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經典與突破:“大愛·大美——徐悲鴻與周令釗、戴澤藝術成就展”策記

經典與突破:“大愛·大美——徐悲鴻與周令釗、戴澤藝術成就展”策記

時間: 2019-10-05 12:45:01 | 來源: 藝術中國

徐悲鴻 《自畫像》布面油畫 1924年

文/叢濤(中央美術學院博士,本次展覽策展人)

徐悲鴻與周令釗、戴澤都是已經進入藝術史寫作的藝術家,作為兩代人,他們的藝術實踐已經成為中國近、現代藝術演進線索中的歷史經驗,並因此具有了經典意義。但是,策劃經典藝術家的展覽恰恰要對其經典性保持警惕,因為經典的同時也意味著符號化與概念化,藝術史寫作往往會在提煉藝術家歷史意義的同時遮蔽其豐富性,概念的生成與突破互為基礎,構成了推動藝術史認識發展的重要動力。

周令釗 十八盤(貴州) 紙本·丙烯 1988年

對於如何呈現徐悲鴻與周令釗、戴澤三位藝術家的藝術面貌,展覽的線索主要在兩個維度中展開:一是如何回應目前藝術史研究對於三位藝術家的經典性認識;二是如何通過對三位藝術家藝術語言豐富性的立體呈現,為突破既定認識提供更多可能性。所幸這次展覽的湖南省博物館具備容納240余件作品的展示空間,這為實現上述設想提供了重要條件。展覽中,我們一方面要通過每位藝術家的代表性題材與風格,處理諸如:徐悲鴻對於寫實主義的倡導、戴澤對於徐悲鴻藝術理念的繼承、徐悲鴻的動物題材與戴澤的建設題材與特定歷史語境間的關係等問題;另一方面,我們還會由戴澤《西藏春節》、《古柏》以及晚年介於具象與抽象之間的作品,思考“中大弟子”的身份是否遮蔽了戴澤個人藝術探索中的某些獨特經驗?也會由周令釗經典設計之外的繪畫作品,思考設計性與繪畫性之間是如何轉化的?這些在以往的研究中較少被注意的題材和風格,無疑將為新的問題提供靈感。

戴澤  紅岩 1973  紙本設色

對於這次展覽,突出經典意義與突破既定認識同樣重要,因為從接受的角度而言,我們要同時面對不同知識背景的觀眾。而從策展人的角度,我更希望這次展覽提供的不是答案,而是通過豐富的呈現啟發大家對於既定認識提出疑問,這些新的問題很可能將成為下一個展覽討論的焦點,也可能是生成新認識的起點。

徐悲鴻 雞  紙本國畫

徐悲鴻 新生命活躍起來 1934年 國畫

徐悲鴻 鷹 紙本國畫

徐悲鴻 巴人汲水

瀟湘夜雨(永州瀟湘八景之一) 紙本·丙烯 60cm×60cm 1998年

汨羅江上磐石灣(湖南) 紙本·水彩 62.5×62.5cm 1998 年

君山茶圃 紙本·丙烯 44.7cm×45cm 1980年

戴澤 民國時候的中央大學校園 水彩 1943年

戴澤 抗戰勝利後的南京 1946  紙本水彩

長辛店二七車輛機車廠  紙本水彩 1947年

戴澤 百廢待興的柏林 1951

戴澤 世界青年聯歡節 1951  紙本水彩  (在民主德國)

戴澤  老四 紙本設色  52x35.5 1959年

戴澤  大連漁港 1960  紙本油畫

戴澤  夜  1962  紙本設色 

戴澤 通化寶地  紙本設色 1962年

戴澤 平山北冶公社 1963  紙本設色

戴澤  老區平山西岸村  1963  紙本設色

戴澤  小杏 1963 紙本設色

戴澤  布達拉宮  1964  紙本水彩

戴澤  羅布林卡 紙本設色 1964

戴澤  喜馬拉雅山下  1979  紙本設色

戴澤  新疆 1979  紙本油畫

戴澤  烏蒙山雨  1980  紙本設色

戴澤  雲南  1980  紙本設色

戴澤  古柏 1989 紙本設色

戴澤  戒臺寺  1992   紙本設色

戴澤 窗外  紙本設色   21世紀

戴澤  海闊天空 2009  紙本設色

戴澤  十三陵記憶  2013  布面油畫

經典與突破:“大愛·大美——徐悲鴻與周令釗、戴澤藝術成就展”策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