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你們熱愛的馬修·巴尼要耶魯開新展!下一站,中國!

你們熱愛的馬修·巴尼要耶魯開新展!下一站,中國!

時間:   2019-06-18 13:56:10    |   來源:    賽迪HQ畫廊

1994至2002年間,美國先鋒藝術家馬修·巴尼(Matthew Barney)陸續發佈了五部名為《懸絲》(The Cremaster Cycle)的系列電影,轟動整個藝術世界。電影裏一場又一場令人費解的視覺奇觀讓人眼花繚亂:半人半獸的藝術家本身、由凡士林製成的洞穴、遍佈水面的浮珠、體育館上漂浮的飛艇……電影裏的化粧、造型前衛,加之超現實的陳設和碎片化的劇情,以至於有人看到巴尼的作品的時候,驚呼那是“最近乎夢境的存在”。

Photograph from Cremaster 1, 1996, courtesy Sadie Coles HQ, London

馬修·巴尼對中國的觀眾來説,當然不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名字。《懸絲4》曾于2000年參加上海雙年展,而他本人也曾在2016年9月,帶著他繼《懸絲》之後的又一狂想力作《重生之河》(River of Fundament)首次來華舉辦亞洲首映。

Photograph from Cremaster 3, 2002, courtesy Sadie Coles HQ, London

2019年3月1日到6月16日,馬修·巴尼將在耶魯大學美術館帶來名為《堡壘》(Redoubt)的展覽,這也是他第一次把展覽帶回他的母校。他在1985年被耶魯錄取踢美式足球,並計劃讀醫學預科,後來在母親的影響下棄醫從藝。在學習藝術之前,他曾試圖學醫欲成為整形醫生——這似乎也為之後巴尼作品中人物造型的異化埋下了注腳。

《堡壘》將於2019年秋季巡展至UCCA當代藝術中心。這也將是馬修·巴尼在中國的首次個展!

Cover of Matthew Barney: Redoubt (Yale University Art Gallery, 2019)

他最新的電影《堡壘》和電影裏出現的藝術品們一起,共同組成了這次展覽。涵蓋生態、政治和神話,涉及銅版雕刻畫、舞蹈、雕塑和影像,巴尼通過他最新的電影《堡壘》集中展示了他跨學科和跨媒介的藝術才華。

Matthew Barney, Redoubt, 2018. Production still. © Matthew Barney, courtesy Gladstone Gallery, New York and Brussels, and Sadie Coles HQ, London. Photo: Hugo Glendinning

電影長達兩個多小時,改編自月光女神和狩獵女神黛安娜的神話傳説。在羅馬詩人奧維德的神話作品《變形記》裏,年輕的獵人奧克泰恩在無意間看到了女神在獵後沐浴,黛安娜很快就發現了這名闖入禁地的不速之客。她憤怒地手指倒楣的奧克泰恩,把他硬生生地變成了一頭鹿。變身成鹿之後的奧克泰恩驚慌失措,不久就被自己的和黛安娜的獵犬撕咬致死。

Matthew Barney, Redoubt, 2018. Production still. © Matthew Barney, courtesy Gladstone Gallery, New York and Brussels, and Sadie Coles HQ, London. Photo: Hugo Glendinning

在巴尼的影片《堡壘》裏,黛安娜和她的兩名隨行穿越愛達荷州崎嶇的鋸齒山脈,花了七天七夜尋找狼的蹤跡。由巴尼自己扮演的雕刻師偷偷用銅版畫記錄他們的行動,引發了一系列衝突和對抗。這些在電影裏出現的銅版畫也在本次的展覽中展出。巴尼用電鍍的方式在銅板上作畫,畫中內容均來自影片,且均在拍攝期間創作完成。

Matthew Barney, Redoubt: Diana, 2018. One electroplated copper plate with vinegar patina and seven engravings, on asphaltum ground in copper and charred pine frames. © Matthew Barney, courtesy Gladstone Gallery, New York and Brussels

和巴尼之前大多數影像作品一樣,《堡壘》依然沒有對白,人物的溝通則通過由埃莉諾·鮑爾(Eleanor Bauer)所編排的舞蹈完成。舞蹈回應且預言了他們與野生動物的相遇,埃莉諾本人也在影片的舞蹈裏出現。

Matthew Barney, Redoubt, 2018. Production still. © Matthew Barney, courtesy Gladstone Gallery, New York and Brussels, and Sadie Coles HQ, London. Photo: Hugo Glendinning

巴尼選擇了全美步槍協會遠射程冠軍、槍支博主安妮特·沃克特(Anette Wachter)來飾演黛安娜。畢竟要想成為主角,其中一項硬性技能是要從數百英尺遠的地方射擊巴尼所做的雕刻銅版畫。

Matthew Barney, Redoubt, 2018. Production still. © Matthew Barney, courtesy Gladstone Gallery, New York and Brussels, and Sadie Coles HQ, London. Photo: Hugo Glendinning

除了雕刻銅版畫,此次展覽還會展出在影片中出現的四個大型雕塑。巴尼從鋸齒山脈裏收集了森林大火之後的殘骸,將融化了的銅和黃銅澆注到死樹的屍體之中。

Matthew Barney, Diana, 2018. Cast and machined brass, and cast and machined copper. © Matthew Barney, courtesy Gladstone Gallery, New York and Brussels

改頭換面再生了的死樹堅不可摧,以這種硬核的組合方式實現了永生。形如棱堡上架設的重型機槍和大炮,這些抽象的雕塑頑強地做著最終抵禦的姿態。巴尼在對外形細節的處理上卻又不經意地流露出其內在的脆弱,如同賽博朋克或科幻小説和電影裏經常出現的半人半機械的生物,提醒我們它們曾經受過的傷害。

Matthew Barney, Diana (detail), 2018. Cast and machined brass, and cast and machined copper. © Matthew Barney, courtesy Gladstone Gallery, New York and Brussels

這個項目表現了巴尼對描繪愛達荷州中部地區的興趣。他曾在1973至1985年間生活在愛達荷州,在博伊西上了小學和中學。

“我在70年代和80年代生活在那裏,被孤立的感覺在那時候比現在來得更為顯著,這對一個處於青春期、對山那頭的世界正在發生什麼有著強烈興趣的孩子來説是一個挑戰。然而,甚至現在,那裏還延續著強烈的孤立主義趨勢。”巴尼在耶魯美術館雜誌的採訪裏説道。

Matthew Barney, Redoubt: Base Plate Conductor, 2018. One electroplated copper plate with vinegar patina and seven engravings, on asphaltum ground in copper and charred pine frames. © Matthew Barney, courtesy Gladstone Gallery, New York and Brussels

父親在博伊西州立大學提供餐飲服務,母親是一名抽象派畫家,在他12歲時和他父親離婚,搬到了紐約。巴尼在那之後開始頻頻拜訪紐約,接觸到了更熱鬧的藝術場景。

Matthew Barney, Diana on Shooting Bench, 2018. Electroplated copper plate with cast copper stand. © Matthew Barney, courtesy Gladstone Gallery, New York and Brussels

2011年起一場主張脫離政府和城市生活,重返土地的極端主義運動在愛達荷州、俄勒岡州東部等美國中部進行,這場政治移民運動被稱為“美國堡壘”。

"堡壘通常是指防禦性的軍事碉堡,尤其是一個孤立的土方工程,或是對社會或心理的威脅所做出的一種防禦姿勢。但對我來説,'堡壘’這個詞是對孤立或退縮更為抽象的描述。"

Matthew Barney, Redoubt, 2018. Production still. © Matthew Barney, courtesy Gladstone Gallery, New York and Brussels, and Sadie Coles HQ, London. Photo: Hugo Glendinning

在巴尼的《堡壘》裏,大片大片覆蓋著皚皚白雪的土地,與穿行其中的渺小的人類形成鮮明對比。人類的孤獨和脆弱,以及與同類之間的疏離在自然面前被無限放大,但我們依然不斷在精神上構建的堡壘中無聲地撤退和抵抗。

Matthew Barney, Redoubt, 2018. Production still. © Matthew Barney, courtesy Gladstone Gallery, New York and Brussels, and Sadie Coles HQ, London. Photo: Hugo Glendinning

· 展訊 ·

堡壘

Redoubt

2019年3月1日 - 6月16日

耶魯大學美術館,紐黑文,康涅狄格州,美國

堡壘

Redoubt

2019年9月28日 - 12月15日

UCCA當代藝術中心,北京

馬修·巴尼 Matthew Barney

藝術家 馬修 · 巴尼

馬修·巴尼(b.1967年,美國)畢業于耶魯大學,是傑出的美國當代藝術家。他的作品混合了表演、攝影、錄影、裝置和電影等語言形式,探索了地理、生物、地質和神話之間的聯繫和衝突。他的早期作品主要是結合了表演和視頻雕塑裝置。1994年至2002年間,巴尼創作了“懸絲系列”(The Cremaster Cycle),被《衛報》評為“前衛電影史上最富有想像力和輝煌成就之一”。巴尼的代表作還包括“掙脫9”(Drawing Restraint9)(2005)和“重生之河”(River of Fundament)(2014)。馬修·巴尼先後在舊金山現代美術館、倫敦泰特美術館舉辦個展,參加卡塞爾文獻展、威尼斯雙年展、惠特尼雙年展等,並於1996年獲得美國古根海姆博物館當代藝術大獎Hugo Boss獎,被《紐約時報》評為“他那一代中最重要的美國藝術家”。

賽迪HQ畫廊(Sadie Coles HQ)

自1997年在倫敦西區建立以來,賽迪HQ畫廊已代理來自世界各地的近50位藝術家,以打破界限的前衛思考著稱。HQ是總部(Head Quarter)的縮寫,創辦人賽迪·科爾斯認為畫廊的活動不應僅限于畫廊現場。畫廊除了在位於倫敦戴維斯街1號( 1 Davies Street )和金利街62號( 62 Kingly Street )的兩個永久空間舉辦展覽,也與美術館和其他機構空間合作豐富的項目,並以支援者的身份活躍在當代國際藝術前沿,定期向學院與美術館捐贈和支援藝術家展覽,亦擁有自己的出版機構以獨立出版圖書和圖錄。

你們熱愛的馬修·巴尼要耶魯開新展!下一站,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