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雷安德羅·埃利希:真實與虛幻的距離有多遠?

雷安德羅·埃利希:真實與虛幻的距離有多遠?

時間:   2019-07-13 00:48:13    |   來源:    藝術中國

《游泳池》

我更傾向於介紹自己是一名工作在真實與感知領域的觀念藝術家。我喜歡把作品視為能夠激發觀眾之間互動和玩耍的關聯工具。我把藝術理解為一種媒介,用於培養人們從身體上、精神上、政治上和象徵上理解這個世界的新方式。——雷安德羅·埃利希

《建築》

為什麼人可以在游泳池裏泰然自若地行走?為什麼房子像樹一樣長出根須並能被連根拔起?為什麼你從鏡子裏看到的卻不是自己?人竟然能夠飛檐走壁……

《美發沙龍》

《美發沙龍》

《雨》

以上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出現的場景卻在一場展覽中變為“現實”。2019年7月10日,“雷安德羅·埃利希(Leandro Erlich):太虛之境”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藝術家25年創作生涯中的近20件大型重要裝置作品,包括其最具代表性的裝置作品《游泳池》、《雨》、《建築》,以及在社交媒體上廣受歡迎的《美發沙龍》、《試衣間》、《教室》等。本次展覽被藝術家視為有史以來“最有野心”的一次,所有作品均被不同程度的放大,這也是藝術家目前在世界範圍內舉辦過的體量最大的個展。

《教室》

阿根廷藝術家雷安德羅·埃利希的作品以挑戰人們對慣常事物的視覺認知,突破人的知識與經驗的邊界,創造新的感知體驗而著稱。伴隨著極強的互動性,近些年來,雷安的作品經由社交媒體的放大和發酵,迅速紅遍世界各地。媒體對他冠以“錯覺”藝術家之名。儘管雷安對這樣的稱謂並不反感,卻強調在其絕大多數作品誕生和主要藝術手法形成的年代,社交媒體及各類拍照軟體尚未出世。他希望人們更多關注其作品背後的思想內核和潛在意義,注重親身體驗,而不要僅僅為流行和現象買單。

《試衣間》

本次展覽以類似長篇小説的敘事性結構展開,每件作品各自獨立卻又互通互語,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而有意味的視覺之旅。展覽主題“太虛之境”,靈感取自《紅樓夢》太虛幻境,意在引領觀眾脫離凡常的生活狀態,探尋“似真似假”、“有無相乘,虛實相生”的太虛之境。

《窗與梯——依靠歷史》

藝術家雷安德羅·埃利希在展覽現場

雷安德羅·埃利希1973年出生於阿根廷,18歲開始其職業藝術生涯。作為一位非科班出身的藝術家,雷安18歲之前的藝術經歷幾乎為零。追溯一位藝術家的早期經歷似乎是必要的,但在雷安看來,“小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將會變成怎樣的人。但我的家人一直告訴我,要學習並不斷去發現我們是怎樣的人,我們對什麼事情感興趣。”得益於身為建築師的父親的影響,雷安對建築空間的感受尤為敏銳。

《日間的白亮航班》

《夜晚的暗黑航班》

《人行道》

《樓梯》

觀看雷安的作品,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體會:這些場景乍看之下似乎很熟悉,它們都來自日常生活的瞬間,比如機艙、電梯、地鐵、樓梯間、人行道、花園、理髮館、試衣間……但經過仔細的觀看,卻又覺得十分陌生,它們背離了我們的感知與經驗,讓我們對所見是否真實心生懷疑。

《游泳池》

雷安最為人所知的作品《游泳池》最早誕生於1999年,迄今恰好20年。2001年,藝術家攜《游泳池》代表阿根廷參加了第49屆威尼斯雙年展,目前這件作品被日本金澤二十一世紀美術館和荷蘭福爾林登博物館永久收藏。

《游泳池》

展覽開幕當日,天空一碧如洗。耀眼的陽光經過水的緩衝在泳池底部氳漫出一種靜謐而溫暖的氛圍。藝術家以覆著一層薄薄的水的玻璃模擬了水面的效果,並創造了一個嶄新的水下空間。穿戴整齊的人們在“水裏”來回行走,泰然自若。這種有如魔術般的創作手法為觀眾提供了一份奇妙的體驗。“水面”、“玻璃”成為連接泳池內外觀眾的媒介。這件作品自誕生以來,激發了無數觀眾的互動靈感,成為雷安最具標誌意義的作品之一。 

《連根拔起》

《連根拔起》曾在德國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展出。本次展覽中,獨棟歐式建築被雷安團隊以中國北方傳統的瓦磚平房替代。藝術家通過轉移、嫁接等藝術手法,使冷冰冰的建築成為自然界中有生命的存在,以此隱喻現代城市與自然間相互割裂的關係,並警示我們與當下現實的失聯。

《建築》

雷安常會根據展覽場地和不同國家人們文化背景和生活場景的差異,調整作品的外在形態並對作品進行再造,以使觀眾在盡可能真實的場景中體驗到不真實的感覺。為了實現“逼真”的視覺效果,雷安團隊常常要對展覽舉辦當地的建築物和日常生活景觀做大量調研,並精確調整作品的細節。裝置作品《建築》曾在世界多地展出。本次展覽中,《建築》的外觀靈感來自美國唐人街的經典招牌和防火牆。藝術家將一面幾乎與裝置作品等大的鏡子以45度角的方向固定在建築物表面,從鏡子中看,人們可以在建築表面如超人般飛檐走壁,毫無障礙。

《雲》

《雲》局部

對鏡子、玻璃、水等具有反射性質的透明材料的運用在雷安的作品中十分常見。他在展前接受採訪時説道:“我認為鏡子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在人們沒有發現鏡子這種材料之前,水也是鏡子。它們能夠反映物體本來面貌的特性讓我開始思考,人類的認知是如何形成的?你在鏡子中看到的自己是真實的嗎?被鏡子映照出的物體一定存在嗎?真實與虛幻的邊界在哪?它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反射港灣》

雷安從日常生活中構建視覺故事,這些場景既源於現實、共用經驗,又不具備人們所期待的功能。一扇門縫裏露出光亮的緊閉的《門》,推開門卻發現眼前的空間和剛才身處的空間一樣黑暗;幾隻飄蕩在水面上的小船,細看卻發現小船並非停留在水上,它們是藝術家以鏡像原理對我們開的一個玩笑(《反射港灣》)……

“我喜歡製作一些突破觀眾觀念極限的項目,也喜歡運用各種媒介和表達形式。我喜歡把這些作品視為能夠激發觀眾之間互動和玩耍的關聯工具。我把藝術理解為一種媒介,用於培養人們一些從身體上、精神上、政治上和象徵上理解這個世界的新方式。”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和阿根廷國家藝術博物館館長安德烈斯·杜普拉特(Andrés Duprat)共同擔任。

《房間》(監視Ⅱ)

在張子康看來,迷失、模糊、感知的困惑是藝術家雷安的作品常常帶給觀者的感覺。正如雷安所説,在看見與相信之間存在著一個富饒的實驗領域,而對人類感知及其多樣性的重新思考和表達正是雷安的興趣所在。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日益繁冗的都市社會。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以及快節奏的城市變化某種程度上消解了我們對感覺的敏銳,令我們對一切都變得習以為常,司空見慣。雷安的作品在引發我們驚奇、錯愕等的視覺反應之餘,也帶領我們從固有思維的舒適圈中短暫地抽離,體會現實和表像彼此交融帶來的奇妙感受。(文/臺馨遙)

展覽資訊

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展覽日期:2019年7月11日至8月25日(週一不閉館)

開放時間:9:30-17:30(日場最晚入場時間17:00),18:30-21:00(最晚入場時間20:30,週二-週日)

主辦單位: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支援單位:天禹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常青畫廊

總 顧 問:范迪安

藝術總監:蘇新平

策 展 人:安德烈斯•杜普拉特、張子康

學術顧問:王春辰

執行策展人:高高、易玥

策展助理:李志遠

開放時間:9:30-17:30(日場最晚入場時間17:00),18:30-21:00(最晚入場時間20:30,週二-週日)

溫馨提示:因學院臨時工作安排,7月22日(週一)白天閉館,加開夜場,開放時間:17:00-21:00(最晚入場時間20:30),其他觀展時間不變。

雷安德羅·埃利希:真實與虛幻的距離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