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商人和畫廊主是藝術一級市場的中堅力量,他們如橋梁一樣,連接藝術家和藏家。專業的藝術商人,特別是在古典藝術和現代藝術領域,往往有深厚的藝術專業或者藝術史專業的功底。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業態的藝術經紀行和畫廊面臨著諸多挑戰,他們一邊努力調整,一邊堅守信念,個中滋味,唯有自知。
藝術中國駐歐洲特約編輯賈曉棟專訪德國知名藝術商人Thole Rotermund先生(以下稱Rotermund先生)。Rotermund先生掌門的Rothermund藝術經紀行(Thole Rotermund Kunsthandel)專注于德國現代藝術和德國印象派的紙媒介作品,擁有數量不菲的德國現代藝術大家的作品,如弗朗茲∙馬爾克(Franz Marc), 保羅∙克利(Paul Klee), 埃米爾∙諾爾德(Emil Nolde), 萊昂內爾∙費寧格(Lyonel Feininger),併為收藏家提供系統性的私人收藏諮詢,他是德國聯邦畫廊和藝術商人聯合會的董事會成員。
Thole Rotermund先生│圖片©Thole Rotermund Kunsthandel
藝術中國:感謝您接受我的採訪。
Rotermund先生:歡迎來Rothermund藝術經紀行做客。在過去的二十多年,我們專注于德國現代藝術和德國印象派的紙媒介作品,在這個領域積累了一些聲譽。我們每年出版一到兩期藏品集,每期都有特定的主題,展示相關的藝術品,並邀請藝術史學家撰文。大家可以通過我們的官網線上閱讀這些藏品集,我們也會把它們印製成冊贈送給客人和朋友。我本人很喜歡紙媒製品,特別是在漢堡陰冷的冬天,一杯咖啡,一本書,是很理想的工作狀態。
Rothermund藝術經紀行的出版物│圖©謎西藝術
藝術中國:對您來説,每年的秋季都格外忙碌吧?
Rotermund先生:每年的10月和11月都是我們最忙的時候。我們剛剛結束了在慕尼黑國際大師展(Munich Highlights)的參展,展品又前往科隆,為11月21日開始的科隆經典藝術與設計展(Cologne Fine Art&Design)進行布展準備工作,我的幾位同事已經前往科隆了。
Rothermund藝術經紀行│圖片©Thole Rotermund Kunsthandel
藝術中國:您專注于德國現代藝術和德國印象派。如果我們要列出今年德國最轟動的藝術展,在柏林舉辦的「埃米爾∙諾爾德– 一個德意志傳奇」展無疑會榜上有名。柏林漢堡火車站當代藝術館的工作人員告訴我,有超過250萬觀眾參觀了這場展覽,創下藝術館的參觀人數紀錄。在您看來,這場展覽獲得如此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德國公眾對於德國現代藝術和德國印象派的理解有哪些變化?這些藝術品在藝術市場上的表現如何?
Rotermund先生:你提到的諾爾德的這場展覽是柏林漢堡火車站當代藝術館近些年中非常成功的一次,它本質上不是一場藝術家作品展,更像是一場記錄文獻展,它展示了諾爾德在納粹時期的境遇和個人所做的努力,以及藝術表達,並從這個時間階段向前追溯到1920年代,向後延伸到1950年代。
令參觀者頗感興趣的是,一方面,1933年之後,諾爾德基於很多種原因在同執政政權溝通,表現出配合和妥協;另一方面,諾爾德的表現主義創作風格在這個階段有了新的發展,他在藝術創作上並未妥協。這種外在矛盾,其實是他內心矛盾的體現。毫無爭議地,納粹政權在文化和藝術領域執行高壓嚴管的政策,諾爾德與這種政策是同向而行的,起碼不是採取直面反抗的方式,但諾爾德在這個時期的作品,卻在他已有的風格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創新。在我看來,這就是諾爾德躋身於德國最有影響力的印象派大師行列的原因。這次展覽首次展出了多組諾爾德在1930-1940年代的作品,令公眾大飽眼福。
「埃米爾∙諾爾德 – 一個德意志傳奇」展│圖©謎西藝術
藝術中國:在這場展覽中,我看到成隊的小學生,也看到了結伴前來的老人。在德國公眾眼中,德國經典現代藝術是什麼樣的?它的受歡迎程度怎麼樣?
Rotermund先生:以我的觀察,德國經典現代藝術是德國最受歡迎的藝術類型。從1920年起,德國經典現代藝術伴德國過去100年的變化,已經成為社會變遷的一部分。不論是柏林墻倒坍後新一代的德國當代藝術,還是二戰後的德國現代藝術,他們都植根于德國經典現代藝術。如果沒有諾爾德,沒有橋社,沒有青騎士,沒有康定斯基,就沒有此後德國藝術的發展,甚至世界當代藝術的發展也會是另外一個進程。
德國經典現代藝術的大師們,把藝術從古典藝術模式中解放出來,在印象派的土壤上,結出表現主義的碩果。在他們所處的時代,他們的超前性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比我們當下炙手可熱的當代藝術家們的超前性要高得多。
「埃米爾∙諾爾德 – 一個德意志傳奇」展│圖©謎西藝術
藝術中國:在您看來,我們如何定義德國經典現代藝術?是否有一個時間點,一個人,或者一個事件,能夠界定德國經典現代藝術的誕生?
Rotermund先生:沒有人/事/時間點能夠界定德國現代藝術,德國經典現代藝術的出現是一個延承的過程。1900年代初,歐洲各國間的藝術交往的密切程度是超出我們想像的。所有的德國現代藝術大師都有在巴黎求學的經歷,他們受到印象派的影響,也受到法國現代藝術的影響;他們學習梵谷的作品,他們也去拜訪畢加索的工作室;與此同時,他們又接受系統的嚴格的德國學院式美術訓練。
藝術中國: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德國現代藝術大師,比如馬克思∙貝克曼(Max Beckman),弗朗茲∙馬爾克(Franz Marc), 埃米爾∙諾爾德(Emil Nolde),在二十世紀初期,德國各地還有很多藝術群落,比如漢堡分離派,下薩克斯州的新客觀主義,漢諾威抽象派。這些藝術群落及其藝術家成員不太為公眾所知,但在當時當地卻非常活躍。在德國,關注這些藝術群落的人多嗎?
Rotermund先生:有很多人在關注這些“小眾”的藝術群落。
有幾個原因,一:人們總是喜歡新鮮的人和事。比起那些汗牛充棟的大師身平傳記和作品集,人們會去發掘一些同時代的相似風格的藝術家,他們的故事會帶來新鮮感,我稱之為“二線”藝術家。他們沒有大師們有名,但很多人一生追尋有趣的想法,做有趣的事情。二:在藝術市場上,他們作品的價格相對較低,很多收藏家都能承受。舉個例子。瑪麗娜∙馮∙維弗金(Marianne von Werefkin,1860-1938)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先鋒派藝術家,她和雅弗林斯基(Alexej von Jawlensky)在1896年一同從聖彼得堡前往慕尼黑,並作為雅弗林斯基的助手和藝術合作人。作為為德國表現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青騎士的成員,雅弗林斯基的畫作的市場價是10萬歐元起。相同畫幅尺寸,類似主題畫風,品質上乘的維弗金作品,市場價僅4萬-5萬歐元。
2019年10月22日-2020年2月16日,在慕尼黑的雷巴赫藝術館(Lenbach Haus)舉辦「雅弗林斯基與維弗金」作品展。從藝術市場的角度看,隨著這些“二線”藝術家知名度的提示,他們作品的升值空間會很大。
藝術中國:二戰之後,德國表現主義在斷層了近20年之後,依然有所發展。這些二戰後德國表現主義作品在藝術市場中的表現如何?在德國的一些拍賣會上,戰後德國表現主義作品時不時地會産生令人意外的高成交價。總體而言,您覺得藝術市場是否比較青睞戰後德國表現主義作品呢?
Rotermund先生:要看具體的藝術家和具體的作品。戰後的藝術家,其中的一些人在重復前輩們做的事情;也有很多人,例如ZERO藝術團體,在嘗試新的藝術語言,新的表達方式,甚至新的藝術媒介。
面對全新的時代,很多藝術家不願無視這些變化,相反地,他們做好準備去迎接新一代的公眾和收藏者。很顯著的一個特點是,藝術家在改變與公眾和收藏者的交流的方式,他們開始用視頻影像,用線上雜誌,線上展覽,電子出版物,社交媒體等等方式,為了更好地表達和交流。
藝術中國:對於德國藝術家,這是否是一種挑戰呢?比如波普藝術在美國的發展,順應了這種時代的變化和公眾對藝術的需求。德國藝術家相對更保守一些,藝術的思考性多於藝術的娛樂性。
Rotermund先生:我並不覺得德國藝術家更保守,他們只是更沉重一些,他們會考慮很多關於歷史,戰爭,內疚,傷害等沉重的話題。近100年的德國歷史,在所有德國藝術家身上都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反觀美國,美國的現代藝術也關注時代變化,但更多的是從消費、流行、金錢、市場等方面體現時代的變化。德國的現代藝術關注這些方面比較少,德國漫長綿延的歷史和美國僅300多年的歷史,在各自藝術家肩頭形成的擔子是不同的。
弗朗茲∙馬爾克作品「休憩中的馬」,Rothermund藝術經紀行收藏│圖片©Thole Rotermund Kunsthandel
藝術中國:您是德國聯邦畫廊和藝術商人聯合會(BVDG)的董事會成員,請問BVDG是什麼樣的一個組織?您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Rotermund先生:我在BVDG負責籌資和財務方面的事務。BVDG是一個為德國畫廊主和藝術商人提供基礎性支援的組織,一個帶有政治性質的行業協會,我們關注文化藝術保護、藝術品進出口貿易、打擊非法藝術品交易、保障藝術市場參與者權益。我們為年青一代畫廊主和藝術商人提供扶持,為行業補充新鮮血液。BVDG和成員之間的關係不同於傳統的協會和會員的關係,更像是合作人的關係,大家基於相同的興趣和利益達成合作的聯盟。
藝術中國:您平時一定參加很多德國乃至歐洲的藝術展會吧?
Rotermund先生:是的,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會參加幾乎所有的。
藝術中國:其中哪些是您必參加的呢?
Rotermund先生:在我工作的領域,有三場展覽是必須參加的:每年10月舉辦的慕尼黑國際大師展(Munich Highlights),每年11月舉辦的科隆經典藝術與設計展(Cologne Fine Art&Design),以及每年4月舉辦的科隆藝術展(Art Cologne)。
卡爾斯魯厄藝術展(Art Karlsruhe)也很好,不過它側重於當代藝術。我可能是那裏唯一的現代藝術展商。
慕尼黑國際大師展和科隆經典藝術與設計展的手冊│圖©謎西藝術
藝術中國:在這些藝術展會上,您會看到德國以外,甚至歐洲以外的觀眾嗎?
Rotermund先生:有時會,我希望主辦方能吸引到更多的德國以外的觀眾。在科隆藝術展,我們能看到很多美國人,在慕尼黑大師展和卡爾斯魯厄藝術展,我們能看到瑞士人和奧地利人。非常明確的一點是,這些藝術展會的定位是服務德國以及歐洲中部國家的。
藝術中國:比起巴塞爾藝術展和TEFAF,德國的藝術展會在市場行銷和國際化方面顯得有些保守和小心。這種小心謹慎有時是缺點,比如亞洲市場會被巴塞爾藝術展搶佔先機,有時是優點,比如從香港和新加坡不斷傳來的藝術展會停辦的消息,主辦方和參展方都損失很大。您覺得,德國藝術市場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Rotermund先生:在我看來,德國藝術市場最大的挑戰來自於政府政策法規,特別是稅收政策,繁冗的政策法規嚴重限制了德國藝術市場的發展。德國有文化遺産保護法,版權保護和版權使用法,藝術品和其他商品一樣要繳納增值稅(在瑞士,僅需繳納9%的增值稅),我們甚至要按照規定向政府報告每年使用的包裝材料的數量。
老實説,比起瑞士和荷蘭,德國藝術市場的經營環境並不好。在德國,我們要繳納19%的增值稅,在瑞士,藝術品的增值稅稅率只有德國的一半。在德國,我們要繳納追續權稅(德文:Folgerecht),光是這一項就佔到營業收入的4%。
藝術中國:在這種情況下,德國藝術市場的出路是否在於國際化呢?比如走出德國?
Rotermund先生:德國藝術市場有自己的優勢,其一是德國藝術愛好者和藏家的資金實力比較高,其二是德國藏家與藝術商人能結成友誼,能在數十年地時間裏朝著一個收藏方向投入。這些對於藝術商人都是夢寐以求的。因此,德國藝術商人會很密集地參加德國以及周邊的藝術展會,和藏家交流溝通,像老朋友一樣見面。
我們面臨的最大難題是,下一代藝術愛好者和藏家在哪?
上一代藝術愛好者和藏家會系統性地學習,專注于一個領域,了解藝術家的創作生涯,去博物館看藝術展,閱讀藝術書籍,形成自己的藝術審美觀和收藏觀。新一代的藝術愛好者們更隨心隨性,不拘泥于一物,容易受到影響。他們買,而非收藏。在我看來,收藏家的定義正在改變。
科隆藝術展中的觀眾│圖©謎西藝術
藝術中國:這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因此,現在的藝術家們要想辦法在媒體上曝光,成為藝術家明星,這背後有畫廊和藝術商人的推動。
Rotermund先生:是的。有句拉丁諺語説:人要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現在,藝術商人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和外界交流,把自己的想法,把藝術家的想法,傳達給外界。
(作者:謎西藝術 賈曉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