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 《海洋漫步》 材料:龍舟、廢舊中式傢具、木建築殘件 / 尺寸:27米×1.2米×8 米
2019年7月19日,在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的夏季展期,向陽帶來新作《海洋漫步》——一件27米長的船屋形裝置。作品選址在小豆島人氣最高的公園裏,船頭直面瀨戶內的大海,將作品27米長的建築尺度延伸至一處更遠處的想像空間。
《海洋漫步》內部
舟,在東西方文化中各有著強烈的象徵寓意:在佛家學説中,它渡世人遠離苦海。在道家文化裏,它是出世的載體。許多西方的宗教故事裏也描述了挽救世界生靈的方舟。60年代末,向陽小時候和母親一起乘坐著一條小漁船順江而下,去尋找父親的下落。於是,船在他情感中,蘊含著一種力量,載人去尋找精神和理想所嚮往的彼岸。
媒體現場採訪
本次“可抵達的彼岸——向陽的航海計劃展”,是其大型公共藝術作品首次在日本展出。展覽將集中呈現向陽自2015年決定要藝術航行之後進行的創作,包括了三件大型室外建築裝置作品,其中《可抵達的彼岸》和《7層七》已在藝術節的春季展示,27米長的新作《海洋漫步》在夏季展出。
與總策展人北川富朗在現場探討
除此之外,藝術家還將小豆島的[福井亭]和[天川亭]內展示與藝術航行相關的手稿、影像文獻、藝術家親手製作的航行建築模型、以及在地藝術創作,力圖呈現自2015年至今藝術家對航海計劃的思考和規劃。
作品《可抵達的彼岸》、《7層7》展示現場
與本次展覽同名的主要作品《可抵達的彼岸》,藝術家用來自故鄉的老漁舟和廢舊的中式老傢具的部件進行重組,在傢具和漁舟原初的功能性轉化、消解的同時,整體作品形成一個抽象的建築空間,觀眾能在其中融入自身對作品和空間的解讀。
觀眾參觀作品《可抵達的彼岸》
向陽希望觀眾能體會這件作品給人帶來除視覺之外的感官體驗。觀眾可以申請在船屋裏住宿,或舉辦文化活動。這也是藝術家希望《可抵達的彼岸》和將來在海上航行的建築體所能具有的社會功能。
作品《7層7》外觀
另一件高11米的塔型建築裝置《7層7》,是未來的航海建築體中的一部分,在本屆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中首次亮相。這次航海建築系列所用的材料,大部分是藝術家從中國各地收集來的殘舊古董傢具和木製建築殘件。向陽將這些老物件一一拆解、整理、打磨,把它們轉換在另一種藝術和建築形式上。矗立在海邊,這件作品喻示著文化的燈塔,以及藝術家對在瀨戶內海上實現藝術項目的展望。
藝術家在福井亭創作
《進化中的塵埃》福井亭現場
在日本駐留期間,向陽在當地的一座歷史建築[福井亭]內進行在地藝術創作。藝術家將小豆島和瀨戶內海地區的歷史圖片融入其《進化中的塵埃》系列。“於是,小豆島的居民既是這件作品的觀眾,也是這件作品的創作主題,有歷史穿越到現實的感覺,”藝術家説。
《進化中的塵埃-福井亭》
這次展覽既是藝術航海項目中的各個局部的展示,也是匯集了藝術家思想細節的整體的呈現,是其對當代藝術的多樣表達方式的細緻探討。
藝術家向陽在創作中
大海近在眼前。對向陽來説,這次在瀨戶內展覽的契機,將他的航海理念,如地圖一般逐一鋪陳開來,為他將來實現真正的藝術航行預先做一次清晰的梳理和審視。
展覽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