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廈門,“海絲核心”下的藝術橋頭堡?

廈門,“海絲核心”下的藝術橋頭堡?

時間: 2020-07-16 13:51:57 | 來源: 藝術中國

景育民作品《樹影》在廈門國際遊艇匯

海風習習、樹影婆娑。

市民們從雕塑家景育民的作品《樹影》下走過,在海風的吹動下,色彩斑斕的葉片緩緩轉動,裝置在廈門國際遊艇匯婉轉運作,喃喃私語。市民們紛紛掏出手機拍照,7月的五緣灣似乎沒有想像中那麼熱。

作品以風動原理結合“樹”的意象造型,通過空氣力學與機械手段激活了靜態的空間環境。七彩鍍鈦高科技色彩處理在活躍整體氣場的同時,隨著作品的不斷運作形成絢爛多彩、神奇靈動的視覺感受,給人以充滿時代氣息的詩意聯想。

廈門國際遊艇匯

依託于其優越的生態環境,五緣灣片區獨有特色的休閒旅遊、商務辦公等服務産業,如今已儼然成為廈門的新會客廳。7月,廈門路橋遊艇旅遊集團攜手時代空間推出了“新時代·匠永恒——廈門國際遊艇匯當代藝術展”,邀請景育民、王開方、高孝午、謝克、章華、丁浩、陳金慶、吳大偉、孔景才、吳文才等十位中國雕塑家參展。

廈門國際遊艇匯當代藝術展

自從廈門被定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以來,隨著經濟政策的轉變,和“硬體”的逐步升級,以廈門為輻射範圍的海絲文化共同體逐漸成熟。廈門,這座被寄予眾望的海峽都市會成為“海絲模式”下的藝術橋頭堡擔當嗎?

海上絲綢之路和自貿區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在過去的幾年以來,頻繁的新動作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作為福建自貿試驗區最大的片區,廈門自貿試驗區總面積43.78平方公里,範圍涵蓋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海滄核心港區區域和兩岸貿易中心核心區。

自貿區的形成無疑給文創産業帶來環境利好。各類文博會、藝博會交替出場,為廈門這座城市提供了一個個文化盛宴。海絲藝術品中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作為省市兩級政府的重點項目,海絲藝術品中心由大型國企廈門翔業集團獨資設立。羲緣樓由“梁思成建築獎”獲得者周愷大師主導設計。全球第三座紅點博物館2018年底落戶T1航廈,與羲緣樓比鄰而居,攜手實現文化的融合創新與發展。業態涵蓋有專業藝術品鑒定評估、展覽拍賣、藝術金融和藝術品保稅全産業鏈。在藝術品衍生産業、IP創意方面搭建平臺,融合引領産業落地,並帶來全新的人文生活體驗方式,打造城市文化藝術地標。

海絲藝術品中心

陳文令作品《城市公牛》在海絲藝術品中心

簡單點説,海絲藝術品中心創建了一個平臺,一個前所未有的平臺。但實際上,它能做的、將要做的都遠不止是一個平臺。去年八月,海絲藝術品中心正式宣佈羲緣樓開業,並聯合推出藝術季。來自海峽兩岸的60多位藝術家,以及100多個藝術品牌,為廈門獻上了一場“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藝術盛宴。

“文化藝術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是提升城市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核心要素,是推動城市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海絲藝術品中心作為省市兩級政府的重點項目,順應了新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以全品類、全客群、全價值鏈增值服務的宏大佈局,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藝術品全産業鏈平臺,形成一站式藝術品生態圈,隨著海絲藝術品中心·羲緣樓的開業,這裡必將成為廈門藝術新地標。”廈門佰翔海絲盛業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慶祥如是説到。

王中作品《臨界門》在海絲藝術品中心

“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蘊,以適合中國的方式發展屬於中國人的文化創意産業,在這個過程中,廈門自貿區和海絲藝術品中心項目可以起到推動作用。”策展人陸蓉之也認為,地處廈門的海絲藝術品中心,也可以在兩岸文化交流中發揮作用,廈門和台灣可以攜手,共同在中國文化向世界推廣這個基礎上開展合作。

未來城市變革的藝術使命

藝術介入城市變革,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藝術博覽會也可以成為城市的節日。已經深耕5年的“藝術廈門”博覽會深知這一點,並迎來了新的挑戰。

2019藝術廈門博覽會突破藝術展會固有模式,在每年舉辦一屆大型藝術品博覽會的同時,常年運營城市共用藝術中心,推出“一展一中心”。並以高品質藏家為核心的藝術廈門藏傢俱樂部為依託,形成“三位一體”産業發展模式,持續打造國際藝術文化交流平臺。以藝術滋養城市,為大眾傳遞藝術美學,提升藝術修養,構建長期、持續、立體的藝術生態鏈。

藝術廈門博覽會

在“藝術廈門”負責人滕麗看來,廈門是個開放的海島城市,有著天然的自然環境和區位優勢,在文化上是個既傳統又開放的地區,有著身後的文化傳承,但因為歷史及地理原因,又很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同時保持著本土底線。或許因為這個原因,福建誕生了一大批頂尖的當代藝術家,也符合當下中國當代藝術的語境。同時,經濟上背靠諸多福建本地企業,又提供了非常豐厚的收藏土壤。重要的是,政府對於“藝術廈門”提供了大量的支援,民間進行商業化運作,政府提供方向上的指導和支援。“譬如我們提出‘共建城市藝術生態系統’,政府也同時邀請文化學者、專家、策展人舉行會談。從文化到經濟、從民間到政府,都為藝術廈門提供了良好發展契機,利用這些機遇,我們也看到了自己的發展方向和成長空間,未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次採訪中滕麗如是説到。

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無獨有偶,三影堂的創辦人榮榮&映裏將阿爾勒攝影季引進廈門集美,也已經走過了5個年頭。今年也是榮榮在故鄉廈門集美開辦三影堂南方分部的第5年,經過5年的深耕,攝影季已漸漸成為廈門這座城市每年必打卡的功能表之一。

在榮榮離開家鄉的20幾年後,再一次踏上故土時,他帶去了阿爾勒攝影季和三影堂的南方總部的落地。20幾年前,他從家來到廈門考學,最終以失敗告終,這之後,榮榮去了北京的東村。回顧5年前,不同專題的幾十個單元的集美-阿爾勒攝影季,在半年內從想法到落地,榮榮提到三影堂創辦以來,可謂是經歷過風風雨雨,但廈門集美區政府的遠見、開放和包容,令他在三影堂創立之初的激情再一次被點燃。

榮榮的願景就是填補攝影機構的空白。在榮榮看來,中國還沒有一個像樣的攝影的美術館、博物館,還有攝影的收藏,“我們這麼大的一個國家,在攝影方面的收藏體系的建立幾乎是一個空白”。

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開幕式

而集美區看重的是阿爾勒品牌的學術和氣質,在集美區正全面實施人文集美的發展戰略的路上,急需打造像阿爾勒攝影季這樣國際性的藝術品牌。不僅如此,近年來集美區不僅要打造各種國際文化藝術品牌,更是要在更大的泛文化藝術概念中打造可持續創新的驅動發展戰略。

如今,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已成為廈門人的老朋友,前五屆累計吸引近30萬人次觀展,有效推動了東西方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廈門時代美學館

如果説三影堂專注于攝影領域,並打造國內為數不多的當代專業攝影機構,廈門時代空間則專注當代雕塑,同樣值得關注。廈門時代空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為國有控股企業,在北京798藝術區和廈門設有實體藝術機構。公司以“藝術創造價值”為經營理念,以“中國雕塑藝術領先品牌”為發展目標。2005年成立至今,已為中國近百位雕塑家提供數百場次的展覽、交流、交易、研討等服務。時代空間打造的《中國雕塑藝術産業展示交流與交易平臺》連續兩年獲得廈門市文化産業專項資金支援。

區別於傳統的畫廊,時代空間除了通過畫廊空間銷售作品外,更重要的工作或者使命是通過各類公共空間的大型雕塑展和相關項目,為廈門這座城市提供引領雕塑行業發展風向標的學術平臺,試圖打造中國第一個大型雕塑産業交易平臺,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雕塑全産業鏈。

王開方作品《金磚圍城》在廈門國際遊艇匯

‍時代空間基於‍以雕塑為主體的平臺,‍以城市為立足點,去做當代藝術的美學普及,在時代空間的總經理劉蕓看來‍,雕塑確實處在當代藝術的一個洼地,‍它的價值還沒有完全被公平對待。“一個美好生活方向的城市,無論是大的公共雕塑,還是居家的陳設,雕塑都承載著很重要的功能。我們這些年無論是在商業地産還是企業,或者城市的公共空間,都在推行更好的雕塑項目和展覽,就是希望能夠引導市民和觀眾看到更好的作品,以帶動出更好的當代美學和文化內涵。”

“當你專注做某一個層面的時候,‍你可能在全國範圍內就找到一個突破口,‍如果你什麼都做,藝術機構就容易面臨同質化。另一方面,我們希望幫助更多的青年雕塑家實現他們的夢想和價值”‍。劉蕓説到。

劉蕓還提到,就像此次和廈門國際遊艇匯合作的雕塑展,一方面遊艇匯建築的巧思和最終呈現的效果,展現了建築設計師對於自然環境與建築結構之間聯繫的深度思考,對自我專業近乎苛刻的要求,用物質的結構,提煉出闊達、開放的海洋精神。建築被譽為是流動的藝術,而雕塑亦是在立體空間呈現時間的流動,它們一樣承擔了人類感悟、理解空間的功能。

“建築、雕塑也都需要對客觀物理規律的認識,對力學結構的研究。一件雕塑從構思、泥稿,塑形,鑄模,至最終的呈形,每一步都是對技藝的精益求精。建築設計師、藝術家們,共同用‘力臻完美,不懈探索’的匠心,打造出永恒的建築和雕塑,再塑一座城市的美學境界。”

高孝午作品《再生魚》在廈門國際遊艇匯

開放的海上藝術橋頭堡

‍無論是自貿區海絲藝術品中心的建立,還是藝術廈門博覽會的持續輸出,其實更應該觀照的是廈門在近幾年在藝術文化方面取得的進展有目共睹。廈門寶龍美術館、廈門三影堂藝術中心、時代美學館、謙記美術館、藝術廈門美術館、山上藝術空間、心和美術園、張仃藝術館、唐頌古玩城、筼筜書院等藝術機構,豐富了本地文化藝術元素,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福建在藝術機構上的弱勢。

廈門作為國內第三大古玩收藏市場,佳士得、嘉德、保利、匡時、藝融等國內外知名拍賣行及機構亦相繼將廈門鎖定為“重點關注”城市,紛紛來此舉辦預展。北京保利更是在廈成立分公司,試圖“掘金”本地收藏市場。

“廈門本身是一個開放的城市,廈門的藏家也非常踴躍,為什麼很多拍賣行到廈門做預展,説明廈門這個市場的潛力巨大,這個是大家都能深有體會的。”在蘇富比中國區總裁溫桂華看來,廈門這個城市口岸有一個區位的優勢,除了文化的積澱,還離台灣很近,這是其他地區不具備的。“特別是廈門跟台灣文化交流起來更加方便,語言上也沒有障礙,都是閩南話,收藏方面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如果這個方面打通,台灣有更多藏家的藏品會流入我們這個市場,這是廈門的一個特色。”

“廈門是一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廈門的生態保護和城市綜合開發向來走在前列,始終以綠色、可持續發展原則作為經濟發展的前提。以廈門為輻射範圍的海西文化共同體是否能勇往直前,不僅依賴於政策的支援,更依賴於廈門這座島上的每一位藝術工作者不斷的發光發熱。(文/張桂森

廈門五緣灣

廈門,“海絲核心”下的藝術橋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