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疫”情藝觀【二】藝術院校“雲”課堂——“請開始你的表演”

“疫”情藝觀【二】藝術院校“雲”課堂——“請開始你的表演”

時間: 2020-03-10 10:34:44 | 來源: 藝術中國

隨著新冠狀肺炎疫情的到來,為貫徹教育部“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指示精神,“雲”課堂應運而生。隨之而來的諸多趣事也成為了網友們調侃逗樂的談資,某種意義上為陰霾的疫情帶來些許無奈的笑意。其實,諸如語數外這樣的常規課程早已有了網路授課平臺和相關經驗值得借鑒,而對於像體育課、化學實驗、藝術專業及表演等課程,則無疑加大了授課難度,如何突破傳統課程對場地、空間、材料和現場共情的要求,探索出隔離期間的有效授課方式,成為師生共同面臨的問題。那麼,藝術院校如何應對?

各大高校啟動應急預案 師資管理與網路技術新考驗

藝術類高校課程具有實踐性、師徒口傳心授及操作演練等互動性強的特點,遇到“雲”課堂的確讓人猝不及防。如何緊急應對,考驗的不僅是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更需要校方系統調整授課制度、考核制度、督課制度,做出應急預案。

以中央美術學院為例,春節假期還未結束,校領導就已經回京研究網路系統授課安排,佈置校方網路平臺,制定並調整教學預案。所有教師教案全部重新提交為網路教學教案,並規定網路集體授課時間至少要佔課程總學時數的1/3,至少保證每週1到2次對學生的一對一線上輔導。在技術支援方面,央美不僅有自己的數字校園網路平臺,同時充分引入QQ會議、ZOOM、千聊課堂、微信等輔助平臺,並對全校教師統一進行網路培訓與線上指導、答疑。同時,組成網課督課小組,穩抓教學品質,實時了解網課過程中師生遇到的新問題。

中央美術學院校領導組成督課小組,進行網路教學檢查(圖片:央美微信)

其官方微信隨之推出微品牌【精彩“雲”課】,分享授課老師教學大綱,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部分課件展示、教學要求和參考書目、考核及評分標準等。通過對優秀課程的呈現邀請中央美院校園外的所有同學共同來“雲”中分享,以網路為媒介打破隔離和校園的空間邊界。 

據悉,中國美術學院自建的教學直播平臺亦第一時間上線,承載27門課程的直播,滿足4500人次線上學習。

“網課新挑戰(圖片來源於網路)

教師:從三尺講臺到“網紅段子手”——“請開始你的表演” 

自古談及為人師者,似乎都會出現這樣的鏡頭:學生們圍坐其旁,師者傳道授業。現代教學的常規課堂,立於三尺講臺之上的老師更方便捕捉學生反饋的每一個細節,通過他們的眼神和表情互動,實時把握課堂節奏。可以説,教授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行為的交流,好的師者除了知識內容的傳授外,必將輔助以語音的抑揚頓挫、情緒的把控、語境的帶入、肢體語言的配合與聲情並茂的現場。而網課面前,一切倣若浮雲,受網速等硬體因素影響,很多學生無法同時開視頻進行上課,而老師則對著黑屏或者學生們靜默的頭像獨自“入戲”,教師失去了曾經的掌控感和安全感,生怕拋出去一個“包袱”,結果卻沒有任何回應。

馮雪老師授課的工作臺,一台演示PPT,一台開啟“學生視角”同步監督

感性的情緒終須面臨理性的思考。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青年教師馮雪博士談及初涉網課感受時説到:“基礎課程有大量教師主講內容,現在只能對著螢幕在一片寂靜中腦補同學的畫面,聲情並茂完地完成‘一個人的表演’。”為防止網路技術等問題,確保學生收到的畫面和內容與教師呈現相一致,馮雪上課採用雙機工作,一台電腦做課堂PPT演示,另一台則開啟“學生視角”同步跟蹤。

馮雪老師網課隨堂問答編輯頁面,充分運用共用文檔功能與學生互動

“為了幫助學生集中精力,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鍛鍊短時間快速整理思維和完成書面表達的能力,我用騰訊會議的共用文檔進行隨堂問答,所有同學可以同時實時編輯文檔,完成師生雙向交流與課堂的多向互動。另外給工作室同學開設的專業課,加強了英文原著的翻譯和精讀,以夯實理論基礎和閱讀理解的基本功。我覺得就像院長老師們説的,這次危機也可以變成契機,我們想的不僅僅是如何‘保證’教學品質,更在努力嘗試找到‘更好的’教學方式,使之在後續的教學中得到延續,所以這未曾不是一次教學改革的新嘗試。” 面對挑戰,馮雪更希望從中找到激勵師生共同進步的可能性。

趙寧宇教授為2018級表演本科班學生“空中教學”(圖片:北京電影學院微信)

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的趙寧宇教授則將螢幕化身為“導演監視器”,在其《角色創作2》課程中,他組織並聯繫國家大劇院、孟京輝工作室、開心麻花等團隊優秀導演和演員作為教學資源後援,加強全國各院係之間教師溝通和經驗分享,共同攻克難關。“網路教學的一個意外之喜,是初步實現了戲劇和電影表演的融合。”  

鄔建安教授準備課程素材(藝術家本人提供)

相比于理論課程,藝術院校的創作實踐類課程遭遇更大挑戰。以畢業創作為例,原來的面對面彙報和交流,變成了文字書寫和圖片草稿的呈現,“師生的指導與溝通之間缺少了那種現場特有的‘感覺’,但相對應的,內容和進展更加具體可控了,學生的寫作品質和資料閱讀整理能力都有所提高。”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鄔建安教授在接受採訪時同時強調,“我覺得這次疫情也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反思的契機:教室上課的獨特性是什麼?如何發揮它的功用?而非教室上課又有哪些優勢?對教師而言,我認為它強迫我們把各種東西落成文字,做出一個更加具體而完整的課程執行記錄,這樣的梳理非常有效。” 

學生的學習熱情 是老師最大的動力

如果説老師們使出渾身解數,挖空心思進行網上教學的新嘗試,那麼學生們又有怎樣的反饋呢?

有些同學反饋,好像回到了高中時代——“由於沒有一個假期和開學的空間位移和儀式感,會造成還在家繼續假期的錯覺,所以上網課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假期裏報了滿滿的補習班。”

“作業更多了……也容易受家裏親人或者寵物的影響,容易分神。網課真的是考驗個人自律能力和課程內容的豐富度啊!”

學生們排除萬難,就地取材進行創作(圖: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微信)

學生自行下載ppt並運用軟體做隨堂筆記

“對於專業性較強的內容,錯失了寫生等實踐機會。不過在家有了更多與父母陪伴的時間,我想,無論是這次疫情還是網課的經歷,都無疑會成為我們人生中一段帶著複雜心情的特殊經歷。”

“其實網課給我的感覺是更加方便了。而且能夠感受到老師們的確盡力了,有時候還蠻心疼他們的,在網路流暢的情況下,其實與課堂講授沒什麼區別。”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創新設計方向本科生魏子雄的設計作業《卷裝口罩》(圖:央美微信平臺)

由於無法隨堂寫生及進行教室創作,很多課程加大了線上賞析及講解內容,強化一對一指導,並結合疫情進行有效的作業調整,通過作業的反饋實現教學的引導與指導。譬如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創新設計方向本科生魏子雄的設計《卷裝口罩》,針對疫情有的放矢,將設計方案與疫情相結合,嘗試通過一種新的口罩形式和封裝方式,簡化生産與封裝流程,以期提高快速製備口罩的能力。使下一次疫情爆發時,口罩物資能夠快速得到補給。卷裝作為一次性消耗品普遍封裝方式,能更有效的保證未使用時的衛生環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專業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産品與功用相結合,成為了檢驗教學成果的最佳佐證。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係《創作構圖訓練》課程針對疫情,以《逆行者》為創作主題,學生們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創作實踐作業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實施網路教學,不僅保證了全體師生在疫情期間的安全,更是以實際行動參與抗擊疫情的戰鬥之中。正如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所言:“迫於疫情,我們突然進入網上學習、工作和生存的‘全息’空間,這既是一種全新的體驗,也是對精神與毅力、才智與能力的一次考驗。”

而網際網路時代,藝術院校新的教學模式又給人們怎樣的思考和啟發呢?

吉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李洪波教授為學生上課,並在朋友圈分享網課體驗

首先,全國雲課堂的授課方式,真正意義的打破了學院之間的圍墻,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共用。其次,教育部已有的高校學術資源庫的經典課程,比如中國大學MOOC(慕課)和智慧樹等線上學習內容得到了充分重視,啟發教師深化對教學資源的再整理和再發掘,拓展並利用資訊化教學成果。此外,由於打破了空間界限,更多課程可以邀請到業內專家進行交流,將專業領域資深從業人邀請到雲課堂,與師生共同分享具有指導性意見的業內經驗。同時,遠端教學也進一步鞭策教師對於新技術、新軟體、新模式的思考,打破既有思維定式和教學模式,將革新的成果運用的未來的教學之中。而對於學生,無形中提高了其自覺意識和自學能力,在創作受限的情況下,激發其對於社會更深刻、冷靜的思考。

國家精品課程線上學習平台中國大學MOOC(慕課)網頁截屏

智慧樹線上教育官網截屏

藝術不僅僅是一門單一的專業學科,它與社會、自然、生命和人類發展息息相關,也成為一面反饋和映射的明鏡。在新冠狀肺炎疫情期間,在面對人生甚至人類變革之時,藝術提供了探求自我與世界的契機和可能,帶來了新的思考和創作的動能。“雲課堂”這一特殊時代背景下的社會現象,與其成為“被動”應對的“權宜之計”,不如期望它成為開啟遠端授課時代的新契機,迎接變革與創新,翻開藝術教學的新篇章。(採訪、編輯整理/良月)


“疫”情藝觀【二】藝術院校“雲”課堂——“請開始你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