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馮放個展開幕:你、我、它,如何相處?

馮放個展開幕:你、我、它,如何相處?

時間: 2021-04-19 14:26:46 | 來源: 藝術中國

《殤》馮放個展現場

4月18日,《》馮放個展在今日美術館1號館二層開幕,此次展覽由北京電影學院當代藝術研究院、中國電影美術學會當代畫院、湖南省美術家協會、今日美術館聯合主辦,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彭鋒擔任策展人,展覽集中展示了藝術家馮放近些年來以“鶴”、“候鳥”為主題的藝術創作。

嘉賓合影

本次展覽策展人彭鋒在開幕式上表示:“藝術家馮放通過本次展覽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世界會好嗎?’。藝術家提出了問題,而需要回答問題的則是觀展的所有人。如果從今天開始,我們每個人每天做一件和以往不同的事情,我想這個世界會好的。”

開幕式現場

今日美術館館長張然在開幕式上表示:“此次藝術家馮放將積累多年的心血匯聚至今,結合繪畫裝置和影像,為所有人呈現了一部觸動人心並引發深思的當代藝術展。這個展覽的話題之一是人與自然的關係,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奠定了進化論的基礎,建立了我們認知世界和自然的重要框架。1871年達爾文在劃時代的巨著《人類起源》中提到:‘人類進化的成功,比如人類從部落髮展至大型文明社會,不可或缺的因素是憐憫心。不僅是對同類,而是對所有物種和生命’。這正是今天的展覽給我們帶來的啟發,從情感到思考,以憐憫之心宏觀的來看待問題,通過藝術表達和記錄研究反思人類文明歷史和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反思:如果沒有了人類和其他物種,這個地球就像它曾經存在過的45億年一樣,將會是何種景象?”

藝術家馮放在開幕式上敞言:“我希望本次展覽能帶給大家一些變化和積極意義上的東西。三年前我和今日美術館相約做本次展覽,初衷是想表達珍惜和保護候鳥、停止殺戮,之後由於疫情的原因被迫延期。疫情讓我深刻的感受到,其實我們也像被盜獵的候鳥一樣不自由、不方便、受侵蝕。我覺得這是一場命運——如果我們對它們怎麼樣,我們自己也會怎麼樣,以一樣的方式。目前全世界人類都站在選擇的十字路口,我們到底是該去愛還是該去猜測、到底是該包容還是敵視。”

藝術家馮放在開幕式上發言 (圖片來源:今日美術館)

借由策展人和藝術家發人深省的提問,在此次展覽開幕當天下午,舉行了“用一場十年的藝術行動,照見當下與你我”為主題的藝術研討會,中國國家畫院院委張曉淩、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彭鋒、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李可染畫院院長李庚、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余丁、中國國家畫院雕塑院執行院長王藝、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端廷、今日美術館學術副館長晏燕、《美術》雜誌社副主編盛葳、著名策展人、藝術批評家,中國美術館副研究員王萌出席了此次研討會。針對藝術家馮放的藝術創作,以及自然與生態問題在開幕式開始之前展開討論,共同探討當代藝術家在當下的社會責任,以及藝術之於當代、之於社會的意義與價值。

本次展覽策展人彭鋒進行導覽

《殤》馮放個展現場

《照見》,玻璃鋼,2020,裝置,845×540cm

觀眾在作品底部可將自己身影透射到作品的巨大“牢籠”之中

馮放兒時因為舅外公——中國第一代油畫家翟翊創作的皮影戲《龜與鶴》而喜歡上鶴,因為鶴的靈動,他在心裏種下一顆熱愛的種子。9歲起,在舅外公的啟蒙下開始學習繪畫。14歲考入省藝校學習舞臺美術專業,83年考進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接受系統美術訓練,畢業後從業廣泛,涉獵多個藝術專業,從影視美術到廣告美術和導演,再到文化項目設計,不同視覺領域的工作,讓他擁有了靈活運用各種藝術媒介進行創作的能力。

雖然馮放並沒有像很多專業畫家一樣,從最初就選擇創作之路,但經過多年在視覺領域的歷練之後,兜兜轉轉,最終回歸繪畫和當代藝術。重拾畫筆的馮放説:只有在創作的時候自己才是自由的,而提筆之念就是心裏的“鶴”。馮放喜歡鶴的飄逸靈動,也喜歡“鶴”所蘊含的中國文化內涵,“閒雲野鶴”是“士”獨立之意志,也是自由之思想。在馮放看來“鶴”是可以堅持一生的創作題材。

《殤》馮放個展現場

《網》,2020,裝置,390×320×320cm

《驚蟄10》,2014,綜合材料,244×610cm

因喜歡鶴,他對鶴展開深入研究,也由鶴的瀕臨滅絕而關注整個候鳥生態。2012年,機緣巧合,馮放資助並開始參與一部記錄候鳥南遷的紀錄片拍攝。候鳥被捕殺的慘況,震動了這位愛鶴人。他從最初的絕望,到期望通過自己的藝術創作而喚起社會認知,希望自己可以為候鳥、為社會盡綿薄之力。

馮放用積極介入的當代藝術方式提出問題,並試圖改善這些問題。從單純的喜愛到深刻思考人類與自然、人類社會自身等諸多問題,從最初的畫“鶴”,到後來以候鳥為題材的創作,迄今為止馮放所有形式的創作都只圍繞著“候鳥”這一主題。在開幕式採訪時,策展人彭鋒説,在他記憶裏一生只創作一個主題的藝術家似乎只有莫蘭迪。但與大師莫蘭迪不同的是,馮放雖圍繞一個主題,但由於個人從藝經歷和時代的影響,他的創作手段覆蓋多個媒介。

》,2020,浮雕,1600×400m

從電影學院走出的馮放,電影美術、影視廣告、以及大型文化項目設計的經歷給了他獨特的優勢,對多種媒介的靈活整合,也成為他個人的藝術特色。繪畫、影像、雕塑、超大型裝置,諸多媒介之間靈活自如,因此馮放被視為當代藝術中的少數派。此次,在今日美術館“殤”的個展中,馮放正是通過多種藝術手段,在今日美術館中空曠的展廳中,營造了一個戲劇性且富有視覺衝擊力的場域空間,並引人深思。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5月17日。(圖片:蘭紅超)

《煙》,2020,裝置,430×600×600cm

《煙》(局部),2020,裝置,430×600×600cm

《鳥殤》,2020,影像 11’3”

《殤》馮放個展現場

《殤》馮放個展現場



馮放個展開幕:你、我、它,如何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