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泰祥洲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個展·上海沙龍暨酒會” 在滬舉辦

“泰祥洲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個展·上海沙龍暨酒會” 在滬舉辦

時間: 2021-01-22 14:28:19 | 來源: 藝術中國

上海沙龍暨酒會現場

2021年1月16日下午,由在藝及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主辦,雲杪文化和一雅堂協辦的“泰祥洲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個展·上海沙龍暨酒會”在佳士得上海藝術空間舉行。2021年3月至8月,泰祥洲個展“天道幽明:泰祥洲的水墨畫展”將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舉辦。本次活動是泰祥洲芝加哥個展的序曲,也是觀眾與藝術家最新創作和藝術理念的一次互動和交流。

上海沙龍暨酒會現場

“上海沙龍暨酒會”邀請了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任、本次展覽策展人汪濤線上視頻致辭,藝術家泰祥洲與在藝及雲杪文化創始人謝曉冬隨後展開了一場主題為“從宋到未來:泰祥洲的水墨山水”的沙龍對話,就傳統山水和新水墨的碰撞、泰祥洲的水墨實踐進行了討論。

取意宋元,再造傳統

策展人汪濤線上視頻致辭

《撫王維江山雪霽圖》,絹本水墨,2019

“在中國歷史悠久的視覺藝術裏面,水墨可以説佔據了一個重要的位置。如何理解傳統,如何在新的時代裏面再造傳統,這是每個藝術家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泰祥洲在創作中往往取意于一些古代經典大師的作品,在模倣宋元古畫的過程中重新融化古人之精髓,創造一種新的視覺語言”,汪濤主任談到。泰祥洲對宋元繪畫技法的精巧掌握與其天賦、訓練和經歷都分不開。他早年學過裱畫和書畫修復,經過民間工藝的訓練,泰祥洲在對話中談到,“我曾與李振江老師學習書畫裝裱和修復,很多宋元時期的傳統繪畫技法雖然看似消失了,但實際上在書畫裝裱這個領域中保留著。”這段經歷對於他來説是寶貴的,對掌握宋元傳統技法起到了積澱作用。泰祥洲在對話中説,他每年都會去遊覽中國北部的山水,特別是范寬的故鄉陜西銅川,感受宋代大師所處的自然環境,試圖尋找在畫中所描繪的風光。

對談現場

《天象- 龍淵》,絹本水墨,2015

本次展覽呈現了泰祥洲倣宋元的山水作品,但更多的是抽象系列的作品,例如“天象”、“黃鍾大呂”等,這種突破傳統的水墨可以説是一種創新,是一種新的水墨語言。他談到,在創作倣宋元繪畫時,體會到的是那種身臨其境、與大師對話的感覺。然而,在創作“天象”等系列抽象繪畫時,他是完全自由的,他在畫中表現的是純粹的自己。在“天象”系列作品中,泰祥洲將富有表現力的筆墨、具有抽象性的構圖和紀念碑性的畫幅結合於一體,以纏繞的雲氣與嶙峋的石頭展現天地之間的氣和能量,寓示著生生不息、恒久變化的宇宙法則。作品給了觀眾足夠的空間去解讀,是否將這些形式理解為岩石還是雲霧,是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

景由心造,突破“造境”

“看泰祥洲的畫並不是身臨其境,而是把你帶入另一個境界,你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什麼地方,可以説是一個脫離了時間的空間。”汪濤主任談到。這種不真實感,正是泰祥洲試圖創造的,岩石漂浮在空中變成水,水變成氣,這不是實景,而是人類由來的地方,也是泰祥洲的“心境”。

《水靜猶明》,絹本水墨,2019

《黃鍾大呂》的靈感來源於南宋時期(1127–1279)山水畫大家馬遠知名的《水圖》冊頁。泰祥洲把水和霧氣從傳統山水畫中抽離出來,讓水氣瀰漫在整個畫面空間,形成了更抽象的構圖,營造出朦朧流動、近乎失重、無中心的空間氛圍。泰祥洲構築這種特殊的再現性創作時,一方面放大了視覺語言的筆墨細節,另一方面限制了所繪景象的可還原度,從而更充分地拓展了觀者感受作品意象的想像空間。

《平行宇宙》,絹本水墨,2017

這件巨幅九屏系列作品《平行宇宙》置觀者于靜謐的混沌之中。各屏作品間的時空關係模糊,每幅作品可以任意順序成組或獨立觀看。嶙峋怪石在雲氣中若隱若現,沒有明確的光影、重量、視點或方向,重復穿梭于畫面之間。絹本的光澤更為畫面增添了虛幻之感。

《天象2014-01》,絹本水墨,2014

泰祥洲沿襲了宋代的水墨對於世界觀的描述,通過水墨的媒材,展現了自己對於未知世界的敬畏與宇宙觀。泰祥洲的水墨是傳承的,更是開創性的,他用自己的方式連結了宋代藝術家對於未知世界的嚮往,也創造了一個通往未來文明的傳送門。

《天象-中流擊水》,絹本水墨,2018

上海沙龍暨酒會現場

對談現場

觀眾觀看作品

“泰祥洲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個展·上海沙龍暨酒會” 在滬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