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醫藝同境:“默化”大展聚焦傳統醫學與當代藝術的潛移

醫藝同境:“默化”大展聚焦傳統醫學與當代藝術的潛移

時間:   2019-06-26 13:32:52    |   來源:    藝術中國


醫書浩瀚展廳-現場圖

醫書浩瀚展廳-現場圖

2019年6月22日,“默化——古籍裏的傳統醫學文化與當代生活、藝術的潛移”于在四川省圖書館正式開幕。展覽以別開生面的創新方式,融匯呈現百餘件珍貴古籍文獻和文物、多位重要當代藝術家的特別創作以及特製展品。古醫文化、文獻與當代藝術的罕見互動,是對中國傳統醫學文化的一次立體呈現,亦是“古籍文獻活化”的一次大膽的創新嘗試。

左起:聲音藝術家陳弘禮、策展人寧琤、南非藝術家米蘭達·莫斯(Miranda Moss)

展覽由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以及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聯合主辦;四川省圖書館(四川省古籍保護中心)、四川省中醫藥發展服務中心以及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共同承辦,展覽得到了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成都中醫藥大學、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的大力支援。

策展人寧琤進行導覽

展覽特邀旅法研究員、策展人寧琤擔任策展人,打破了古籍文獻和文物展覽的常規,在策展理念及展陳設計上進行了大膽的突破與創新。醫藝同境,展覽從傳統醫學古籍文獻及蜀醫深厚歷史出發,聚焦中國傳統醫學思想,邀請藝術家進行了嘗試性的探索和開放式的對話。

太平聖惠方一百卷,(宋)王懷隱等撰,清抄本,楊守敬跋,五十一冊,館藏:四川省圖書館

柴一茗、陳弘禮、郭鴻蔚、梁紹基、米蘭達·莫斯(Miranda Moss)等多位國內外重要藝術家參展,與中國傳統醫學文化進行了難得的互動。策展人表示,希望觀眾“進入的是一個醫學的世界,走出的是一個藝術的世界”。

傳統藏醫-《藥物圖示·白銀鏡》

穿越幾千年古醫文化的百餘件藏品與作品被有機呈現。其中,觀眾可以看到四川省圖書館珍藏的國內珍稀版本《太平聖惠方》、《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等22種珍貴古籍文獻;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珍藏的《四部醫典·後續部》(16世紀)、《藥物圖釋·白銀鏡》(15世紀)等四部重要藏醫文獻;十三件來自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以及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的珍貴文物及錄影等,這些都是首次在四川省向公眾展出。

巴蜀醫風醫德-蜀地名醫介紹

與此同時,還有大量近代蜀地醫學歷史珍貴文獻圖片,如蜀地著名藏書家嚴谷聲輯刻的六种醫學書籍以及享有“西南第一藏書閣”之譽賁園的歷史文獻;四川中醫教育的奠基人、四川國醫學院創建人李斯熾先生的珍貴手稿、50年代北調入京著名蜀醫蒲輔周的手稿、當代蜀地名醫王靜安位於成都鶴鳴山道觀的獨特墓園碑方等。

生命詩學-梁紹基《雲》

當代藝術家的繪畫、互動裝置、錄影作品穿行在展覽的多維時空中。藝術家梁紹基自1989年開始在天台山養蠶,形而上哲思與詩性冥想貫穿在其30餘年的實驗中,亦將以蠶絲構築的藝術時空在此次展覽中呈現。

柴一茗,《山海之圖》,2019,宣紙,水墨冊頁,11 x 33cm x 26頁,特別委託創作作品

當代藝術家柴一茗結合《山海經》的文獻與典故,將沉寂在古籍文獻中的醫藥之物與神話形象進行視覺復活。

米蘭達·莫斯,《含羞的植物》,2019,綜合材料,尺寸可變,特別委託創作作品

南非藝術家米蘭達·莫斯特別創作的互動裝置作品《含羞的植物》,生動再現人與自然“天人合一”的神秘感應,對人與自然的相互影響以及敏感、脆弱與共生的關係進行了探索。

郭鴻蔚,《解憂愁圖 2 —— 癲狂夢醒湯》,2019,紙上水彩,65 x 50cm,特別委託創作作品

青年藝術家郭鴻蔚探訪蜀地,圍繞四個“情志病”案例創作了《解憂愁圖》系列紙上水彩作品,對古老醫學的認知系統嘗試性地進行了視覺解構及轉換。

聲音藝術家陳弘禮在講解聲音作品

研究中醫多年的聲音藝術家陳弘禮,以古醫哲學為靈感特別製作的空間聲音作品《物語》等。多件藝術作品為此次展覽特別委約創作,首次與觀眾見面。

展覽將於6月22日面向公眾開放,展出至2019年8月1日。(本文現場圖片來源:上海藝域文化工作室;攝影:方正、計賀@爾見攝影)

理法藥方·醫藝同境-藥物標本

理法藥方·醫藝同境-藥物標本

觀眾在中醫哲學展廳

觀眾觀看柴一茗作品

觀眾觀看柴一茗作品

觀眾在古醫起源展廳

小觀眾與米蘭達·莫斯Miranda Moss作品

醫藝同境:“默化”大展聚焦傳統醫學與當代藝術的潛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