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ominique Musorrafiti
翻譯/胡競心
否畫廊,一間公寓畫廊,其宗旨是選擇原創的藝術作品和當代有創造力的藝術家的創意和設計,在目前的展覽中,兩位藝術家敘述並詮釋了一個共同的主題:山脈的誕生與形成。
金智淑(Jisook Kim)是一位南韓雕塑家,在她多維度的裝置作品中,金巧妙地運用了大理石技術,並嵌入了千變萬化的線,展現了生命、能量和時間的微妙共存感。
金智淑 Jisook Kim
沈禾美是一位雕塑家和設計師,通過作品造了一個擁有蒼穹奧秘的蟲洞,重塑有關遺失的時間的記憶。
沈禾美 Hilda Shen
她們創作都聚焦于從分離與孤立的自然印痕中創造縮微地貌景觀——一種有機的結合,所有這些都結合在虛無縹緲的詩意中,伴隨著無邊無際且令人不安的暗喻。自然和時間通過不同的方式被重新詮釋。山脈,經過長期的地殼運動,以不同於人類時間的節奏表現出時間的連續性。透析自然現象,其壯觀性與人類活動並無關聯,卻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受到人類的關注,而藝術家們更是通過不同的途徑與自己獨特的視覺語言相結合,將其以藝術的形式呈現出來。
《金智淑與沈禾美:造山》展覽現場,攝影:林沛超 ©沈禾美與金智淑,致謝否畫廊
《金智淑與沈禾美:造山》展覽現場,攝影:林沛超 ©沈禾美與金智淑,致謝否畫廊
《金智淑與沈禾美:造山》展覽現場,攝影:林沛超 ©沈禾美與金智淑,致謝否畫廊
南韓藝術家金智淑,自幼學習傳統雕塑。在她的簡化抽象模型中,自然的能量通過一種人造而有機的形式錶現出來,隱喻一種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存在狀態,這種狀態模糊了現實與想像、人類生命與宇宙之間的界限。沈禾美的雕塑融入了對中國文人石的偏愛,集中呈現了人類在環境中留下的深刻印跡。
金智淑,情緒記憶,2017.墨,紙上鉛筆和丙烯, 19 x 24 inches ©金智淑,致謝否畫廊
《金智淑與沈禾美:造山》展覽現場,金智淑作品,攝影:林沛超 ©沈禾美與金智淑,致謝否畫廊
第一個藝術家(金智淑)用輕型的材料和其靈活性,通過地形圖一般的圖像展現出山脈寧靜的狀態,以及呈現它們無處不在的神性。而第二個藝術家(沈禾美)的作品則使用簡單的材料,層層排列,模擬歷史地理學的分層從而使她的裝置展現出不同的空間維度。她的裝置展現出不同的空間維度。
沈禾美,岩層,2003.紙、墨、蠟,35.6 x 45.7 x 63.5 cm ©沈禾美,致謝否畫廊
《金智淑與沈禾美:造山》展覽現場,沈禾美為《山脈》系列創作的特別裝置,觀者俯視陶瓷山脈,視線如同遊歷山水之間。攝影:林沛超 ©沈禾美與金智淑,致謝否畫廊
沈禾美,山脈系列,2014-2019.釉上彩陶瓷,尺寸可變,單件1.5-10 cm ©沈禾美,致謝否畫廊
沈禾美,山脈系列,2014-2019.釉上彩陶瓷,尺寸可變,單件1.5-10 cm ©沈禾美,致謝否畫廊
沈禾美,啟明三聯畫,2010.獨幅版畫三聯畫,每張38.1 x 63.5 cm ©沈禾美,致謝否畫廊
《金智淑與沈禾美:造山》展覽現場,攝影:林沛超 ©沈禾美與金智淑,致謝否畫廊
山脈沒有人造痕跡,證明了自然的偉大。自然地理分界和人類所決定的分界是對地球上生命的不同詮釋。人類時間和地質時間並無交集。儘管這些山脈的地理位置並不會改變,但是它們還是在不斷變化。因此,它們的形象集合了來自於久遠的過去的記憶以及當下的變遷。
《金智淑與沈禾美:造山》展覽現場,攝影:林沛超 ©沈禾美與金智淑,致謝否畫廊
人與自然,空間與時間的對話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此次展覽也是一個女性團隊策展的有趣案例。除了兩位藝術家,我們再次感謝策展人肖天時,畫廊主何雨,官方攝影師林沛超以及為此次活動進行了大量的協調工作的團隊中的其他女性成員——方媛,林璟,王伊蘭,張馨予。以此證明,當女性同心協力合作,會留下有深刻意義的成果。
《金智淑與沈禾美:造山》展覽現場,攝影:林沛超 ©沈禾美與金智淑,致謝否畫廊
以上圖片均由否畫廊提供
致謝藝術家: ©沈禾美 ©金智淑
攝影:林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