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廳內景
文/程彥彬
9月25日,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打造的常設新展“綿延:變動中的中國藝術”迎來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91位中國藝術家的95組/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裝置、錄影、動畫等多種媒介形式。將從為時間空間、生命身體、日常生活、物質、表演、情感等六個主題板塊入手,展示當代藝術在中國的現實境況。
作為中國當代藝術首次推出的常設展,宏大的哲思理論氣質,在展題與目標的敘述中可見一斑;近百位藝術家的聯袂呈現,同樣搭建出足具代表性的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圖景。然而,館方本身強調,該展不過起著“拋磚引玉”的作用,由董冰峰、李峰、魯明軍、秦思源、汪民安組成的策展團隊強調道:
“展覽不是美術史書寫,不是總結和蓋棺定論,不是歷史標本的堆砌組合,而僅僅立足於當下的鮮活呈現、面向未來的展望。”
展廳內景
這是相當謙遜的口吻,其中卻蘊含著對“綿延”主題的深刻解讀: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認為,“綿延”首先意味著沒有中斷和永恒的持續。這很好理解,客觀意義上的時間流動無法中斷,因此與“綿延”一義構成對位關係。這個最為直接淺明的思路,則構成了展覽的第一個版塊“時間空間”的核心話題。由於過為寬泛和龐大,這對雙生概念反倒適宜於作為材料,容器,和模具,承放裝載藝術家一切的遊戲手法與戲劇態度。在展廳中,人們可以見到吳冠中先生著名的《長江千里圖》,其恢弘豐饒又斑斕寫意的油畫探索,與漫漫長江及其身後橫亙的中華歷史意象相連;旅美藝術家王功新則用當代的藝術裝置手段,對平凡物件的“功能性”特質進行解構和毀損,以嘗試剝離開它與日常密不可分的關聯,營造出它在恒定空間中無意義的“物質性”。
吳冠中《長江萬里圖》
王功新《不可坐的》
在這裡,人們還能看到更多:鏡面的摔碎與黏合,棺槨的上漆和剝離,轉盤、電鍍金和不斷交錯的十字圖樣......藝術家選取的質料陌生,無論從哪個角度切入,都能達到足以囊括一切的抽象。藝術家們關於永恒命題的討論綿延不斷,即使只擇取芽尖蕊苞,最後都會收穫枝葉蔓生的繁茂圖景。
丁乙《十示91》
與時空相鄰的另一對雙生概念,即是“生命身體”。在策展人心目中,自1970年代末期興起的中國當代藝術本身即是一個“持續了數十年的綿延生命體”。這樣的形容,不僅是對當代藝術從未停滯發展步伐的歷史事實的呈示,更表達出它內部本質性的規律:“當代藝術一旦發生了就不可能停下來,無論什麼事件都無法讓它停下來”。背後的原因很簡單,“它內部有一種強烈的完全無法阻止的衝動”,與藝術家旺盛的生命力緊密相連。
在這一前提下,“生命身體”更多與藝術家的個人際遇與生活經驗息息相關。譬如馮夢波的《Q3》用影像講述有關戰爭、克隆和人體實驗的迷幻故事,但影片最初的拍攝目的,只不過是為了圓藝術家本人的電影夢;
馮夢波《Q3》
名字裏就透著一股現當代氣息的《薩特就是他自己》,是藝術家鐘鳴在受到存在主義思潮影響之後的觸動之作。當時的鐘鳴不滿三十歲,代表了一個時代愛做夢的年輕人。焦躁鬱痛的青年形象隱約浮現在薩特半身像與猩紅色背景之中,自八十年代一經誕生,即引起美術界關於畫家個性的討論;
鐘鳴《薩特就是他自己》
孟祿丁則更妙。他對西方宗教和東方傳統元素“堂而皇之”的對比和挪用,被認為“開啟了後來所有中國現代主義藝術的先河”。其中的超現實主義元素明顯受到達利的影響,現在看來不算新鮮,但在當時引起了文藝界一陣巨大的轟動。
孟祿丁《在新時代——亞當夏娃的啟示》
通過這些作品不難發現,在現代思潮下浸潤的藝術家們,往往習慣於以玄妙且龐大的抽象概念作為自己藝術創作的啟蒙導向。雖然思想性是當代藝術的源泉,但對它的過分強調,反而會跌入另一種窠臼。他們中間有些人意識到,理念灌輸終歸不是當代藝術的目的,闡發思想與凝視生活本質上其實如出一轍。帶著這種觀念,藝術家們同樣嘗試開始探討“物質”與“日常生活”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前者在這個時代構成的體系,將後者牢牢包裹甚至蠶食。改革開放以來人與物關係的多重變遷,讓藝術家們獲得了具體而鮮明的私人感受,因此創作出的作品,也更富有靈動獨特的藝術氣息。
“物質”版塊中,以實物作為展示主體的作品佔了多數。從“帶刺的畫筆”到“倒立的剪刀”,藝術家在物品身上製造異化效果,試圖置換滲透在生活方方面面的意識形態話語。
秦琦《帶刺的畫筆》
毛旭輝《亮線·黑色剪刀·倒立》
而“日常生活”版塊中,對具體生活行動的描繪居多。兩幅記錄行為藝術的影像作品,顯現出某種無聊的趣味——完整拆卸一塊公交站牌,與砌一堵墻-推倒墻-再砌一堵墻,兩者的無意義程度似乎難分伯仲。這些虛空的行為,竭力放大了生活本身具有的荒誕,讓人不解的同時心頭泛起別樣滋味。
林一林《安全度過林和路》
個體與物質産生聯繫,個體被生活直接浸沒。這一過程中的“綿延”,存在於個體做出的判斷、選擇和行動之中。當代藝術的視線不斷聚焦,最終逼至最小意義本身——展覽最後的兩個板塊,“表演”和“情感”,像是個體的私人體驗的極致體現。在普遍意義下理解,“表演”側重個體在外部世界中呈現的樣貌、給予的回應,“情感”則匯集著個體內心不斷生成的價值産物。然而在當代藝術的語境下,一切又稍稍有點變樣:“情感”在傳統藝術觀中值得稱道的燦爛崇高,逐漸向模棱兩可轉移。雖然難下定義,卻依舊有打動人心的力量。比如宋冬《撫摸父親三部曲》中,用長篇文字描述與父親間矛盾的親子關係,誠懇得幾乎要讓人落淚;楊福東黑白影像下的杭州,完全不同於詩文中的“人間天堂”,氤氳著孤獨、憂愁且曖昧的脆弱質感。
宋冬《撫摸父親三部曲》
楊福東《陌生天堂》
至於展覽中呈現的“表演”版塊,它“唯一不關心的是角色的塑造”。來自顧德新“生肉系列”的《捏肉》一作幾乎人人有所耳聞,藝術家手中的肉乾“含蘊著強烈感官觸發的時刻的記錄,是一場美麗與醜陋、崇高與腐爛、恒久與速朽之間毫無保留的對比”;楊振中在像素模糊的照片中“輕而易舉”地頂起東方明珠的塔尖,是頗為反諷的個人英雄主義在擁擠時代敘事中的體現,表演性十足,也莫名心酸。
顧德新《捏肉》
楊振中《輕而易舉2》
如同流沙搭就的堡壘,情感經歷與表演體驗層層累積,堆疊出人的認知及記憶。這與綿延仍舊相關。在柏格森的概念中,綿延的任何一個瞬間,都包含著這一瞬間之前的全部過去。換句話説,“變動”構成“綿延”的核心意旨,“持續”則確保其合理的存在性。在這個意義上,策展人汪民安對展覽解釋得很透徹:
“這個展覽就是在這個綿延的意義上來展示和陳列中國當代藝術的狀況:它既要展示當代藝術的連續過程;也要展示當代藝術的變化過程;既要展示當代藝術的起源時刻,也要展示當代藝術的現在時刻;最重要的是,它要展示當代藝術的綿延和生成過程本身。”
參展觀眾
“展覽即綿延本身”。由此,其外延和內涵被極盡開掘。而策展人們對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起一場傳統恒定的常設展,他們更希望將展覽本身變成一次藝術實驗:在保持展覽主線脈絡和框架大體不變的情況下,展覽會不斷添加和刪減作品,將過去與現在疊加,它將永遠在變化,以實現“綿延”在形式與內容風格上的統一。
“這是一個展覽,也可以説是一個展覽實驗,是一個有無限變化潛能的展覽,一個將展覽作為作品的展覽。這是一個關於作品的展覽,也是一個關於展覽的作品。”結構主義者們自然熟知這樣的説法。形式即內容的實踐雖然已經不再新鮮,但展開這樣一個與時代,與公眾直接接觸的長期實驗項目,依舊需要充足的信心和勇氣——民生美術館既大膽又嚴肅的藝術精神,無疑值得稱道。在展覽剛開幕之際,我們只能寄望于該展能開啟大眾對於當代藝術進一步的思考,並真誠希望中國當代藝術能真正像其所宣稱的那樣向前奔流,綿延不息。
展覽海報
展覽名稱:綿延:變動中的中國藝術
展覽時間:2020年9月25日—長期
展覽地點: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
展覽總監:李健、劉震子
策劃團隊:董冰峰、李峰、魯明軍、秦思源、汪民安 (拼音排序)
主辦: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
協辦:北京民生文化藝術基金會
首席贊助:中國民生銀行
參展藝術家名單
時間/空間
丁乙 Ding Yi
郝量 Hao Liang
黃銳 Huang Rui
黃永砅 Huang Yongping
賈藹力 Jia Aili
梁銓 Liang Quan
梁偉 Liang Wei
邱岸雄 Qiu Anxiong
仇曉飛 Qiu Xiaofei
邱志傑 Qiu Zhijie
王川 Wang Chuan
王功新 Wang Gongxin
王光樂 Wang Guangle
吳冠中 Wu Guanzhong
楊詰蒼 Yang Jiechang
余友涵 Yu Youhan
張培力 Zhang Peili
周邁由 Zhou Maiyou
周育正 Zhou Yuzheng
生命/身體
馮夢波 Feng Mengbo
李景湖 Li Jinhu
梁鉅輝 Liang Juhui
孟祿丁 Meng Luding
尚揚 Shang Yang
汪建偉 Wang Jianwei
王音 Wang Yin
魏源 Wei Yuan
夏小萬 Xia Xiaowan
徐累 Xu Lei
徐震 Xu Zhen
袁運生 Yuan Yunsheng
張群 Zhang Qun
張偉 Zhang Wei
鄭國谷 Zheng Guogu
鐘鳴 Zhong Ming
朱金石 Zhu Jinshi
日常生活
陳丹青 Chen Danqing
段建宇 Duan Jianyu
方力鈞 Fang Lijun
葛宇路 Ge Yulu
蔣志 Jiang Zhi
蔣竹韻 Jiang Zhuyun
李天元 Li Tianyuan
梁遠葦 Liang Yuanwei
林科 Lin Ke
林一林 Lin Yilin
劉煒 Liu Wei
劉小東 Liu Xiaodong
劉曉輝 Liu Xiaohui
毛焰 Mao Yan
王功新 Wang Gongxin
吳山專 Wu Shanzhuan
徐坦 Xu Tan
余友涵 Yu Youhan
喻紅 Yu Hong
張曉剛 Zhang Xiaogang
物質
顧德新 Gu Dexin
劉建華 Liu Jianhua
劉詩園 Liu Shiyuan
劉韡 Liu Wei
毛旭輝 Mao Xuhui
彭薇 Peng Wei
秦琦 Qin Qi
沈遠 Shen Yuan
施勇 Shi Yong
宋陵 Song Ling
王克平 Wang Keping
王魯炎 Wang Luyan
徐冰 Xu Bing
張大力 Zhang Dali
張鼎 Zhang Ding
張恩利 Zhang Enli
張培力 Zhang Peili
周春芽 Zhou Chunya
表演
耿建翌 Geng Jianyi
顧德新 Gu Dexin
闞萱 Kan Xuan
李明 Li Ming
李然 Li Ran
厲檳源 Li Binyuan
馬六明 Ma Liuming
舒群 Shu Qun
楊振中 Yang Zhenzhong
周嘯虎 Zhou Xiaohu
朱昶全 Zhu Changquan
朱冥 Zhu Ming
莊輝 Zhuang Hui
情感
曹斐 Cao Fei
曾梵志 Zeng Fanzhi
何岸 He An
廖國核 Liao Guohe
宋冬 Song Dong
王興偉 Wang Xinwei
楊福東 Yang Fudong
張慧 Zhang Hui
*藝術家名單按展覽版塊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