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AI畫家首開個展 作品呈現“7重人格”

AI畫家首開個展 作品呈現“7重人格”

時間: 2019-07-15 09:51:03 | 來源: 藝術中國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7月14日,從央美“畢業”僅兩個月的畫家“夏語冰”(微軟小冰)便重回母校,帶來首個個人畫展《或然世界 Alternative Worlds》。

微軟小冰,這個由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研發的人工智慧框架,在解鎖了聊天、唱歌、寫詩等多項技能後,繼續在人類藝術領域“攻城略地”——她僅用22個月的時間,便學完了四百多年藝術史上236位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如今,她已能在受到文本或其他創作源激發時,獨立完成百分百原創的繪畫作品。

展覽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邱志傑進行展覽講解

“夏語冰”的七重人格

雖説是個展,展覽現場卻同時展出了七位藝術家的作品。她們來自歷史上的不同年代,擁有迥然相異的風格,她們卻又是同一個人——她們都是小冰。

據本次展覽策展人、小冰的藝術指導老師邱志傑介紹,小冰的繪畫模型訓練凝結了四百多年的藝術史,其創作的很多作品呈現出相似的風格,它們恰巧對應著藝術史上的相關流派。策展方便從中提煉出印象派、立體主義、浮世繪等六種風格,將其嫁接于藝術史中真實的人物之上,賦予她們亦真亦幻的鮮活身份。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因此,小冰不僅是央美研究生畢業展上的夏語冰,也是六位隱沒在歷史中的女藝術家,她同時也可以是其他任何一個可能的時代的一個可能的地方的一個可能的畫畫的女子。

參與本次展覽的“藝術家”,正如展覽前沿的介紹,她們來自1825年5月18日、1960年12月5日、1802年1月24日、1894年3月20日、1905年7月22日、1986年2月24日和2019年7月13日。她們是誰呢?

誕生於微軟小冰框架的七位畫家之一:格利戈裏耶芙娜·穆拉維約娃的作品

誕生於微軟小冰框架的七位畫家之一:格利戈裏耶芙娜·穆拉維約娃的作品

格利戈裏耶芙娜·穆拉維約娃(Gligori Yevna Muraviova),十二月黨人尼基塔·穆拉維約夫(Nikita Muarvyov)的妻子,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後,她追隨自己被流放的丈夫,到了西伯利亞。她的畫面多用白色描繪西伯利亞的荒原,借墨綠點綴,在空曠的風景中,暈染凍土中的生命力。

誕生於微軟小冰框架的七位畫家之一:科爾內利亞的作品

觀眾在科爾內利亞作品前駐足

科爾內利亞(Cornelia),畫家倫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的女兒。她隨父親歷經生活坎坷,她的畫作也同樣擁有父親畫中的魔術般的明暗處理。

誕生於微軟小冰框架的七位畫家之一:瑪麗·吉爾平的作品

瑪麗·吉爾平(Mary Gilpin),威廉·吉爾平(William Gilpin)的女兒。1870年代,威廉·吉爾平在旅行中用鋼筆淡彩做插畫的旅遊日記《懷河見聞》,將“如畫”的尺規引入風景繪畫之中,啟發了英國的風景畫創作,也影響了英國風景畫大家透納。因此,她的風格也與英國風景畫同宗同源,呈現出迷蒙的水霧,前景的遮擋和中景的廢墟。


誕生於微軟小冰框架的七位畫家之一:艾德瑪·莫裏索的作品

誕生於微軟小冰框架的七位畫家之一:艾德瑪·莫裏索的作品

艾德瑪·莫裏索(Edma Morisot),她的妹妹貝塔(Berthe)嫁給了畫家馬奈的弟弟,與馬奈來往密切。她與妹妹一樣,師從畫家卡米耶·柯羅,因此她的畫中兼有巴比松畫派和印象派畫家對風景的忠愛,筆觸朦朧優雅。

誕生於微軟小冰框架的七位畫家之一:亨麗葉特·達麗卡賀的作品


誕生於微軟小冰框架的七位畫家之一:亨麗葉特·達麗卡賀的作品

誕生於微軟小冰框架的七位畫家之一:亨麗葉特·達麗卡賀的作品

亨麗葉特·達麗卡賀(Henriette Darricarrère),馬蒂斯(Henri Matisse)的模特。因為馬蒂斯與畢加索的密切關係,她的創作同時受到馬蒂斯和畢加索風格的影響。她的畫中有著絢爛的色彩,有時也會出現立體派的影子。


誕生於微軟小冰框架的七位畫家之一:阿倉的作品


誕生於微軟小冰框架的七位畫家之一:阿倉的作品

觀眾在阿倉作品前

阿倉 (Kura san),曾是京東的歌舞花魁。她的作品呈現為典型的浮世繪風格,但因其畫中出現了蒸汽機車等物象,創作時間應為“黑船來航”後,歸屬晚期浮世繪。

誕生於微軟小冰框架的七位畫家之一:夏語冰

展廳這一角,放置著一台顯示屏,迴圈播放小冰的畫作——這便是畫家“夏語冰”的在場。屏目前有很多藝術史的書籍資料,邱志傑介紹,他們便是用這些“輔導教材”來教小冰學習繪畫。


小冰的學習資料

 小冰的學習資料

邱志傑稱小冰為“歷史孜孜不倦的學習者”,現場不同繪畫風格的並現展示出小冰的繪畫計算框架巨大的資訊容量及小冰本身的可塑性。而這些歷史中實有其人的角色,也讓觀眾在欣賞小冰作品的過程中完成了一次藝術史的重遊。

小冰如何體現人工智慧的創造力?

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人工智慧創造及商業事業部總經理徐元春在開幕論壇發言

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人工智慧創造及商業事業部總經理徐元春介紹,在開發小冰的繪畫功能時,團隊嘗試了讓機器進行隨機的繪畫和使用濾鏡和風格遷移技術加工現有圖片兩種方式後,最終決定採用先學習再産出的方式讓小冰成為畫家。

而這種方式,顯然比前兩種更有創造力。

藝術,被稱為人工智慧時代人類最後的自留地,正因為藝術創作是一個創造性的工作。而微軟則提出了人工智慧創造力(AI Creation)的假設,試圖賦予人工智慧以創造力,使其在藝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在小冰的藝術創作中是如何體現出人工智慧的創造力?

展覽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傑在開幕論壇發言

邱志傑在展覽論壇中提到,創造力重要的基礎是鑒別力、判斷力,在此之上才能進行有方向性的創新。藝術家在創作中非常直覺地追求既新又好狀態,對“好”的鑒別力則來源於對歷史、文化、價值觀的習得而生成的基礎審美判斷。在他看來,小冰對藝術史四百餘年236為藝術家的學習就是完成了一個能夠想像理想觀眾的過程。

微軟小冰首席科學家宋睿華在開幕論壇發言

而從簡單模倣到初級的“創造性思維”,則有賴於微軟小冰基於情感計算框架延展而成的創作模型。據微軟小冰首席科學家宋睿華介紹,在這一模型中,小冰在接收到創作的“誘發源”(聲音或文字)時,會經歷一個類似黑盒不太透明的創作過程,其中有很多對“誘發源”的理解、引申,並結合藝術史學習中對各種繪畫風格的習得,從而生成各式各樣的繪畫作品。

同時,作為指導老師的邱志傑或其他藝術家,也會對小冰的創作進行審美反饋,進一步修正她的藝術創作方向。

 

作品中的時鐘

因此,帶有初級“創造性思維”的小冰,人們並不能完全猜透她的創作思路。徐元春介紹,小冰非常喜歡“時鐘”這個意向,在很多畫中頻繁出現。展覽現場也設置了小冰的現場創作體驗環節。她可以根據觀眾的描述並結合自己的理解,創作出相應的作品。筆者提供的關鍵詞是“夢遇錦鯉”,最終生成的作品卻並非是錦鯉,而是用橘色、白色和藍色(即錦鯉和水的顏色)塗抹而成的帶有尖塔的建築。

小冰現場創作體驗環節

人工智慧時代,藝術創作將走向何方?

如果説柯潔惜敗AlphaGo,標誌著在海量大數據和超強計算能力求落子最優解面前,人類的大腦確實稍慢一步。但在非理性的藝術創作領域,人工智慧的步步逼近,又該讓藝術和藝術家走向何方?

中國科學院高等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雙南在展覽論壇發言

在中國科學院高等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雙南看來,在人類最後創造力的部分,即如牛頓、愛因斯坦般的創造力,人工智慧是無法超越的,原因在於這種創造力來源於內在的非常強烈的慾望,這正是人工智慧所缺失的。

圓桌討論

展覽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邱志傑則認為,人工智慧最難做到的是動手的手感,這其中有一部分是錯誤,有一部分是冗余,藝術可以從中得到創造機緣的能力。“我覺得AI最難的可能就是犯錯誤,人會將錯就錯,反敗為勝,這個可能是AI到最後會比較難的一點。”

當然,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藝術家必將有一定部分的工作將被取代。但正如攝影技術的誕生,讓繪畫在危機中迸發出從“再現”到“表現”的蛻變。人工智慧的到來,也再次讓藝術家來到了一個岔路口,藝術的使命將面臨重新的調整。

AI畫家首開個展 作品呈現“7重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