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又見平遙?又見平遙國際雕塑節!

又見平遙?又見平遙國際雕塑節!

時間:   2019-07-07 17:52:09    |   來源:    藝術中國

平遙古城墻

平遙古城墻見證了2800年的起起伏伏,分分合合。

雙林寺

與城墻一樣屹立不倒的,還有古剎雙林寺內的兩千多尊彩塑,和鎮國寺內11尊保存至今的五代彩塑,以及散落的5萬多處磚雕、木雕、石雕等珍貴的民間雕刻藝術。

雙林寺內青年藝術家作品

雙林寺內青年藝術家作品

雙林寺內青年藝術家作品

雕塑,是城市的眼睛,是凝固的歷史,是文化的結晶。平遙古城與雕塑從千年前開始就結下了不解之緣。

平遙古城與雕塑的根脈延續至今,成就了“第二屆平遙國際雕塑節”。

平遙城樓

策展人彭鋒在現場導覽

本屆主題為“之間”,策展人彭鋒談到,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與交融,形成了一種兼顧二者的中間狀態。“我們期待能夠在屆時將身處在不同國家的雕塑家融聚在古城中心,把一切的‘過去’與‘未來’之間,在‘這裡’與‘那裏’之間,演繹著各式各樣關係之間的聯繫匯集在一起。讓藝術與我們,與古城,與世界之間産生一種具有歷史性的對話。”

中西方傳統文化的當代形塑

《七重塔》吳達新 不銹鋼齒輪,電機  2018-2019年 攝影:吳達新

吳達新的《七重塔》創作靈感來源於他的家鄉泉州的兩座古代石塔的塔頂部分。“七重”的塔狀結構來自佛教經典,象徵著生命之樹,對泉州人而言,這兩座古塔既是宗教建築,也是為港口水手指引航程的燈塔。 藝術家用工業化時代的500多個齒輪組成了塔的形狀,在緩慢轉動中齒輪之間互相咬合,象徵著生命的輪迴。

《幻化之屋》向陽  中式老傢具,絲線,木 2018年

《幻化之屋》內部

《幻化之屋》局部

《幻化之屋》局部

這個小屋由中式雕花窗欞、門板、朱漆剔彩大櫥、櫃組成。向陽將其正面原貌與內部結構保留,卸除旁側底板,加固組合。從各個窗欞中,延伸出無數彩色絲線,從平面圖案延伸到三維空間裏形成彩色線柱,兩端平面圖像為建築局部設計圖稿。於是傢具原本的功用性消失,産生異化。中國古董傢具在西方家庭裏也常常異化為雕塑陳列于非居室空間。這件作品正是藝術家對於中西方文化的反思。

《噴泉》栗子 玻璃鋼 2017年

栗子的作品中間的雕塑來自巴洛克時期貝尼尼雕塑的變體,再融入米開朗基羅風格。四週有水流沖刷著雕塑。噴泉在歐洲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古老的雕塑見證著千百年的風霜雨雪。歲月不再,但噴泉還在,提醒著人們過去的記憶與歷史。

《【天象】·碑林陸係 - a》 谷文達 儒石 2014-2015年

微小物的放大

《皮相筋》(thing’s end) Jams Carl   鑄鋁 2019年

《皮相筋》是對姑娘們綁頭髮用的橡皮筋的放大與復現。Jams Carl將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物品無限放大,於是日常性褪去,而凸現出了一種紀念碑的性質。紀念碑是為了銘記那些不可忘卻的記憶,那些普通的日常物紀念碑化,正如藝術家本人所説:“是為了避免我們或許某一天也失去了這種銘記的能力,或是忘記了銘記是有多麼重要。 ”

《奔》陳志光  不銹鋼鍛造  2015年

同樣選擇將微小之物放大的還有陳志光,他從2003年起就將螞蟻作為主要的視覺符號。在他看來,螞蟻雖然看似渺小但卻無比堅強。不銹鋼的材料本身帶有剛硬、不易腐壞和具有反射效果等特徵。剛硬是它人格化的隱喻,不易腐化使其精神文化得以傳承,反射的效果卻讓每一個靠近它的觀者都看到了正在思考的自己。

對於不銹鋼的偏愛

《切問-不銹鋼C-2與C-3》郭工 不銹鋼 2017-2018年

不銹鋼這種工業化時代的材質是很多雕塑家的選擇。郭工在《切問-不銹鋼C-2》與《切問-不銹鋼C-3》兩組作品中就將工業當中現成的不銹鋼卷板的體量實實在在地呈現出來。不銹鋼系列作品最為核心之處在於,無論薄厚,無論平整還是蜿蜒,作品的其中一面以鏡面示人。層層疊疊的不銹鋼板所打磨而成的剖面,將餘下一切統統收入囊中,倏地一瞬,遁入虛空。鏡面的産生似乎就此化身為對於自然之理驀然頓悟後的澄明。

《永無止境》 賈米·普蘭薩(Jamue Plensa)  不銹鋼  2015年

《永無止境》用不銹鋼材質製作了一個個來自不同國家語言的文字組成的抱膝而坐的鏤空人像。這些文字似乎沒有任何規律性,也不代表任何意義。在 賈米·普蘭薩的作品中成為了一個個符號,成為了他的雕塑語言。我們説著不同的語言,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和存在,共同匯聚成了歷史的長河。

《水 NO3》 田禾 不銹鋼  2016年

水是萬物中最不可固定的物質,她自由、隨和、卻充滿了生命的力量。田禾的《水》系列的創作靈感來源於藝術家在2014年于蘇格蘭參加的為期8天的航海活動。通過這段期間與大海和自然的親密接觸,她借取中國明代畫家馬遠的水圖中以線寫形的中國式對形的認識,以不銹鋼材質表達了人類意識對自然影觀的剝取與呈現。

《AGARD CT-5翼型》 鄭路  不銹鋼  2019年

 《未知的定制》(Unknown Custom) 理查德·迪肯(Richard Deacon)  不銹鋼    2018年 

3D列印出的新形式

《手跡系列15#、16#、17#》隋建國 鑄青銅2017年

這三件作品是隋建國在創作雕塑時,從手指中擠出來的碎片。他將這些碎片以3D列印的方式放大,然後呈現出了指紋的細節。雕塑不像行為藝術能直接看到藝術家的參與,隋建國以這樣的方式來表現缺失的主體性以及身體的在場。但最新的高精度3D 掃描技術和光敏數字列印技術的作品本身,卻因為過度的精細,賦予"以手造物"這一定論以虛假的榮光。那麼“在場”真的在場嗎?

《思想者》田曉磊  3D列印樹脂 2019年

數字媒體藝術是田曉磊創作的載體,他喜歡將歷史、信仰、身體以及科技相融合,然後創造出賽博朋克世界中的新形象。藝術家解構了羅丹的著名雕塑“思想者”,在基本的形式上加入了腦子、種子以及幾何體這些象徵著社會進步的科技元素。在人類不斷進化的過程中,未來也變得越來越科幻,越來越不確定。

《聚會》歐陽蘇龍 高密度EPS泡沫雕刻 真石漆 鋼架  2019年

《聚會》局部

《排隊》

《排隊》局部

“在我看來,雕塑就是空間的縫隙。”歐陽蘇龍的《聚會》和《排隊》其實都是3D軟體運作的一個錯誤而産生的作品。在《排隊》這件作品中,“排隊”的樣式呈現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縫隙抽掉之後的樣子,但是又不是完全切斷,是一個臨時結構,這讓觀者想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隱形》系列 展望 3D列印 不銹鋼手工敲制 2017年

空間折疊

《Chrono Cross IV超時空 IV》 阮家儀 塑膠玩具,珠子,樹脂,電機,齒輪,LED燈  2018年

阮家儀從油麻地九龍區的家庭經營商店和攤檔收集了很多塑膠玩具,每個物件都代表著香港50-60代製造業的時代。她以這些玩具製作成了一個微型城市天際線,又以三元燈光投射出多層次的維多利亞港的景色。每個物件都是一個符號,訴説著一個個小而迷人的故事、和香港人奮鬥自力的歷史記錄,也記錄了她對城市發展是必須和無可避免的感受和回憶。

《金磚圍城》 王開方 2019年

王開方的《金磚圍城》由五塊金磚合圍成了一個空間。在反光的金屬材質上,映照出了周圍的城市與風景以及路過的行人。這些影像被拉長變形,帶著被粉飾的金色美好。觀眾在此徘徊、穿行,以各種角度姿勢合影、自拍。在歡樂中人們迷失並重新探尋著方向,成為我們現在生活的映射。金磚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人類創造的世界正在無限折疊。

在雕塑節期間,150件雕塑作品將給平遙古城帶來新的活力。(圖文/孟媛 GIF圖製作/孟媛)


 《24小時藝術史》張釗瀛   綜合材料   2019年 

《糸》 強勇   玻璃,尼龍線   2016年

《∞²》 Tony Brown   Corten Steel,Wood Base 2019年

《廣場》王煥青     裝置,綜合材料 2019年

《高級動物》王立偉 牛皮、樹脂 2019年

《瓷鐵絲》薛雷 氣窯1280°C,新媒體投影1280°C

《彩虹》 陳文令   銅著色 2011-2018年

 

《幾何山水》吳笛笛  2011年

《天空》 李真 銅雕   2012年

《移動正在進行中》喬恩·伊舍伍德(Jon Isherwood)  中國黑花崗岩    2019年

《紅球計劃》王少帥 綜合材料  2019年

開幕式現場

雕塑節海報

2019年7月5日到7月28日期間,“第二屆平遙國際雕塑節”在山西平遙古城舉辦。本屆平遙國際雕塑節由平遙國際雕塑節組委會主辦、平遙國際雕塑節有限公司承辦、奧地利莫比烏斯藝術基金會為出品方。

法蘭西學院文化與通訊院士高里昂接受藝術中國採訪

本屆國際雕塑節邀請了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靳尚誼,著名藝術評論家邵大箴、法蘭西學院文化與通訊院士高里昂出任本屆平遙國際雕塑節總顧問。

雕塑市集活動

烏爾裏希·勞克(曾任瑞士盧塞恩美術館館長、伯爾尼美術館館長)、彭鋒(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第 54 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出任本屆平遙國際雕塑節總策展人。兩位中外總策展人以國際化的視野和思考,在全球化時代去“中心”的特質下,尋求和探索藝術與文化在當下及未來的延續與延伸的可能性。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平遙古城

又見平遙?又見平遙國際雕塑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