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風來,百花盛開
文/許柏成
陽春三月,花兒盛開,觀花之潮不像往年那般熙熙攘攘。我們禁足在家,完全不知道外面的百花正在默然怒放,偶爾出去一趟,boom! 真是被同時吐艷的花叢驚到。2020年的春天真是“花開無人識”,其實花依然開落,只是少了那份心境,便似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這有點像今天的藝術界,截止3月末,以北京為例,有藝術展覽開放的機構依然可謂鳳毛麟角,寥寥無幾。雖不能遠足,卻阻擋不了我們嚮往詩和遠方的心。對於藝術的熱愛、對精神生活的渴望並未停止在內心流動。既然現實空間不能去,人們去了哪兒呢?——答案是雲端,即是線上。
事實上,在2020年初疫情開始後不久,各大公立博物館、培訓機構、擁有線上拍賣業務的拍賣行等已經開始加強了線上業務。抖音、淘寶分別聯合各大博物館,快手與UCCA帶來的線上音樂演出著實吸引了大量粉絲。線上拍賣業務的開拓者們更是感嘆:培育多年,機遇終於來了。將這個話題引向一個高點的則是香港巴塞爾。
深耕線上拍賣8年的“藝典”,近期線上拍賣預告(圖片來源:藝典)
本應在3月下旬舉行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取消,而改為線上展廳的方式,畢竟一向被譽為藝術界風向標,這一操作引來了大量討論。媒體也紛紛發文——“由於這次疫情,藝術界將逐漸走向虛擬世界嗎?”根據香港巴塞爾官方公佈數字,本次網上展廳共吸引了超過25萬名的全球觀眾(去年共有8.8萬人實地參觀)。在成交量方面,綜合多家媒體的報道,僅有部分畫廊公佈了自己的銷售成績,其中國際畫廊明顯優於國內畫廊。各家畫廊選擇展示的以中低價位作品居多,最終成交的大多數在100萬美元以下。
然而3月18日VIP預展首日由於觀眾涌入量過大,導致網站奔潰,無法正常使用;據諸多畫廊主反應,在展示頁面設計,裝置、錄影、雕塑等媒介的呈現方式、移動端操作的便捷性等多方面仍有較大改進空間。但畢竟是邁出了第一步,畫廊主們反映網上展廳的確帶來了更多的新晉藏家,讓畫廊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
大衛·卓納畫廊關於道格·維勒(Doug Wheeler)的線上展覽(圖片來源:大衛·卓納畫廊)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7年就致力於發展線上展示與交易的大衛·卓納畫廊明顯在這一特殊時期收穫了比他人更豐厚的回報,在預展當天就售出了6件作品,其中Marlene Dumas(瑪琳·杜馬斯)的油畫成交價260萬美元,或許是本屆香港巴塞爾價格最高。這源於大衛·卓納畫廊成熟的線上系統,在過去的3年時間裏舉辦了50個雲展覽,去年的線上交易額增加了400%。
隨著天氣逐漸轉暖,藝術界在往年這時也該熱鬧起來了。在微信裏,明顯感覺到各種關於藝術的線上講座、分享、直播一下多了起來,宛如百花齊放。在有些晚上甚至至少同時有10場直播正在進行。抖音、快手、淘寶、1直播,拍賣行的app、小鵝通、微信公眾號、微信群,今天直播渠道之多,一時間令人眼花繚亂,莫衷一是。再看看直播內容,從現代美術教育史,到藝術拍場的作品講解,再到90後文物修復師講解漫遊日本……的確很是吸引人。
用戶體驗如何呢?筆者打開了幾場直播,感到除了主講者的內容需要更精練之外,與內容有關的圖片、視頻等展示方式也依然還有較大空間。除非直播的內容與形式有很強的吸引力,否則用戶很難全程跟下來。直播的技術渠道的確是越來越方便,運營起來卻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看似隨意的形式,背後需要週密地策劃,付出大量勞動來進行精細化與專業化的運營。
全球範圍的新冠肺炎疫情越來越嚴重,專家提醒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各大國際博物館、博覽會紛紛關閉或延期,擁有近150年曆史、培養了大批藝術家的舊金山藝術學院將倒閉實在令人痛心。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呼籲政府向非盈利藝術機構援助40億美元,德國政府推出500億歐元援助文化、媒體和藝術産業,這些數字讓人更感受到形勢的嚴峻。3月27日,大衛·卓納畫廊宣佈將分享自己的成熟線上系統,免費邀請紐約的12家畫廊展示銷售作品,這一項目被命名為“平臺:紐約”,共同抵禦這一次新冠疫情帶來的危機。疫情的冬天還望不到盡頭,這讓網際網路在藝術行業中的特殊作用提前到達。
短暫的花季終將會過去,但如花綻放的線上模式卻並不會退出舞臺。無論是藝術品的展示、交易還是知識分享,基於網際網路的線上模式雖仍然處於實驗與摸索階段,但越來越不可或缺。它或許替代不了實體形式,但已經成為重要的拓展與補充,並終將改變人們與藝術的相處方式。或許我們真的可以説:由於2020年的疫情,藝術界的線上時代正式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