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上海玻璃博物館推出“退火”五週年特別大展“重置”

上海玻璃博物館推出“退火”五週年特別大展“重置”

時間: 2020-10-12 10:18:22 | 來源: 藝術中國

海報

展期:2020年 11月 7日至 2021年 10月 31日

藝術家:張鼎、廖斐、楊心廣、畢蓉蓉、林天苗、劉建華、孫遜、樸慶根

一項沒有先例的創舉

一場持續五年的旅程

一條全新的觀看路徑

一次強有力的多維共振

2020年11月7日,上海玻璃博物館的“退火”五週年特別大展“重置”將於拉開帷幕,並作為常設展與觀眾全年見面。

張鼎,《黑色物質-3》,2015

作為一項沒有先例的創舉,上海玻璃博物館的“退火”項目始於 2015年去五年間,博物館與當代最優秀的一些藝術家合作,利用玻璃材料,委約創作天苗、劉建華、孫遜、樸慶根等八位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不斷挑戰玻璃材料的邊界,撬動材料本身蘊含的巨大能量,為觀眾帶來了精彩紛呈的作品,五年來的每場展覽都是一次驚喜和震動。而這項持續五年的大手筆實驗,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拓展了當代藝術的語言和探索,令上海玻璃博物館成為重要的當代藝術實踐基地,以“玻璃”連結了廣闊的精神世界和深刻的時代議題。

楊心廣,《人體大腸》,2016

“這是一個對當代藝術界有著劃時代意義的項目。”

——張培力(藝術家)

“你們做了世界上其他玻璃博物館想做但沒做到的事情,這個項目代表著玻璃藝術的未來。”

——Michael Rogers(美國藝術家,前美國玻璃藝術協會主席)

廖斐,《連續的平面2.2m³》,2016

展覽並非對過去五年的作品在單純物理空間上的集結,而試圖創造一種全新的觀賞體驗。展覽從傳統的“白盒子”空間延伸到戶外“裝載”作品的“集裝箱”,遍佈整個博物館園區,形成一條全新的觀看和體驗路徑。室內展覽、戶外作品及其周邊語境形成強有力的共振,整體構建為一個引人入勝的當代藝術場域。當代藝術的重要價值在於不斷打破固化的體制與模式,通過對可見領域的干預,迫使固著性不斷隱退,打開人們對於現有世界認知的思考,從而實現意義的“重置”——這也是「重置」展題所示。

畢蓉蓉,《反覆紋樣的彩色片》,2017

在“退火“項目中,上海玻璃博物館鼓勵每位藝術家與陌生的玻璃材料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接觸,以“陪伴式”的態度參與所有藝術家項目的每一個過程。藝術家們經歷了對材料的陌生和誤解,最終突破自我,挑戰極限,創作出令觀者和業界都驚喜不已的作品。此外,“退火“項目下誕生的作品也進入上海玻璃博物館永久收藏體系,對博物館特色藏品體系的構建和未來展覽的策劃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五年來項目系統梳理的文獻資料也將在「重置」大展首次亮相,為藝術界和觀眾提供了全新的項目書寫方式和閱讀路徑。

林天苗,《暖流》,2018

每一次“退火”項目的呈現都凝結著藝術家的個人風格和獨特觀念。從張鼎對於物質特性慣常認知的打破、楊心廣對於玻璃與“斷腸”意向的契合、廖斐對於“平坦”意義的思辨、畢蓉蓉對於線條、塊面、色彩、結構的再次構建,到林天苗對於個體與社會控制的思考,劉建華追問個體與日常的聯繫,重置並打破習以為常的既定概念,再到孫遜以玻璃機械裝置結合繪畫,呈現非線性的“空間敘事”,以及樸慶根對於“觀看”這一動力相關且更為複雜的慾望機制的探索……玻璃這一古老又恒久的材質的無限可能性被展現得淋漓盡致。曾經慣常使用其他材質的藝術家在用玻璃創作時都會與之博弈抗衡,而在這過程中,自的邊界被打破重塑,進而迸發出具有全新生命力的作品。

劉建華,《呼吸的風景》,2018

      上海玻璃博物館創始人、館長兼執行總裁張琳表示:“在未來,我們希望不僅僅為公眾呈現以‘物’的視覺欣賞為導向的展覽,更希望能為公眾呈現引發思考、觸動靈魂的展覽,努力攀登當代藝術界的‘珠穆拉瑪峰‘,突破自我,超越極限。我們希望‘退火’項目能成為符合上海玻璃博物館願景,踐行博物館使命的特色項目,成為當代藝術界不可忽視的‘珠穆拉峰’,期待有更多出色、更具生命力的展覽的誕生。”

樸慶根,《地面行走》,2019

“重置”大展將免費對公眾開放,持續近一年,展至2021年10月31日。

孫遜,《直長》,2019

       上海玻璃博物館于 2011 年建成開館,曾被美國 CNN 旗下網站評選為中國最不容錯過的三個博物館之一。開館以來,上海玻璃博物館持續為公眾呈現精彩紛呈的展覽:從國內外學院派玻璃藝術展覽,到古玻璃專題展覽,再到 KEEP IT GLASSY 系列展覽,以及從 2015 年開始啟動,將玻璃與當代藝術進行跨界共融的退火系列展覽……秉持營造並共用博物館美學新生活的理念,在上海玻璃博物館,玻璃藝術與設計正跨越時間、空間和語言文化的藩籬,以各式精彩面貌共用于眾。
      “退火是玻璃藝術創作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環,也是玻璃最終成型的關鍵所在。炙熱的熔料在上千度的溫度下被塑型,隨後經過加熱 - 保溫 - 慢冷 - 快冷四個退火步驟,使其減緩冷卻速度的同時降低玻璃的永久應力。過程中變化種種雖可控,但亦有天數。期間,結果的未知性和偶然性也帶給玻璃作品不可預知的宿命,令人著迷。退火既充滿不確定性又具有無限可能,故上海玻璃博物館當代藝術項目以此為名。如同退火工藝之於玻璃創作的不確定性。退火項目2015-2020
年)邀請不同的當代藝術家從各自視角出發,利用玻璃的強大可塑性,不斷挑戰這一材料的邊界,為觀眾和業界帶來了精彩紛呈的作品,將玻璃的無限可能展現得淋漓盡致。

上海玻璃博物館推出“退火”五週年特別大展“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