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關於疫情後的城市公共空間,你有多少種設想?

關於疫情後的城市公共空間,你有多少種設想?

時間: 2020-05-18 15:40:28 | 來源: 藝術中國
藝訊 >

編者按:“凱州新城國際青年設計師競賽”是疫情過後首次公開的公共空間設計競賽。本次競賽選取成都東部新區中凱州新城的凱州中央公園作為基地範圍,以生態環境為核心,以生活品質為切入點,試圖在全球範圍內發起一場關乎城市公共空間核心價值的討論。疫情過後,人們更多的意識到了公共空間的使用需求是多維的,而不僅僅是滿足社交和運動的需求。因此未來城市設計者在公共空間的設計中,除了需要從生態角度以及使用者體驗方面思考外,也需要考慮到人在公共空間中尋求適當獨立空間、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的需求。

01 坐落于市中心的“植物村落”:首爾心臟地帶的空中花園走廊

在全球日益城市化的今天,高密度城市的數量和城市人口密度都在驟增。綠色設施是高密度城市中,能夠給予人們片刻喘息的自然空間。綠色設施可以降塵降噪,提升周邊環境舒適度,並創造大量戶外運動空間。疫情期間,大多數室內場館為避免交叉感染選擇關閉,戶外的綠色設施成為了人們日常休息放鬆和健身場所的首選。

在首爾市中心,坐落著一個983米長的空中花園走廊——‘首爾路7017’。它是由廢棄高架橋改造而來的城市公共空間。事實上,廢棄高架橋改造空中花園走廊已經有了紐約高線公園這個成功的實踐案例,但‘首爾路7017’在設計中不僅充分考慮了適合首爾市中心氣候和土壤的植被,更將這個公共空間打造為南韓自然遺産的展覽館。

坐落在首爾市中心的現實版植物村落 ©Ossip van Duivenbode

“首爾路7017”是坐落于高密度城市中心的生機勃勃的植物園,在城市中提供了一個最多樣化的南韓本土植物品類展示。983米的走廊上聚集了至少50個不同科目的樹木、灌木、花草等,通過645個不同的盆景展示,收集了約228個主要品種及亞種。最終,整個花園將包括共24000顆植物,而且其中許多植物在未來十年還將持續生長至更高的高度。

設計團隊試圖將這座老舊的公共設施改造為全新的綠色地標,將最多樣化的植物群體引入複雜的城市環境,並利用新建的人行橋和樓梯將整個高架橋與周邊的酒店、商店和花園連結起來。這些功能將直接提升使用者的體驗,與周邊的城市肌理形成彈性關係。

附近大樓裏的花園景觀 ©Ossip van Duivenbode

通過橋體的孔洞可以看到下層來往的車輛 ©Ossip van Duivenbode

此次設計將南韓自然遺産的精華,以生動的植物百科的形式置於城市中心。將城市居民與自然緊密聯繫起來。同時,該項目還提供了一個眺望首爾火車站和崇禮門的絕佳視野。

空中花園既是一座教育性的植物園,也是孕育各類物種的城市苗圃,未來隨著植物生長繁茂,部分植物遷居可使綠色逐漸延伸到城市其他角落,因此該項目可被視作一個本地植物庫。根據植物的韓文名稱,項目將不同的植物在走廊上按照韓文字母表的順序排列,既彰顯了屬地文化特色,又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空間形態。 

局部效果圖 ©MVRDV

項目名稱:首爾7017

項目位置:南韓,首爾

建成年份:2017

客戶:首爾市政府

項目要求:938米的廢棄高架橋改造公共空間

02 距離公園:後疫情時代的公共空間構想

公園是城市中較為典型的公共空間,為市民提供了一個可以社交、活動、休憩的場所。然而在疫情大肆擴散的今日,公園為了尋求安全社交的距離只能選擇關閉,導致居民只能在街道和小巷子活動。因而,公園的關閉雖然是一種應對方法,但是也同時促使我們思考,如何將安全的社交距離作為設計的指導方針運用在實際公園的設計中。

“距離公園”的假想基地是維也納的一片空地,該公園為公共空間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提供了一種思路。公園的一系列平行小路按指紋狀排列,引導遊客在起伏的景觀中穿行。每條小路都有獨立的出入口,使用者可以明確知曉小路是否已經被佔用。使用者在視覺上彼此隔離,但仍舊能聽到附近小路上傳來的腳步聲。

公園俯視圖,一系列平行的小路如同指紋一樣,引導著遊客們在起伏的景觀中穿行 ©Studio Precht

每條小路都有獨立的入口和出口,從而可以明確的告知人們是否已經被佔用 ©Studio Precht

使用者完全沉浸在自然的包圍中 ©Studio Precht

距離公園中的一系列小路都圍繞著各自中心噴泉佈置,形成了一個螺旋式的圖案。該公園可以被放置於世界上任何一塊空地之上。小徑採用紅色花崗岩碎石設計,並確保了兩條小徑間的距離為240釐米,當老放著通過這條小徑到達中心噴泉之後,建築師則會引導老放著從另一側的小路繞圈離開公園。

小路上的噴泉 ©Studio Precht

公園創造了安全的社交距離,併為人們提供可以短暫逃離城市喧囂、獨處放鬆的場所 ©Studio Precht

公園平面圖 ©Studio Precht

建築師:Studio Precht

項目名稱:Parc de la Distance

項目年份:2020

項目團隊:Fei Tang Precht, Chris Precht, Andreas Stadlmayer

03 林盤夢網:基於周邊自然環境打造的創意性裝置

疫情期間的隔離生活使人們無比嚮往大自然,被隔離在家的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在隔離生活結束後,許多家長選擇了帶孩子去爬山、露營、野餐,參加各種各樣的戶外活動。孩子們在自然的環境下終於可以釋放自我,親近自然。

位於四川省彭州市的林盤夢網是一個基於當地自然環境及文化環境特徵設置的,獻給孩子們的夢想裝置。項目位於當地的一處多戶人家的聚落,聚落裏佈滿了小樹林,當地人把這些小樹林稱為“林盤”。

項目概覽 ©MIC

設計師選擇了一塊有較為開闊的青草地的林盤設置300多平方米的爬網,在原有場地基礎上進行建設,盡可能的保證了裝置與保留樹木和周邊的鄉村環境形成良好的關係。爬網裝置將林盤、殘墻、河溝、院落和基礎設施連接起來,其形態仿佛青草間連綿的金色山丘。

爬網裝置聯繫著林盤、殘墻、河溝、院落和基礎設施 ©MIC

仿佛連綿的金色山丘 ©MIC

“林盤夢網”的主體設計有不同坡度的山丘狀爬網組成。不同的爬網坡度,提供了更自由的選擇,滿足不同年齡的孩子的攀爬和休憩。在翻越爬網的過程中設置了球球障礙,模擬在爬山過程中必經的大小困難挑戰,並且設置了其他不同的爬網玩法。夢網是一個開放型裝置,孩子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使用爬網。

設計師給爬網增加了四種輔助玩法:跳躍蹦床、穿梭地面、網間隧道和搖晃休憩的吊床 ©MIC

兒童嬉戲于夢網之上 ©MIC

項目名稱:林盤夢網

設計方:上海麥稞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項目設計 & 完成年份:2019年8月&2019年9月

項目地址:彭州市軍樂鎮迎春村

建築面積:500m²

客戶:彭州市軍樂鎮人民政府

04 從零開始建造一座城:凱州新城國際青年設計師競賽進行中

“凱州新城國際青年設計師競賽”選取成都東部新區中的凱州新城的凱州中央公園作為基地範圍,以生態環境為核心,以生活品質為切入點,試圖在全球範圍內發起一場關乎城市公共空間核心價值的討論。當前城市的公共空間的創造和再生條件,已經成為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本次比賽是對公共空間品質的探索,是一個城市設計者從生態角度重新思考並展望城市未來的良好契機。

設計範圍

競賽以中央公園為載體,以其中的預留建設地塊與人民渠沿線為設計區域。參賽者可不針對整體佈局及宏觀策略,直接從自主選擇的場地入手,自發進行微觀層面的研究,因此本次設計競賽對於參賽者而言具有較大的自由度。

設計方向

設計中需要呼應基地現狀,並得出落地性較高的方案。注重創新性、地域性、可持續性、落地性以及以人為本。立足於生態和生活品質,鼓勵創新,可在設計範圍內自行選點,主題自擬,功能不僅限于城市修補功能類、智慧城市傢具類、健康體育設施類、公共藝術小品類以及小型單體建築。

本次競賽將邀請國際及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建築、景觀、城市設計、藝術等相關專業領域的大師作為評委,獲獎方案將有機會在凱州新城的建設中落地實施,具體實施方案將由當地政府決定。其中創新性將作為此次評委會方案評審的重要標準,因此本次競賽也鼓勵跨專業、跨學科參加比賽,從而産生更加多元化的設計方案。(本文由UED建築雜誌供稿)

競賽官網:

http://kaizhoucompetition.chinabuildingcentre.com

關於疫情後的城市公共空間,你有多少種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