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輪世界上最著名的‘紅日’離開了它在巴黎的珍藏地,來到了由上海天協文化有限公司及上海新華發行集團共同開辦呈現出色展覽的新機構——Bund One Art Museum,于上海冉冉升起。在新冠疫情讓全球深陷磨難之後,願此次展覽能為我們帶來希望之光與萬象更新。”
——《莫奈:日出·印象》序
剛剛過去的2020年,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莫奈《日出·印象》離開它的館藏地巴黎瑪摩丹莫奈博物館,來到了上海,這是這件名作首次來華展覽。
這件印象派開山之作的到來,引起了藝術愛好者的高度關注,沒有看展的同學、外地的同學可以購買本次展覽的官方圖錄。
展覽現場
展覽官方目錄《莫奈:日出·印象》:
購買《莫奈:日出·印象》請掃描上方二維碼
印象派一詞由它産生
《日出·印象》與印象派
1872年11月前後,莫奈入住勒阿弗爾的拉米勞特酒店。在這裡,誕生了他最著名的油畫《日出∙印象》。莫奈從酒店房間的窗口,描繪了清晨外港東南方的景象。
畫面中,左側為勒布瓦碼頭,右側為施工中的庫爾貝碼頭,它們的輪廓支撐起了整個構圖。中間的開口是通向厄爾錨地的跨大西洋船閘所在地。秋天破曉時分,吊車、煙囪和桅桿在蒸汽與薄霧中若隱若現。擺渡人的渡船佔據了前景的位置。太陽是鮮亮的橙色,它在水中的反光是作畫收尾時才加上的。這幅畫只用了幾個小時就告完成,畫面中朦朧的景象因筆法的靈動、別致而令人驚嘆。
圖片來源於《莫奈:日出·印象》26-27頁
1874年,第一屆畫家、雕塑家、版畫家協會群展,在攝影師納達爾舊有的工作室舉行。莫奈決定展出這幅畫。考慮到這幅畫的內容並不是真正意義上勒阿弗爾的景致,於是莫奈就將它命名為《印象》。展覽藝術家的積極支援者、評論家朱爾·卡斯塔那雷(Jules Castagnary)把“印象派”一詞挪用過來,賦予它正面的意義。印象派從此便成為莫奈和他的朋友們的代名詞。而時至今日,《日出∙印象》仍是這一群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日出·印象》
館長全程參與編撰
做一本有中國特色的《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收藏于巴黎瑪摩丹·莫奈博物館(Musée Marmottan Monet),該館是全世界收藏莫奈作品最多的博物館,其莫奈藏品絕大多數來自於他的兒子米歇爾的捐贈,米歇爾向該博物館捐贈了超過100幅作品及莫奈的故居和吉維尼花園。
馬摩丹莫奈博物館外景圖
莫奈花園
因此,瑪摩丹莫奈博物館成為收藏與研究莫奈藝術的重地,此次展覽便是由該館副館長、典藏與展覽部主任瑪麗安娜·馬蒂厄策劃。展覽圖冊的內容結構+設計排版+校對校色都由館長全程參與,瑪麗安娜説,她編輯了無數本《日出·印象》的畫冊,這次她要做一本有中國特色的《日出·印象》。
️圖片來源:葉落客廳
購買《莫奈:日出·印象》請掃描上方二維碼
收入多篇研究文章
解密畫作創作時間和地點
傳統意義上的展覽圖冊大多只是收錄展覽作品,配以高清圖片。本書收入了多篇研究文章,從畫作主題、影響、時間地點的推定、畫作爭議4個角度全面解析這張曠世名作。
其中最重要的一篇文章確定了《日出·印象》具體的創作時間和地點,正如瑪麗安娜館長接受採訪時所説:
“在2014年前,我們不知道這幅畫畫的是日出還是日落,2014年做了科學研究,包括邀請天體物理學家一起參與。
我們根據畫面的細節,再根據潮汐的變化,根據太陽在空中運作的軌跡及當時所描繪的氣象,以及畫面左邊的煙囪中煙的方向等,最終確定了創作時間和地點。”
本書就收錄了這一重要研究的詳細論述。
另外,法國兩位著名的當代藝術家通過創作呈現出了自己眼中的《日出•印象》,在書中也撰文分析了當代藝術家是如何鑒賞這件作品的,如何將這張作品衍發出現代光芒。
高清還原,留住精彩
兩種紙張兼顧閱讀與賞畫
展覽圖錄的價值之一在於展覽落幕後,仍可以欣賞展覽的精彩作品,這就要求圖錄要高清還原。為了達到這一效果,所有圖片都是由館方提供及實拍。每幅作品均有全圖展示及高清局部放大。
並且,全書選用了兩種紙張,一種是更能提供舒適閱讀感的藝術紙,用在文章部分,圖像部分選擇了色彩還原度更好的紙張。這樣不僅達到了高清還原這一目的,也帶來了更豐富的閱讀層次。
書中收入的作品不僅限于展覽作品,還有莫奈的其他代表作,如“睡蓮”系列、“查令十字橋”系列。是一本集莫奈研究及藝術作品為一體的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