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與朵拉·瑪爾 1937, 攝影/Man Ray
畢加索 哭泣的女人 1937年 布面油畫 60.8 × 50cm 倫敦泰特美術館
文/筱若
人們都聽説過畢加索與《哭泣的女人》,然而有多少人了解畫中人物的原型——朵拉·瑪爾? 一個月前,泰特現代美術館剛剛結束了迄今為止英國舉辦的最大規模的法國藝術家Dora Maar的回顧展,介紹她在60餘年間創作的超過200件攝影作品。今天小編將避開畢加索的光環,去探索一個更加“真實”的朵拉·瑪爾,即她作為一名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的激情與創新。
朵拉·瑪爾回顧展照片 ©泰特現代美術館
才華橫溢的“全能”藝術家
朵拉·瑪爾原名 Henriette Theodora Markovitch,1907年出生於法國。母親為法國人,父親是克羅埃西亞的建築師,後搬至阿根廷。1920年代末和父母搬回巴黎後,她進入頂尖的學院學習藝術,並對攝影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她的傳記作家將她形容為“非常有野心,有充足的精力。1931年,她開設了一家專業工作室,將名字改為朵拉·瑪爾,並結識了後來超現實主義創始人安德烈·布勒東的妻子傑奎琳·蘭(Jacqueline Lamba)。
羅吉·安德烈,朵拉·瑪爾,1937年,銀鹽照片,29.9 x 39.4釐米,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
經濟危機後,瑪爾覺得有必要去記錄社會弱勢群體。 她參觀了巴塞羅那和倫敦,拍攝了一系列紀實照片。她那時就已經懂得如何捕捉現實中的不平凡。瑪爾震驚於人們的悲慘生活和法西斯主義的做法,她參與了左翼政治,並加入了反法西斯知識分子聯盟。
曼·雷,自拍照,1931年,銀鹽照片,7.9 x 5.7釐米
瑪爾從30年代開始與超現實主義者接觸,她的朋友包括作家,攝影師和電影製片人,在他們的影響下,瑪爾走上超現實主義風格的道路,不僅因為其意識形態,更因為其藝術創新。對於瑪爾藝術生涯影響最大的男人當屬那時頗具影響力的全能藝術家曼·雷。瑪爾曾經給曼雷當過模特,他們也曾共用一個工作室。曼雷是美國達達主義的奠基人,前衛的超現實主義攝影師。他發明瞭中途曝光及實物投影技法,這兩種技法在瑪爾的作品中也經常體現。
朵拉·瑪爾, 假裝者,1935,銀鹽照片 27 x 22.2 cm, 洛杉磯保羅·蓋蒂博物館
瑪爾的很多作品都具有強烈的政治寓意。比如受幾年前在巴塞羅那拍攝的照片啟發,瑪爾創作了《假裝者》,表現了一個站在倒置拱形門廊中的雜技演員。他的身體向後拗成C字,似乎脫離了地心引力的控制。他變形的身體暗示了1930年代“二”戰前夕艱難的社會環境。背景是一張顛倒放置的閣樓照片,瑪爾在上面手繪了磚塊。
朵拉·瑪爾,《海灘上的怪物》 1936, 合成照片, 30.7 x 22.2 cm, 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
《海灘上的怪物》這幅作品象徵了當時政治的惡化和戰爭的威脅。 平靜海面上的怪物是超現實主義的常見題材。這個不祥的怪物凝視著大海,等待著即將來臨的未知。
朵拉·瑪爾, 愚比王,1936,銀鹽照片24 x 18 cm, 巴黎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工業創作中心
《愚比王》這幅作品的名字來源於阿爾弗雷德·傑裏恐怖小説中的主人公,是一個怪物的特寫。它眼睛呆滯,耳朵下垂,具有豬、蝨子、大象等元素,挑戰了觀者的視覺認知,體現出超現實主義者對怪誕事物的熱衷。這件作品是超現實主義反法西斯運動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包含了“無格式”的概念,即一種混亂的感覺、思想或經驗,不能用語言説明,沒有物理結構,也不符合社會傳統,具有令人作嘔的特徵。
朵拉·瑪爾,Etude publicitaire pour Pétrole Hahn, 1934, 銀鹽相片 ,13x18cm, 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
1930年代是插圖雜誌的鼎盛時期,為瑪爾的前衛攝影提供了展示平臺。除了政治宣傳,瑪爾的商業作品經常被刊登在法國主要雜誌上。比如這張洗髮水的廣告,瓶子衝灑出一頭長長的波浪卷髮。
朵拉·瑪爾,歲月在等著你,1935, 銀鹽相片 ,35.5x25.4cm, 威廉·塔爾博特·希爾曼收藏
這張是一種抗皺霜的廣告,瑪爾拍攝了她的朋友的肖像,並將一張蜘蛛網疊放在照片上,運用了雙重曝光與實物投影技法。
朵拉·瑪爾,無題(手和貝殼)1934, 紙上銀鹽印刷, 40.1 x 28.9 cm,巴黎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
《手貝》作品表現了一隻從海螺中伸出的手,仿佛一隻寄居蟹在沙灘上爬著,背景漂浮著世界末日般的雲朵。手是超現實主義藝術的重要標誌,代表了人類對肉體的迷戀,摻雜著痛苦和愉悅的情感。這張作品非常經典,運用了三分法構圖,營造了一種戲劇性的明暗效果。
朵拉·瑪爾,阿斯托格街29號, 1936, 紙上銀鹽彩色印刷, 29.4 x 24.4 cm
右邊這張照片展現了瑪爾對詭異空間和略帶情色主題的關注。一個身形健碩的形象被置於一個變形的封閉長廊內。她仿佛一個被斬首的女性,但瑪爾又在頭上畫出了一些小鳥的特徵。
朵拉·瑪爾, 無題(重復曝光的自畫像), 1936, 銀鹽照片, 29.8 x 23.8 cm, 克裏夫蘭藝術博物館
1934-1936年是瑪爾超現實攝影創作的黃金時期,她的作品在各種國際展覽和出版物中出現。歷史學家安考斯曾評價道,“只要你看到一張瑪爾的作品,就會感受到她的風格。她的照片可以和你説話。”瑪爾對自己的才華也毫不懷疑,她曾説,“我和曼雷一樣好!”
Eileen Agar, 在海灘的瑪爾與畢加索, 1937
假如畢加索與情人們有朋友圈
1935年末,瑪爾與畢加索相識,她故意用“斯拉伕小刀戲法”引誘畢加索,兩人在37年發展為正式的情侶。
朵拉·瑪爾與畢加索的關係對他們各自的藝術創作都産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畢加索説服瑪爾放棄攝影轉向繪畫。很多人認為他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瑪爾的攝影太好了,畢加索不能忍受自己的愛人在任何方面強于自己。瑪爾在這個時期畫了很多立體派作品,畢加索也在瑪爾的影響下加入了共産黨。
巴勃羅·畢加索在格爾尼卡工作的照片,朵拉·瑪爾拍攝,1937年,馬德里雷納索非亞博物館
畢加索畫《格爾尼卡》時,瑪爾天天陪在他身邊,拍攝創作過程,與畢加索討論作品細節,並親自動筆修改。據稱,畫中那匹馬的幾個線條就出自瑪爾之手,那個提燈女人也參照了瑪爾的肖像。瑪爾教給了畢加索一些攝影技法,我們能體會到格爾尼卡這幅作品體現了攝影和版畫結合的元素。
畢加索,朵拉·瑪爾的肖像,1937年,布面油畫,92×65釐米,巴黎畢加索博物館
朵拉·瑪爾,畢加索肖像,1936年,粉彩紙本,57.5 x 45釐米,私人收藏
在畢加索眼中,瑪爾就是個哭泣的女人;在瑪爾眼中,畢加索是自己的主人。與瑪爾相戀時,畢加索也從未停止和特蕾澤的關係,並經常挑起她們之間的嫉妒心。
假如畢加索、瑪爾、特蕾澤有朋友圈 製圖:筱若
1946年,畢加索認識了新情人吉洛,與瑪爾分手。四十年代對瑪爾而言是痛苦的,她父親離開了巴黎,母親和最好的朋友也離世了。她精神崩潰,進入一家診所治療,也退出了超現實主義藝術圈。但她沒有停止藝術創作,這時的主題主要為抽象風景,她的作品也在歐洲陸續展出。
朵拉·瑪爾,無題,1980年代,銀鹽照片,23.5×30釐米,洛杉磯保羅·蓋蒂博物館
80年代的瑪爾重新開始拍攝一些攝影作品,她在暗房中進行實驗,嘗試無相機技術。1997年瑪爾去世,享年89歲。她一生創作了各種各樣的作品,許多作品去世後才被發現。
朵拉·瑪爾 Vue de Menerbe, 1956年,紙上墨水,20.5x29釐米,私人收藏
獨立的女性,哭泣的女人
人們提起瑪爾時,總是會先想到她是畢加索的情人。但事實上,她還是一位重要的共産主義者,畫家,攝影師,也是惟一一位參加了全部六次超現實主義展覽的藝術家。她的作品主題涵蓋時尚廣告、色情肖像、街頭紀實、抽象風景以及最為出名的超現實主義作品。遇見畢加索之前,她是才華橫溢的獨立女性,遇見畢加索之後,人們卻用一幅《哭泣的女人》定義了她的一生。
Estate Brassaï 朵拉·瑪爾在工作室中,1943年
瑪爾的作品繼承了前人傳統,善於運用物影、拼貼、中途曝光、雙重曝光等技巧,運用原創素材表現出一種真實的圖像效果。此外,瑪爾還作為超現實主義運動的記錄者,拍攝了許多藝術家的肖像。其實,超現實主義運動中女性成員的比例很高,卻經常被稱為“誰誰的繆斯”或“誰誰的妻子”。但實際上,女性藝術家同樣具有改變傳統的冒險精神與藝術天賦,她們在為日常生活注入神秘感和陌生感的同時,閃現出自由、求新的現代女性精神。
歐文·佩恩鏡頭中的朵拉·瑪爾 1948年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安德烈·布勒東曾説,“超現實主義就是要化解向來存在於夢境與現實之間的衝突,而達到一種絕對的真實,一種超越的真實。”在本質上,超現實主義攝影是以理性的方式,將夢境與幻想作為表現形式,去創作一種看似非真實的影像,來更深入地揭示現實生活的本質,反映超越日常生活的真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