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7日,藝術中國專訪漢堡藝術協會總監Bettina Steinbrügge女士(以下稱Steinbrügge),追述漢堡藝術協會的200年曆史,探討藝術對社會的影響和重構。
Steinbrügge女士(1970-)出生於德國下薩克森州Ostercappeln市,在卡塞爾完成藝術學、英國文學和比較文獻學專業的學業後,在卡塞爾電影與視頻紀錄影像節工作,自此進入藝術領域。2001-2007年,Steinbrügge女士擔任呂訥堡市藝術館館長,此後在歐洲多個藝術機構從事藝術指導工作。2014年,Steinbrügge女士成為漢堡藝術協會200多年曆史中第一位女性總監。Steinbrügge女士是漢堡藝術學院(HfBK)的榮譽教授,講授《藝術理論與策展實踐》課程。
Bettina Steinbrügge女士,圖片:漢堡藝術協會
藝術中國:感謝您接受來自中國藝術媒體的採訪,您能介紹一下漢堡藝術協會嗎?這種藝術組織形式對於中國讀者是挺陌生的。
Steinbrügge:漢堡藝術協會(Kunstverein Hamburg)成立於1817年,是德國(或者説德意志地區)成立的第二家藝術協會(注:德意志地區的第一家藝術協會是紐倫堡藝術協會,成立於1792年),也是目前會員數量最多的藝術協會。漢堡藝術協會連接和維護漢堡本地的藝術群落,包括藝術家、藝術機構、畫廊、藝術愛好者和藝術贊助人,同時承擔著更廣範圍的藝術推廣工作,一方面把漢堡藝術家推薦到德國其他城市乃至歐洲其他國家,另一方面幫助其他地區和國家的年青藝術家在漢堡展出作品。不同於公立美術館或者藝術學術機構,漢堡藝術協會自成立起,就是一傢俬營性質的機構。這允許我們能盡可能地保持獨立,用獨立的視角來觀察藝術對社會、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影響。
漢堡藝術協會,圖片:Fred Dott
藝術中國:那麼作為一傢俬營性質的藝術機構,漢堡藝術協會的運營資金的來源是什麼?
Steinbrügge:作為一家擁有200多年曆史的私營性質的藝術機構,我們的運營資金的來源主要是漢堡市政府提供財政補貼,企業和機構贊助人提供的贊助,從政府和各種基金會申請到的項目資金,會員費,藝術展門票等。其中,來自漢堡市政府的資助佔我們運營資金的50%左右;我們有2000多名會員,是德國最大的藝術協會;得益於多年來與漢堡地區的藝術贊助人的良好合作,我們會收到來自企業和機構贊助人的贊助;對於很多展覽項目,我們會向政府和各種基金會申請項目資助。儘管籌措運營資金需要花很多時間,但多樣化的運營資金來源也可以保證我們不必依賴於單一的資金來源,進而保證我們在藝術見解上的獨立性。
漢堡藝術協會工作區,圖片:Fred Dott
藝術中國:的確,籌集運營資金是很多藝術機構面臨的首要問題,與此同時,作為漢堡藝術協會的總監,您還需要負責藝術協會的日常管理工作,您是如何分配您的工作時間的?
Steinbrügge:這個問題挺難回答的。作為漢堡藝術協會的負責人,我對藝術協會進行日常管理並參與很多展覽的策展工作;為了加深漢堡藝術協會與德國乃至歐洲很多藝術機構的橫向聯繫,出差和參加各種評審委員會的工作也會佔據我的很多時間。與此同時,我的大腦需要不停地去想出一些創新性的有趣的展覽內容,這些“冥思”的工作可能發生在公交車上,可能發生在晚飯後,我會隨手把這些想法記在手機的記事本裏,然後第二天同贊助人和合作機構交流。所以,很難清楚地計算我花在各項工作上花的時間。
藝術中國:漢堡藝術協會成立於1817年,您能介紹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嗎?
Steinbrügge:在19世紀初期,德意志土地上有很多個彼此獨立各具特點的王國和自由城市,漢堡是其中之一。以貿易立邦的漢堡與其他以工農業為主的邦國有很大的不同,漢堡沒有王侯貴胄,這裡的商人階層和市民階層更活躍,他們希望社會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由於經濟繁榮,漢堡的大商人會從巴黎和哥本哈根聘請建築師和藝術家來漢堡設計和裝飾別墅,為商人繪製肖像畫。在18世紀,丹麥王國佔領著阿托納地區(注:漢堡的一個行政區);1806年,法國軍隊佔領漢堡,自然而然地帶來了法國藝術;因此,漢堡的藝術界一直都非常的“國際化”和“市民化”。
拿破侖戰敗後,法國佔領軍從漢堡撤出。1817年,籌備10年之久的漢堡藝術協會正式成立。創建人包括市政官Karl Sieveking, Nicolaus Hudtwalcker, Alexis de Chateauneuf,藝術家JesBundsen,財大氣粗如商人兼藏家Georg Ernst Harzen等。Georg Ernst Harzen是漢堡藝術協會首任總監。
書「資産階層先鋒-紀念漢堡藝術協會成立200週年」,圖片:Xiaodong Jia
藝術中國:漢堡藝術協會成立之後,對德意志浪漫主義藝術家們的藝術創作非常支援,幫助包括Caspar David Friedrich和Phillip Otto Runge在內的藝術家們舉辦作品展。一些藝術評論家,比如BBC的Andrew Graham-Dixon,認為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作品「海霧之上的人」(1817年)體現了19世紀初德意志民族覺醒。您認為,藝術在德意志民族覺醒過程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Steinbrügge:對於浪漫主義藝術,來自德意志北部的藝術家們對浪漫主義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點是毫無疑問的。但就我個人而言,很難準確地描述德意志浪漫主義藝術對德意志民族覺醒的作用。
以Caspar David Friedrich在1817年創作的「海霧之上的人」為例,儘管後人對這幅作品有各式各樣的評價,但如果我們置身於1817年的漢堡,與其説這幅畫體現德意志民族的覺醒,毋寧説代表了Caspar David Friedrich這樣一批人對自我的覺醒,對自我階層的覺醒。事實上,1817年的漢堡是非常開放,非常國際主義的。這也是漢堡藝術圈的一個特點。
Caspar David Friedrich「海霧之上的人」,藏于漢堡美術館,圖片:Xiaodong Jia
藝術中國:您的觀點非常新穎。那麼對於漢堡藝術協會,對於漢堡藝術圈,大家對於藝術的關注點是什麼?
Steinbrügge:我先舉兩個例子。不久前,我們為藝術家Marguerite Humeau舉辦了個人作品展「ECSTASIES」,Humeau出生於法國,在倫敦求學,現在生活在倫敦。眼下,藝術家Cana Bilir-Meier在漢堡藝術協會舉辦個人作品展「DÜŞLER ÜLKESİ」,Bilir-Meier出生於德國慕尼黑,目前在維也納和慕尼黑工作,父母來自土耳其。像Humeau和Bilir-Meier這樣的藝術家,我們不願意用性別、種族和國籍等社會化的標簽來標注她們。我們不會強調她們一位法國女性藝術家或者有土耳其背景的德國藝術家,我們會有意識地弱化這些外在的標簽,讓觀眾能在毫無禁錮的情況下去感受藝術家的作品。
同樣的,我們也不會強調她們是一位雕塑藝術家或者影像藝術家。當代藝術的表現形式非常多樣化,藝術家們會使用多種形式多種媒介進行藝術創作。在展覽「ECSTASIES」中,Humeau使用了雕塑、繪畫、聲音和光線;在展覽「DÜŞLER ÜLKESİ」中,Bilir-Meier使用了影像、繪畫、裝置、聲音和行為表達。
因此,我們竭力避免把先入為主的標簽加到藝術家和藝術展的身上,我們對於藝術的關注點是藝術家本身和藝術家的作品。少關注標簽,多關心藝術本身。
展覽「ECSTASIES」,圖片:JuliaAndreone
展覽「DÜŞLER ÜLKESİ」,圖片:Fred Dott
藝術中國:當代藝術展覽有時會出現“曲高和寡”的情況,策展人基於自己對當代藝術和藝術家的了解用心安排展覽,但參觀者並不買賬。作為一名當代藝術策展人,您如何在公眾的接受程度和展覽的藝術水準之間達成平衡?
Steinbrügge:我們作為展覽主辦方和策展人,希望能與公眾和藝術愛好者建立一種信任,從他們那裏接收到積極的反饋和資訊豐富的互動,並且把我們對於當代藝術的理解和感受傳遞給他們。我們的展覽並不是把某個領域最有名的畫作拼盤式地擺放在一起,然後用高高在上的態度讓公眾來參觀。我們的展覽是雙向的實驗性的過程。我們會説服公眾,告訴他們這場展覽是新的有趣的展覽,告訴他們這場展覽涉及到廣而深的社會話題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以我們的經驗,公眾是願意走進當代藝術展的。(作者:賈曉棟)
展覽「ECSTASIES」,圖片:JuliaAndre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