係,我覺得這件事蠻能體現文化自信的。我們用感覺這些藝術家的手段更國際化,但是它內容其實是和我們的文化有關係的。我覺得叫它“中國潮”,他們的視野更國際化,沒有那麼僵化,真的是用用最現代的語言來表現中國的傳統文化,我覺得這件事是一個自信的東西。

我覺得現在這幫年輕人很厲害,我們那會兒要不就是模倣西方,要不就是一味的傳統,他們今天用更現代的語言,更國際的視野去來表達一個對文化喜愛和自信,這件事就已經很讓我覺得了不起了,國家的自信就在這裡頭體現。我也期待著展覽開幕,跟他們見面的那一天。(訪談/整理 許柏成)

藝術北京創始人董夢陽:與社會的關係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