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從吳彬《十面靈璧圖卷》看中國賞石鑒藏文化

從吳彬《十面靈璧圖卷》看中國賞石鑒藏文化

時間: 2020-10-02 23:07:23 | 來源: 藝術中國

 [明] 吳彬 《十面靈璧圖卷》

文/孔霞莉

1989年12月,晚明畫家吳彬所作《十面靈璧圖卷》第一次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面世,隨即以121萬美元(約合825.8萬人民幣)的天價成交,首次打破了此前中國古代繪畫拍賣的最高記錄。31年以後,這件重量級的“明星拍品”即將亮相保利秋拍,目前正于保利藝術博物館展出。為何一幅“石頭”能拍出如此高價?或許其背後的故事值得我們深思。

據傳,晚明“石隱庵居士”米萬鐘在南京六合得到一件全美靈璧石並邀請吳彬為此石作畫。吳彬以卓越的繪畫技法分別以十個不同的角度為這塊奇石進行了原尺寸描繪,畫畢,米萬鐘邀請友人邢侗、黃汝亨、李維楨、董其昌、葉向高等人為此畫題引首與題跋。

引首1

引首2

400年前的一幅長達27米的長卷流傳至今依然保存完好,説明此卷在歷代都得到了良好的保藏,而其遞藏關係也在題跋中有較為清晰的表現。因此,這張《十面靈璧圖卷》的卓越繪畫技法與思想價值不可估量,值得後人研究學習,其所蘊含的晚明賞石鑒藏文化、政治生態等方面也均令世人矚目。由於該畫所繪為奇石,那必得牽扯到古代的賞石鑒藏之風。“賞石”是鑒賞天然形成的形狀不一般的石頭,這種奇石一般存在於名山大川、風景名勝之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愛石之人也會將石頭放置在自己的齋閣中以便隨時欣賞。另外,皇家與私人園林中的奇石也較為常見。而這些集天地靈氣的石頭也經常成為畫家描繪的對象,以便主人向友人或親朋好友展示,可謂是古代文人雅士一種特殊癖好。

前正面

宋代是我國古代賞石文化的鼎盛期。由於宋徽宗皇帝鍾愛“花石綱”,朝野上下蒐求奇石的氛圍越來越濃厚,宋代的很多賞石專著如《雲林石譜》、范成大的《太湖石志》、常慰的《宣和石譜》和漁陽公《漁陽石譜》都對後世産生了很大影響。與此同時,北宋時出現了米芾、蘇軾等賞石大家。米芾是北宋著名的藏石、賞石大家,被國人稱為“米癲”。相傳,米芾任無為州監軍時,兼衙署內有一立石十分奇特,高興得大叫:“此足以當吾拜”。於是命左右為他換了官衣官帽,手握笏板跪倒便拜,並尊稱此石為“石丈”。

明清時期是賞石文化盛行的又一個高峰期。由於園林藝術的發展,推動了奇石文化的發展。文震亨的《長物志》、林有麟的《素園石譜》都是當時代表性的著述,而明代愛石之人也有徐霞客、林有麟、米萬鐘等人,畫石之人有米萬鐘、邢侗、吳彬、藍瑛等人。而尤為著名的《十面靈璧圖卷》就是吳彬為米萬鐘所藏的靈璧石創作的作品。

後右側觀

一件好的藝術作品與時代的社會風氣是緊密相連的,明朝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帶動了賞石文化的發展。這種風氣不僅延續了宋代文人的賞石觀,注重擴寬觀賞石的文化內涵,而且以自己的社會特色賞石、畫石。石頭是大自然的縮影,賞石或許代替了人們親身進入大自然鑒賞尋找奇石的行動,卻也治愈了自己的內心。然而,此幅長達27米的長卷不單單只體現了中國古代賞石鑒藏文化的風貌,它還從多個方面讓世人了解到藝術大師吳彬高超的繪畫技巧與獨特的繪畫視角,以及該卷所體現的官員、文人之間的交遊關係,而其綿延數百年的深刻影響也應該被重點解讀。

“吳彬《十面靈璧圖卷》特展學術研討會”現場

9月26日至27日在亞洲大酒店舉辦的“吳彬《十面靈璧圖卷》特展學術研討會”或許已經對此畫有了更為詳細的解讀。兩天的研討會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山水與賞石——十世紀以來的中國文人傳統”、“米萬鐘、吳彬——《十面靈璧圖卷》與晚明的藝術社會”、“奇石與圖寫——《十面靈璧圖卷》與中國賞石鑒藏文化”和“迴響與演變——《十面靈璧圖卷》的經典性和當代性”,分別由蕭平、邵彥、朱萬章、呂曉、葉康寧、陸宗潤等學者進行講座。

研討會嘉賓合影

學者談古代賞石鑒藏之風摘選

蕭平(著名書畫家、鑒賞家)

要探討吳彬奇畫的畫風來源,大致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分析。第一,吳彬從小生長于福建莆田山區,自小就對山與石頭有著不同於一般畫家的感情與認知,而福建的畫風歷來與中原畫風存在差別,深受地區影響,他的畫一直都保留著一部分閩風。第二,吳彬山水畫的傳統來源最早是五代到北宋,這一時期荊浩、關仝、巨然、范寬的繪畫形式都對他産生了影響,而元四家中的王蒙與明代的吳門畫派也與他的繪畫技法有關。第三,善於創作佛教題材的明代畫家丁雲鵬的筆意也對吳彬産生了影響,其所畫石頭、柳樹樹榦和石頭的畫法與吳彬有異曲同工之處。因此,吳彬的繪畫是從上述傳統中得來,並將自己的生活結合進行創作。《十面靈璧圖卷》看似是畫一塊石頭,實則是把他對大自然的所有感受全都表達了出來。

前觀底

後觀底

朱萬章(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

晚明的重要畫石畫家主要有米萬鐘、邢侗、吳彬、藍瑛等。他們畫的石頭既有工筆也有寫意,既有賦色也有水墨,總體來説以水墨工筆最多;所畫的石頭以靈璧石和太湖石為主,靈璧石以吳彬為代表,太湖石以米萬鐘、張瑞圖、藍瑛、邢侗為代表。另外,他們所畫的石頭幾乎是獨石。為何晚明畫石名家及名跡較多?第一,晚明賞玩之風盛行。第二,當時文人士大夫對石頭、尤其是帶有文人情趣乙太湖石為代表的石頭的一些石頭的興趣空前高漲。第三,它是個人情趣的反映。第四,石頭本身氣質的堅韌不拔治愈了當時人們面對凋敝腐敗政府的心。類似于吳彬為米萬鐘畫《十面靈璧圖卷》,畫家們畫石多因藝術贊助人的需求而繪,且會對同一題材進行反覆的創作,這一點反映出當時藝術鑒藏階層特殊的嗜好。這些畫石者及其作品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晚明時期士大夫階層的審美趣味,亦可看出一個時代的畫風與美學觀念漸變的痕跡。

從吳彬《十面靈璧圖卷》看中國賞石鑒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