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什麼?蒙克的《吶喊》掉色了?!

什麼?蒙克的《吶喊》掉色了?!

時間: 2020-02-13 17:11:07 | 來源: 藝術中國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吶喊》(The Scream,1910年版本)

你沒看錯,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的經典作品《吶喊》(The Scream,1910年版本)正在褪色。研究人員從作品中取下一小塊顏料樣品進行檢測,試圖通過X光、鐳射和高精電子顯微鏡等前沿科學技術對其進行分析,揭秘畫布上原本明亮的橙黃色褪變成象牙白的原因。

事實上,來自紐約的科學家和奧斯陸蒙克博物館的專家早在2012年就開始了對這幅作品的研究工作。這件作品曾于2004年失竊,兩年後重見天日,而現在又面臨著褪色危機,可謂命途多舛。不過,這到為深入研究蒙克作品及其創作方式提供了契機,對管理員日後對其作品的陳列與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也幫助參觀者和藝術史學家了解這件傑出作品本來的面目。

近年來,藝術界逐漸轉向實驗室尋求新的解答,從而揭秘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界初那些作品背後的故事。比如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的鉻黃為什麼開始變成棕色,他筆下的紫色有些已經開始向藍色轉變。而蒙克的調色板此前還未被人們研究過,這次研究人員將借助科技手段,進一步尋求新的突破。

在實驗室工作的瑪斯。瑪斯在藝術品顏料研究及檢測方面頗具經驗,早在1995年她就已經是大都會博物館的博士後研究員,並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對藝術作品的科學研究。(圖片拍攝:Sophie Haigney)

負責此次科研項目的團隊帶頭人詹妮弗·瑪斯(Jennifer Mass)表示,“這真的不是我們想看到的,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作品表面覆蓋著像石筍一樣的表層,奈米晶體在畫面上生長。在人物形象的嘴邊、水和天空處出現了明顯的證據表明作品顏料正在分解。”

蒙克博物館的繪畫部管理員伊娃(Eva Storevik Tvei)表示,她們找到瑪斯求助是因為她是研究鎘黃的專家,她曾研究過馬蒂斯(Matisse)的作品,並且其實驗室配備了高精密的科學檢測設備。而今年,蒙克博物館也將遷址新館,館方需要根據科學研究制定作品最佳的展陳計劃,不僅滿足觀眾的觀展體驗,更要考慮作品的妥善保存。

科研團隊通過對蒙克用色的全方位研究和分析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黃色硫化鎘被氧化分解成兩種白色化學混合物,硫化鎘和碳酸鎘。而根據瑪斯的研究,這一現象很可能意味著,在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20年代期間,有20%的使用了鎘黃色的印象主義或表現主義藝術作品都將面臨著同樣變色的危險。

研究發現,在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創作的這些作品上,顏料褪變問題格外突出。這和繪畫顏料的生産製作有著直接關係——以往的顏料為手工磨制的礦物質或是從植物及昆蟲身上提取研磨的染料;而工業革命的到來帶來了像鎘黃或鉻黃這種人工合成的化學顏料。藝術家用調色油進行混合及創作,而對一些合成顏料的偶然搭配並未經過嚴密的測試,顏料壽命的持久性自然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出現在野獸派、後印象主義和現代主義作品上的鮮亮顏色。

有趣的是,在眾多藝術家當中,梵谷早已注意到了新顏料的問題。在他于1888年寫給弟弟提奧(Theo)的信中他曾寫到:“我做了檢驗,印象主義用的所有這些時髦的顏料都不穩定。貿然使用這樣的色彩是不成熟的選擇,時間只會讓它們變得更脆弱。”

在之後的信件中,他補充到:“那些顏料就像凋零的花兒一樣正在褪色。”(編譯/良月,摘自artdaily)

 


什麼?蒙克的《吶喊》掉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