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何以中國·訪談 | 周黎明:良渚博物院如何成為“網紅”博物館?

何以中國·訪談 | 周黎明:良渚博物院如何成為“網紅”博物館?

時間: 2019-08-05 | 片長:00:11:29 | 來源: 藝術中國

良渚博物院坐落于杭州市余杭區良渚鎮美麗洲公園。夏季的良渚鬱鬱蔥蔥,美景如畫。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良渚博物院清荷綠水所環繞,這座具有極簡主義風格的白色建築顯示出特有的莊重與現代。2019年7月25日,在良渚古城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産之後,我們來到良渚博物院,對良渚博物院院長周黎明進行了專訪。周院長對良渚博物院的升級改造,責任與未來的發展向我們做了介紹。

良渚博物院展廳現場

藝術中國:良渚古城申遺成功後,到良渚博物館的參觀人數激增,首先可否請您介紹一下良渚博物院的陳設?

周黎明:良渚博物院是宣傳、展示良渚文化的一個考古遺址專題博物館,2018年我們完成了對良渚博物院的陳列改造,從去年6月份重新對外開放之後,良渚博物院已經成為余杭、杭州乃至浙江、中國範圍內的“網紅”博物館,原因其實是多方位的。

第一個方面,良渚最近成為社會關注度比較高的一個熱詞,它的原因就在於良渚古城遺址挖掘和呈現,良渚遺址通過83年的考古和研究,已經成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一個聖地。

良渚博物院展廳現場

第二個方面是良渚博物院在改善過程中自身的努力。第一,我們系統完整地梳理了良渚考古80餘年的成果,這次展陳是我們多年考古與研究成果的積累。在學術呈現上的脈絡很清晰,以“良渚遺址是實證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為主題,按照三個單元,三個板塊系統的闡述良渚文化的發展高度、良渚古城的結構和功能內涵以及以玉器為代表的良渚文化所見證的早期國家形態。第二,在我們改善的過程當中,抓住了現代人,特別是青年群體的閱讀習慣、審美情趣,盡可能地把良渚文化在學術研究基礎上進行科普性的轉化,這種科普性的轉化表現在:第一,我們用國際化的語言和展覽風格來呈現中華文明的故事;第二,我們所有展覽的文字都相對簡潔、通俗、易懂;第三,我們在展示風格上也以國際化標準,特別是在博物館用光上做了一些調整,包括空間、格局上注重如何讓展覽和博物館的建築有機地融為一體而不是割裂的;第四,我們特別注重對良渚文化背後隱性的資訊的挖掘和呈現,比如説良渚古城遺址的工程量、土石方量,包括土石方量所體現的早期國家形態和政權組織的社會形態的呈現,通過視頻多媒體、油畫的形式進行呈現,它們和文物的展示相互印證,成為文物展示有機的、重要的補充;第五,是我們在博物館改善的過程中,全新地打造了博物館商店,我們主要用來展示和銷售良渚文化的文創産品,目前已有7大類,350餘款,我們的理念是把這個商店打造成良渚博物院的最後一個展廳,讓老百姓、廣大群眾走進商店把博物館的記憶帶回家,真正地實現讓良渚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通過以上的努力,良渚博物院這次的陳列改造達到了我們預期的效果。

良渚博物院,認真觀看良渚“神徽”圖案的觀眾

通過這些努力,良渚博物院有了很大的變化。第一是觀眾明顯增加了,以前我們的觀眾量每年大概是在40萬到50萬之間,開館到現在一年多一點的時間,我們的觀眾量已經突破到140萬左右,一年的時間,成倍數的增加,特別是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之後,帶來的觀眾量比以前增加了很多;

第二個變化是良渚博物院不僅僅是本地人喜歡的博物館,也成為中國範圍內,大眾都喜歡的博物館,有時候會看到很多的觀眾,背著雙肩包,甚至拖著行李箱就到良渚博物院參觀了,他們通過我們的宣傳和展示感受到我們中華文化的偉大;

第三個變化是良渚博物院通過這次改善,真正地達到了我們三個中心,即展示普及中心、學術研究中心和愛國主義教育中心的建設。通過這三個中心的建設,良渚博物院能夠全方位地宣傳中國古代文明的高度,對於增強國人文化自信、促進文化自覺都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良渚博物院的多媒體展示

藝術中國:“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特展正在故宮展出,對良渚文明的傳播有怎樣的意義?

周黎明:故宮和良渚文化遺産都是中國古代優秀歷史文化的典型代表,所以説這次良渚和故宮能夠牽手聯袂展出良渚文明的特展,在故宮這個平臺上進一步地宣傳推進良渚文化,是有很大的重要意義,這次展覽我們調集了9個省市,17家文博單位的文物,應該説是良渚文化對外展示歷史上的集大成之作,我們主要展示的是以玉器為主,通過玉器以小見大,來反映早期國家禮制的的形成,精神信念,階層分化還有文明的傳承和延續,通過這個展覽,特別是玉器的發展演變來印證中國文明延綿不斷、多元一體、兼收並蓄的歷史進程和發展脈絡,這也是我們這次展覽的主要目的,目前來看達到了預期效果,現在觀眾量也很多。

正在觀看良渚博物院展覽的小觀眾

藝術中國:對與良渚遺址的考古與研究已延續了80多年,目前仍在進行,我們如何以動態的展覽滿足觀眾了解良渚的需求?

周黎明:良渚古城遺址的重要價值隨著考古工作的推進,對它的認識也是逐步深化的,所以説我們這個展覽並不是永恒不變的,我們第一條就是圍繞著考古工作的推進來動態地調整我們的展覽,努力把最新的研究成果第一時間呈獻給觀眾,這是我們的一個想法;

第二個是我們要抓住現代科技帶給我們的機遇,如何用現代的科技手段,特別是以後5G技術的運用,AI、VR、MR等技術的運用,通過這些手段來呈現我們古老的文明;

第三個,我們動態調整了管理和服務,我想每個博物館最終堅持的理念都是以人為本,我們將按照博物館的運營規律,結合我們的考古研究、學術成果,更加強調以人為本的內容,通過我們的服務與管理,來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走進良渚來了解它、熱愛它、宣傳它、弘揚它。

良渚博物院的中庭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9/8/8/2019881565227984269_342.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