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文人相“親”,知己有恩——看師友們如何為齊白石“畫像”

文人相“親”,知己有恩——看師友們如何為齊白石“畫像”

時間: 2020-11-18 12:57:59 | 來源: 藝術中國

藝術界對齊白石的研究從未停歇。北京畫院美術館、齊白石紀念館在成立的15年間,已通過數十個齊白石展覽,從不同側面深入挖掘、推動了齊白石的整體研究。2020年11月13日,“知己有恩——齊白石的師友情緣”展如期而至,不同於此前的研展方式,本次展覽採取了以他者的視角來為齊白石“畫像”的策展理念,選擇了與齊白石藝術歷程當中最關鍵的六位人物:胡沁園、王闿運、陳師曾、瑞光、梅蘭芳、徐悲鴻,以外在的眼光對齊白石進行素描勾勒,通過遠近結合、內外等觀的方式,為齊白石的肖像進行更為完整、鮮活、明確的重塑。

“知己有恩——齊白石的師友情緣”展覽現場


展覽開幕式現場

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先生在開幕式致辭中提到:“因為疫情需要保持社交距離,人與人之間的隔絕變成了一種自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希望看到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藝術家之間的交流。以往我們看齊白石的展覽,可能更加關注作品研究。而這次展覽則需要用心去讀,去了解齊白石是如何成長,與師友是什麼關係,他們在一起有什麼樣的創造,借此走近一個更加鮮活的齊白石。”

北京畫院院長、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

齊白石一直以來重宗族及同鄉、同門之誼,尊師愛生,恪守信義與交友之道。“知己有恩”是齊白石刻于晚年的一方常用印,此時的齊白石已經完成“衰年變法”,不僅立足於京華,更是名望漸隆。于成名之際齊白石仍能感念恩師故友,是難能可貴的品質,也是他獲得成功的秘訣之一。

“知己有恩”印章展示現場

“知己有恩”印文

亦如北京畫院美術館展覽部主任、策展編輯薛良先生所言,“展覽以這枚印章為題,所選展品很多都是首次展出,為研究齊白石提供了豐富的史料基礎。從觀展體驗來説,每一件展品後都有一個溫情的故事,都可以還原歷史當中藝術家們交往的細節。”

北京畫院美術館展覽部主任、策展編輯薛良

胡沁園五十歲時像 齊白石繪

師恩難忘——胡沁園,王闿運

1889年,湘潭士紳胡沁園收木匠阿芝為徒,並與胡家的私塾老師陳少藩商議重新為其取名“齊璜”,別號“白石山人”。使齊白石27歲開始拜師學詩學畫,帶他走進湘潭地區文人圈,在藝術和生活上一直給予齊白石熱忱鼓勵和支援——胡沁園是齊白石終生感激的啟蒙恩師。

《老虎圖軸》 齊白石

此次展覽中,匯集了多件齊白石珍藏的胡沁園作品,如“璜寶之廿餘年矣,從不示人”的《鵪鶉圖稿》,由此可見齊白石對恩師墨寶的珍視。此外,沁園師命畫的《老虎圖》、《梅花天竹白頭鳥》等也向觀眾展示了齊白石早期花鳥走獸類作品的風格面貌。

《沁園憶舊圖》 齊白石

1914年,胡沁園病逝,齊白石“心裏頭頓時像小刀子亂扎似的,説不出有多大痛苦”。他根據老師生前的愛好作了二十余幅畫,親自裝裱,裝進紙箱,在靈前焚化。他説:“他老人家不但是我的恩師,也可以説是我平生第一知己。”在《哭沁園詩》中他寫道:“唯有莫年恩並重,半為知己半為師。”

王闿運

在齊白石的人生道路上,不得不提到另一位恩師,他便是晚清名士王闿運。1899年,王闿運正主掌船山書院,又因對經、史的精深研究被尊為“儒宗”,而時年37歲的齊白石在世人眼中還未擺脫木匠身份,畫、印才剛剛起步。在身份和地位的天差地別下,王闿運主動收齊白石為弟子,靠自己的影響力和名聲提攜齊白石,成為促成齊白石由民間畫師向畫壇巨匠轉變的關鍵人物之一。

齊璜祖母馬孺人墓誌銘

王闿運喜性交遊,性格包容性極強,這也促成了包含齊白石在內的“王門三匠”的誕生。齊白石隨王闿運同遊江西,飽覽名勝,開闊了眼界。王闿運鼓勵齊白石多交朋友,常常在雅集聚會中推介齊白石的繪畫畫藝。王闿運寫給齊白石的《招引會客便箋》中,要他與求印的主顧見面,還説“多見一人增一閱歷,不必效孤僻一派”。在王闿運的引領下,齊白石得以更進一步走進湘湖文人圈,擁有了彌足珍貴的王門同門之情,遇到了一位又一位在藝術上相互切磋、提攜的貴人。在由民間畫師向文人畫家轉變到過程中,他的藝術作品也為更多人所知,這其後的推廣和宣傳都有著共同的湖湘文化和同好友人作基礎。

齊璜祖母馬孺人墓誌銘(拓片)

1911年齊白石從小最親的祖母去世,齊白石悲痛不已。王闿運為齊白石的孝心所感動,應齊白石之請,以“賞侍講銜翰林院檢討禮學館顧問官王闿運”的身份為一位普通鄉間農婦寫下墓誌銘。此次展覽中,王闿運手書的墓誌銘以及齊白石親自動手刻石的拓片均將與公眾見面,以此見證王師對弟子的暖暖真情。

《超覽樓禊集圖卷》 齊白石

1916年,王闿運以83歲的高齡故去。得知消息,齊白石非常悲痛,專程前往哭奠。1939年,王闿運離世已20餘年,齊白石終於畫完了當年恩師王闿運在雅集上提議的《超覽樓禊集圖》,並在畫中題詩感懷恩師:“憶舊難逢話舊人,阿吾不復夢王門。”

《陳師曾像》 李毅士作于1920年

益友相攜——陳師曾,徐悲鴻

“懸市待售,偶見嘆賞,尋訪會晤,即成莫逆。”長久以來,陳師曾和齊白石的相交佳話為人津津樂道。 齊白石初到北京時不被畫界認可,陳師曾欣賞白石的才華,勸他拋棄模倣,創格變法。1922年,陳師曾又把齊白石的畫介紹到日本,大獲成功。

借山圖之一 齊白石 陳師曾題 1910年 30×48cm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要探究齊陳二者的友誼,可追溯至他們與湘湖文人名士密切的文脈關聯。齊白石用這樣的詩句來概括二人藝術交往中的相互影響:“君無我不進,我無君則退。”二人之間的藝術影響是雙向的。在二人初見所題《借山圖》中陳師曾便點明“畫吾自畫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在其後書信往來中更是畫印示之。《白石老人自述》中,齊白石説:“他是勸我自創風格,不必求媚世俗,這話正合我意。”陳師曾多次直言勸告齊白石“何須趨步”,這奠定了齊白石此後變法求我的基調。齊白石在陳師曾的影響下,綜合平衡實現了一條實現“畫吾自畫”的道路。

陳師曾寫白石詞意圖冊十二 陳師曾 1917年 11.5×17cm 紙本水墨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齊白石在陳師曾的點撥下,表現出更多自己骨子裏的東西,不再刻意擺脫民間性。整個文人世界的轉變帶來的了新的評判標準,齊白石的“不一樣”成了他的優勢。可以説陳師曾將齊白石帶入有自己倡導和闡釋的新文人畫價值系統中,讓齊白石沒有在一味靠近文人系統中迷失自己,而是保留了出身農家的質樸和天然特性,熱烈、厚重、凝練而平樸,走上獨屬於齊白石的平民化的文人繪畫道路。

1923年陳師曾離世,齊白石悲痛不已,作詩痛悼知音:“哭君歸去太匆忙,朋友寥寥心益傷。安得故人今日在,尊前拔劍殺齊璜。”

尋舊圖 齊白石 151.5cm×42cm 紙本設色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本次展覽中展出了一幅有特殊紀念意義的《尋舊圖》。在這幅帶有自畫像性質的作品中,那位背對觀眾的執杖老人就是齊白石自己。這幅畫特殊之處何在?細細品讀,就會發現題跋與自作詩講述了徐悲鴻邀請齊白石赴北平藝術學院任教的經歷。這份作品為我們還原了齊徐兩位大師深厚友誼開端的面貌。

徐悲鴻贈送給齊白石的照片 題記:白石先生留存。悲鴻。

1928年,徐悲鴻曾主持北平藝術學院,與齊白石結識。“草廬三請不容辭,何況雕蟲老畫師。” 徐悲鴻極力推崇齊白石的藝術,請他擔任教授,也足足三次親自去齊白石家拜訪、邀請,由此可見徐悲鴻對齊白石的重視。齊白石顧慮自己第一次任教書底子差,徐悲鴻更是當起了齊白石的“助教”,更親自接送他上下課。

敦請齊白石作為柏林中國美術展覽籌備會委員的聘書

“鴻有所謀,必欲先生俱。”這是徐悲鴻的誓言,他也真正付諸於實踐。“我父親曾經寫信給齊白石,讓他把畫留著不要賣,有很大意義。”在參觀展覽中齊徐二人往來書信時,徐悲鴻之子徐慶平先生這樣説道,“後來我才知道他想到處去推介齊白石的作品,告訴大家中國有這樣一個了不起的畫家,開闢了這樣一條路。一直到他去世以前,他都在收集齊白石的作品,全是齊白石先生最好的作品。”徐悲鴻幫齊白石出版畫集,畫冊,推薦他參加中德展覽會,在向歐洲介紹中國優秀藝術時唸唸不忘齊白石的繪畫。得到徐悲鴻的理解和不遺餘力的支援,齊白石深受感動,他題詩道:“我法何辭萬口罵,江南傾膽獨徐君。”

徐悲鴻贈齊白石的《奔馬》

展覽現場還展出了兩件互有關聯的作品:《奔馬》和《墨蝦》。1938年齊白石喜得一子,遠在桂林的徐悲鴻畫了一幅奔馬圖寄給齊白石,祝賀齊白石喜得一匹“千里駒”。齊白石很感動,遂畫代表作蝦作為回贈。互贈繪畫間流露出兩位大師間濃濃的情誼,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齊白石回贈徐悲鴻的《墨蝦

1953年,徐悲鴻不幸病逝,家人和朋友擔心齊白石過分傷心,將消息瞞住。直到1956年,齊白石才獲知消息。那是齊白石逝世前一年的秋天,他仍然拖著衰老之驅去往徐悲鴻故居,默默地站立了許久。

瑞光

亦徒亦友——瑞光,梅蘭芳

對於觀眾們來説,瑞光的名字或許有些陌生。可對於白石老人來説,瑞光是他人生中最為重要的弟子之一。《白石老人自述》談到1932年,“正月初五日,驚悉我的得意門人瑞光和尚死了,享年五十五歲。他的畫,一生專摹大滌子,拜我為師後,常來和我談畫,自稱學我的筆法,才能畫出大滌子的精意。我題他的畫,有句説:畫水鉤山用意同,老僧自道學萍翁。他死了,我覺得可惜得很,到蓮花寺裏去哭了他一場,回來仍是鬱鬱不樂。”字裏行間流露出師徒之間深厚的感情。藝術家與高僧的這份羈絆由何而來?

鍾馗圖 齊白石 133.5×33.5cm 無年款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1917年,齊白石避鄉亂來京,寄居法源寺,與當時為衍法寺住持的釋瑞光相識。釋瑞光對齊白石的藝術格外嘆服,後拜齊白石為師學習畫法,成為齊白石的得意弟子。齊白石的畫風在當時遭遇許多冷眼,因此他在《阜城門外衍法寺尋瑞光上人》一詩中寫道:“帝京方丈識千官,一畫刪除冷眼難。幸有瑞光尊敬意,似人當作貴人看。”

《借山問道圖》 瑞光

瑞光拜師正值白石“衰年變法”時期,瑞光醉心於被批判成荒唐無稽的白石山水,作為為數不多的白石的理解者,瑞光一生都在維護恩師的畫風。釋瑞光喜愛並模倣石濤。自拜齊白石為師後,瑞光學習齊白石的筆法,才真正畫出石濤筆意,學到了精髓。白石對瑞光平直、不耍小技巧的畫風大加讚賞,也對其宋代緙絲風格的山水給予認可。白石評論道:“余謂此時畫山水者,惟雪庵有別派。”在齊白石看來,瑞光和自己一樣,雖然現在他們的山水畫不被看好,但將來一定會受到關注。

不二草堂圖 齊白石 徐悲鴻紀念館藏

齊白石效倣前人與瑞光、友人馮臼庵合稱“西城三怪”,並作《西城三怪圖》。本次展覽還展出了《借山問道圖》、呈現瑞光學畫場景的《不二草堂作畫圖》以及師徒二人合繪的人物畫《鍾馗》等作品,更是能看出二人在交往中惺惺相惜、教學相長的深厚感情。

齊白石與梅蘭芳

説起齊白石的跨界友誼,不得不提的一段是他與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忘年交。梅蘭芳曾孫梅瑋先生感嘆道:“他們的交往是非常純潔、純正、不帶任何功利心的交往。”

《牽牛花》(齊白石·梅蘭芳紀念館藏)

梅蘭芳自兒時便喜好繪畫,與京城畫壇名流交往密切。 1920年,齊白石和梅蘭芳因好友引薦相識。不久後梅蘭芳拜齊白石為師學畫工蟲。梅蘭芳的“綴玉軒”是民國文化名流經常雅集的場所,園中栽植的花木繁多,尤其是梅蘭芳從日本引進的牽牛花更是盛開滿園,有的花朵竟有碗口大小,令齊白石大開眼界,更是萌發了畫牽牛花的興趣,幾經摸索變化,牽牛花終於成為齊白石花鳥題材中一朵艷麗的奇葩。本次展覽中,梅蘭芳紀念館珍藏的“百本牽牛花碗大”的《牽牛花》首次與觀眾見面。

《摹羅癭公行書放翁梅花詩》 梅蘭芳 齊白石

梅蘭芳對齊白石十分尊重,一次演出時,梅先生親自下臺到後排把齊白石領到第一排,並向當時京圈還不了解齊白石的眾人介紹他的老師。齊白石十分感動,為梅蘭芳的作品《摹羅癭公行書放翁梅花詩》用金農體楷書作長跋,從此便留下了“如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的藝壇佳話。

齊白石與多位友人合作作品

梅蘭芳曾孫先生梅瑋先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梅蘭芳先生和齊白石先生有著許多共同的珍貴品質:中正平和、謙虛低調、敬業。兩位先生這種最為純樸、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養分的心境,讓兩位先生能夠跨越三十多年的溝壑,成為忘年交。”

徐悲鴻之子、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徐慶平為觀眾講解作品

中國歷史上曾有“文人相輕”的現象,而齊白石卻和他的摯友們始終站在同一個角度,相互學習、揣摩、共同提高,他們都秉承著把自己的藝術做到極致的精神,相互切磋,彼此扶攜。牽動他們的是共同追尋的文人氣質與藝術追求,而這恰恰成為了文人相“親”的外在呈現。

梅蘭芳曾孫先生梅瑋為觀眾講解作品

據悉,此次展覽由北京畫院聯合遼寧省博物館、梅蘭芳紀念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等文博單位及藝術機構共同主辦,併入選“2020年文化和旅遊部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項目。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1月31日。(文/熊佩宇,視頻/唐溆婷,圖/央美藝術出版與傳媒工作室)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20/11/18/202011181605659265781_342.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