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山間雲霧起,山水詩畫意境濃
桐廬大地藝術節發佈會正式啟動
“瀟湘桐廬郡,身閒性亦靈。”范仲淹的一首《瀟湘桐廬郡十絕》以詩成畫,描繪出山明水秀的桐廬之美。
溪水潺潺,雲霧藹藹,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傳世至今,富春江畔的碧水青山為世代傳頌。
從古代的詩畫之美,到當代的鄉村振興建設,桐廬從歷史中走來,又將如何與世界對話?當LED大屏與索面架並置,當五湖四海的藝術家、設計師、建築師、創客、文旅策劃者聚集在近200年曆史的鍾氏大屋,當日本大地藝術節與中國桐廬“聯姻”,當藝術與鄉村結合,瀟湘郡將煥發怎樣的光彩?桐廬大地藝術節即將給出答案。
與會嘉賓合影留念
2019年5月31日上午,桐廬大地藝術節發佈會暨啟動儀式在桐廬縣新合鄉文保古建築鍾氏大屋內舉行。發佈會活動以“一個中國創新、一波實效行動、一場智慧激蕩”為主要內容,除正式發佈首屆桐廬大地藝術節計劃之外,還同時發起成立一個共創聯盟,啟動一個設計大賽,設立一個學研基地,發佈四個領創項目,並邀請與會嘉賓共聚一堂暢所欲言,共話桐廬創想。
桐廬縣委副書記縣長齊力致辭
發佈會現場
以藝術之名,助力鄉村振興
發佈會上,縣長齊力首先致辭併發布首屆桐廬大地藝術節舉辦計劃。桐廬大地藝術節將由桐廬縣人民政府主辦,北川富朗擔任總策展人和綜合藝術總監,瀚和文化負責策展執行與實施運營。藝術節將在桐廬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開,第一屆計劃于2020年秋天開幕,此後每三年舉辦一屆。藝術節將藝術三年展形式與長效運營機制相結合,本著長期計劃、全域佈局、分區發展的策略,堅持按照“以文化為核心的系統工程”這一原則付諸實施,遵循規劃先行、分期策展的方式,前期以點帶面,遴選重點區域,打造示範,循序發展,遠期以覆蓋桐廬全縣200多個村莊為目標,做長達15年的遠景規劃。為此,桐廬縣政府將大地藝術節定位於桐廬“鄉村振興總抓手、全域旅遊升級版”的高度,為藝術節長期健康發展提供政策性、資源性保障和必要的資金支援,並依託本地優勢、放眼國際高度,在充分依靠專業力量、鼓勵社會協同參與的同時,發揮主導作用。本次發佈會之後,藝術節將進入策展實施階段,後續將逐步開展全球藝術家公募、藝術節視覺形象發佈、社會協同項目合作、藝術家駐地創作等多個步驟。首屆藝術節將計劃創作60件藝術品(項目),在兼顧藝術旅遊體驗和村落髮展帶動的同時,在全縣20余個場所空間選點落位。在藝術家選擇上,桐廬大地藝術節將以國際化為標準,既保持國際藝術家的比重,也注重中國藝術家的參與,尤其強調對中青年藝術家的選擇。
杭州市文廣旅局副局長陸小龍致辭
杭州市文廣旅局副局長陸小龍強調,在桐廬大地藝術節的舉辦實施中,優先在産業振興、人才振興和文明振興方面發力,以藝術節為驅動,既帶動全域旅遊升級發展,讓美麗鄉村的桐廬,變成一個山水秀麗氣韻祥和的藝術之鄉,又引導青年人才聚集,讓詩鄉畫城的桐廬,變成一個文創鄉創蓬勃發展的創意之城,還要提升鄉風文明建設,讓歷史人文的桐廬,變成一個延續美、追求美、利用美的文化之域。從而走出一條鄉村有活力、城市有魅力、人民有動力的桐廬之路。
桐廬大地藝術節總策展人綜合總監北川富朗致辭
“終於可以在中國做大地藝術節了,真的好開心啊!”大地藝術節創始人,桐廬大地藝術節總策展人北川富朗在致辭中情不自禁道。從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到瀨戶內海大地藝術節,以及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節、奧能登國際藝術節和房總國際藝術節,歷任五個藝術節綜合總監的北川富朗先生第一次把“大地藝術節”帶出日本,而桐廬成為他的首選。“一年多以前,我首次來到桐廬,當地官員的行動力,務實、高效,敢於嘗試新事物的決心,深深地打動了我。和在越後妻有的時候一樣,藝術節從來都是要去有主動意願的地方。因為藝術節只屬於那片土地、和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們。這也正是做‘大地藝術節’的初衷與動力源泉。而我能做的事,就是創作出與這片土地更契合的藝術,並把這裡的資源變成這裡的財富。”北川先生親切的説道:“這是我第五次來桐廬,從今天開始,我將不再是客人,我要在這裡工作了,今後也會經常來桐廬,希望在村子裏、在稻田邊見到大家的時候,能和大家打個招呼,這裡將成為我的又一個家。”
大地藝術節中國項目發起人孫倩致辭
三年多來,大地藝術節中國項目計劃發起人孫倩女士不計其數的往返中日兩國,將大地藝術節模式推介到國內,並組織國內考察團訪問日本。為了中國項目的落地,她和團隊一起去過數十個城市鄉村,最終與桐廬結緣。正如孫倩女士致辭中所言:“大地藝術節是以文化為主導的系統工程。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從2000年正式舉辦,至今已有19年連續舉辦了7屆,為當地累積留下永存作品200件左右。我們需要的是時間,但答案是肯定的!”
桐廬大地藝術節共創聯盟成員共書桐字,桐廬縣委書記方毅書寫第一筆
桐廬大地藝術節共創聯盟成員共書桐字,北川富朗書寫最後一筆
共創聯盟代表合影
群策群力,共創聯盟聚人才
為了踐行大地藝術節共創協作、共同締造的基本理念,在啟動儀式上,桐廬縣政府與瀚和文化聯合發起“桐廬大地藝術節共創聯盟”,首批共創聯盟發起機構還包括:MAD建築事務所、上海風語築展示股份有限公司、棕櫚生態城鎮股份發展有限公司、SMART度假産業專委會、袈藍文化和藝術介入共六家單位。共創聯盟代表建築師馬岩松表示,北川富朗是他非常尊敬的國際策展人,大地藝術節超越了傳統的藝術範疇,重新解答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他很樂於來桐廬這個“山水之城”,用建築創作為這個地方帶來一些新的可能。
新合鄉鄉長方姬宇發佈桐廬新合鄉鍾氏大屋活態保護與利用創新方案設計大賽
首個藝術項目全面啟動:桐廬新合鄉鍾氏大屋活態保護與利用創新方案設計大賽
桐廬大地藝術節的首次發佈會,選擇了位於桐廬縣最偏遠、發展相對滯後但發展潛力巨大的新合鄉一處古村老屋—鍾氏大屋“三星堂”來做啟動發佈,就是希望將全社會的目光吸引到鄉村,吸引到最需要藝術抵達的山區深處,既表達桐廬政府堅持“鄉村振興是桐廬大地藝術節的唯一命題”的決心,也很好地詮釋了大地藝術節的公益特性與藝術的人文關懷。為此,藝術節在發佈會上發佈了桐廬大地藝術節啟動後的第一個藝術項目“桐廬新合鄉鍾氏大屋活態保護與利用創新方案設計大賽”。大賽由桐廬大地藝術節與新合鄉聯合發起,以鍾氏大屋的整體保護與利用為課題,在遵循國家古建築保護條例的相關規定前提下,在避免任何形式的拆改建造基礎上,通過功能的設計、內容的植入、運營的活化,讓這個建築在繼續使用中得到更好的保護,為了山鄉古村留下文脈,為外來者尤其是年輕人創造一個生動的古今對話空間。
桐廬縣副縣長余荊棘與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教授鄔建安交換藝術創生學研基地合作意向書
青年力量引領未來 央美藝術創生學研基地落成
桐廬大地藝術節還與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達成合作意向,決定共同設立“藝術創生學研基地”,為學子們了解鄉村,為藝術走進鄉村,促進青年人投身鄉村振興建設創造實踐機會、提供共生與創生土壤。發佈會上,桐廬縣副縣長余荊棘與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教授鄔建安交換了合作意向書。
桐廬大地藝術節村鎮合作與企業合作領創項目發佈
四大領創項目合作發佈
為了做好村鎮合作、社會協作及産業振興的示範,桐廬大地藝術節與桐廬縣新合鄉政府、百江鎮政府、青龍塢鄉宿集群風語築企業、桐廬垂雲通天河公司率先達成領創項目合作。在新合鄉,藝術節將參與重點特色村落打造,並將藝術融入現有交通和旅遊節點設施、特色農業區塊和景觀提升等性工作需求,發揮新合生態優勢,創造藝術吸引力;在與百江鎮,藝術節將參與土地綜合治理工作的環境提升、功能空間改造和藝術化內容植入等工作,以及多村連片發展與藝術節運作的聯動規劃,改變百江傳統的地理和交通的區位認知,讓百江鎮成為桐廬的又一新門戶;與風語築公司,藝術節將參與青龍塢民宿集群的藝術化內容打造,助力當地民宿産業創新發展;與垂雲通天河景區,藝術節將參與景區景觀提升和藝術項目植入,幫助提升景區品質和藝術號召力,提升客流增強客群品質。新合鄉黨委書記潘武偉、百江鎮黨委書記濮樟平、上海風語築展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駿、垂雲通天河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梁永分別就領創項目合作內容發言。
桐廬縣委書記方毅與北川富朗等主要嘉賓一同敲響桐廬大地藝術節啟動之鑼
三場論壇,展望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地藝術節”
正如北川富朗所言,“大地藝術節從一開始,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生的。它從一開始,就不單純是城市裏、藝術圈裏的事情。”無疑,大地藝術節並非一場獨角戲,它是由鄉土的主人,大地與鄉土,藝術家和作品共同架構的綜合體,而在這其中,政府、藝術家、建築師、村民、志願者、社會資源,包括到訪者,都是這一生態的作用者與參與者。因此,發佈會當日下午由主辦方邀請各行業嘉賓代表展開對談,更好地傳播、普及大地藝術節理念,激發各方智慧,為桐廬獻計獻策。
對談環節之一“藝術為鄉土而創”
“藝術為鄉土而創”板塊由大地藝術節中國項目計劃發起人,瀚和文化創始人、董事長孫倩女士主持,邀請參與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和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的藝術家馬岩松、朱哲琴、鄔建安,以及古建築保護專家羅楊,共同圍繞鄉土文化精神發掘與藝術創作展開討論。
藝術家朱哲琴接受媒體採訪
朱哲琴:“大地藝術節和傳統藝術節是反向的,它從城市走向鄉村。它重新定義了人與藝術之間的關係,把藝術拉回本質。”同時,在分享自己于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節創作的《鐘舍》作品時,朱哲琴強調,大地藝術節在生成藝術中是一個很整體的營造,也幫助藝術家打破對於藝術創作的慣性思維。
馬岩松作品《光之隧道》
馬岩松:“大地藝術必須長在特定的環境中,有所針對。“ 2018年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上,由馬岩松創作的《光之隧道》成為如今日本最熱門的藝術打卡地之一,也是當年最受歡迎的作品。馬岩松認為,“城市化是不斷加東西,更講究效率、資本和權利,但卻缺失了精神內核。古典城市追求從美和心靈入手,強調人與自然的關係,這將是有效而長久的發展途徑。”
鄔建安作品《五百筆》現場
鄔建安:“對藝術家而言,大地藝術節的創作是一種氣場的互動和反映,它帶來身體和感知的觸動。”鄔建安在2018年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中用來自世界的《五百筆》將年久失修的老宅賦予新的生機,備受觀眾喜愛。“它給你一種信任,它不是源於對熟悉事物的反饋,而是打破過去習慣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它幫助我們打開了自己,”鄔建安表示。
瀚和文化聯合創始人、副總經理何海洋主持對談
對談環節之二——桐廬創想
由瀚和文化聯合創始人、副總經理何海洋主持的兩場論壇分別以“桐廬創想”和“桐廬大地藝術節的共創之路”為題展開。北川富朗與桐廬縣副縣長余荊棘、城鄉經濟專家謝揚、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毛旭紅、新合鄉鄉長方姬宇等人針對“藝術之用”和“鄉土之需”各抒己見。
2018年1月28日北川富朗第一次來到桐廬(資料圖片)
2018年7月27日在第七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中國之夜活動上桐廬縣代表向北川富朗發出邀請(資料圖片)
北川富朗:“大地藝術節是一個起點,藝術品只是通向土地的一個媒介。”北川先生認為,陳列在白盒子空間中(藝術機構)的藝術創作,通過其展陳氛圍、燈光的營造,更多的是為了突出作品本身。大地藝術節的機制卻與之不同,它強調的是透過藝術品來發現它所在的土地,進而去引人思考這片土地的文化、價值和精神。“藝術家獨到的眼光和外來者的身份便於幫助他們發現當地有趣的文化特質,發掘閃亮的鄉土內涵,這是最具價值的。而在這一過程中,其作品的調研、製作、展示又離不開土地所有者的授權和溝通,在這樣的對話中,藝術家和當地居民不斷完善作品的解讀和深意,彼此理解並達到最終共識,令居民更加開放而自信的認識自己的家鄉。”因而,“大地藝術是藝術家和當地人共同的努力成果,它是這片土地的恩賜。”與此同時,北川富朗還強調,“大地藝術節是一個立體的浸入式的體驗,通過置身場域中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去感知,它雖發起于策劃,但其發展卻是未知的,它們就像在不斷生長‘變異’一樣,將帶來無限驚喜和可能。”
鍾氏傳人升挂項目燈籠
余荊棘:“桐廬最美的內核在哪?應該在文化。”余縣長介紹,桐廬“八山半水一分半田”,連片的優質耕地不足,導致其農産品“樣樣有,樣樣一點點”的現狀。“所以,我們在思考,如何把‘樣樣一點點’變成‘樣樣是精品’?越後妻有的考察給予我們啟示——所有知名品牌若想保持持久的生命力,都需要發掘其自身的文化支撐。”談及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如何避免“剃頭挑子一頭熱”,政府投入巨大而百姓參與不足的問題時,余荊棘認為,“藝術就是真正打開內心的鑰匙,它通向人們的純凈本質,所以大地藝術節一定要植根于百姓心中。”
鍾氏大屋老人家參與其中,為發佈會欣然提筆書寫對聯
桐廬大地藝術節發佈會會場新合鄉引坑村鍾氏大屋
謝揚:“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不僅是對日本的創造,也是對中國和世界的一種新型模式的貢獻。”從“新農村建設”到“特色小鎮”及“鄉村振興”,我們不斷明確,只有把實惠落到百姓身上,才是真正落到點上。藝術就是這樣一種粘合劑。它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旅遊開發”,希望大地藝術節這種已經在日本取得成功的全新模式,能夠在中國的土地上找到新的可能。
村民載歌載舞,迎接桐廬大地藝術節的到來
毛旭紅:“希望大地藝術節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個全新的引爆點。”毛旭紅認為,現在的農村越來越像城市,很多政府投入巨大卻産出甚少,農民的收入沒有與鄉村振興投入成正比。而桐廬要走出自己的農村建設之路,就要有獨特性,有內涵,有文化,有前途。
當地飲食特色:新合索面
為藝術節而開創的新合素面套餐
方姬宇:“如何把藝術節的品牌價值和中國本土文化相結合是重要議題。”方鄉長表示,希望藝術家和策劃者能為鄉土和遺存帶來最好的保護和利用,營造可持續發展,真正讓老百姓得到實惠,過上好日子。而談及自身工作,她的回答更是令人感動:“我們希望堅守情懷,帶著一輩子紮根在此的精神去做事,而不是一蹴而就。”
對談環節之三——桐廬大地藝術節的共創之路
“桐廬大地藝術節的共創之路”話題參與者包括風語築董事長李暉、SMART度假産業專委會秘書長王旭、袈藍建築袈藍文化創始人鄒迎晞、桐廬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何璟與百江鎮鎮長舒丹。
李暉:“要把情懷落地,把流量引入到鄉村。”以放語空鄉村文化綜合體為例:一個人的美術館,兩個人的溫泉,主題民宿,言幾又膠囊書店綜合體,民宿聯盟......李暉強調,政府主導藝術節,企業多方參與,是藝術把大家聯動起來,形成多贏共建的有效商業模式。
言幾又書店
王旭:“提高人才密度,以人才振興為地區賦能是重要突破口。”在王旭看來,當人們持續10-20年去做一件事並牽動更多人參與其中,這便是一種念力、氣場和信念,而大地藝術節正是如此。“我們的方法論是:首先,把大地藝術節確立為核心IP,用人文、文化去賦予它差異性;第二步則是帶動並引進優秀人才,亦影響和帶動地方人才,為本地開發打造優質而獨特的文旅産品。”
索面本身就宛如一件唯美的裝置作品
鄒迎晞:“抓住不變的共識做好長期準備,隨時代快速更疊而迎接更大變革。”鄒迎晞強調,以大地藝術節引導鄉村振興是一個長期工作。但同時,當今世界的變化迭代飛速,所以要均衡所有因素不斷調整。“人才和組織的振興是基礎,也是保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從而萌發一個可行的生態,所以核心就是做好土壤營造。”
青年是未來,人才是未來,希望大地藝術節為當地帶來更加可期的未來
舒丹:“共創就是鄉村和藝術的互融共生。”“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一項立體而具有生活氣息的項目。改田成景,改田連村,改水成景,如何用藝術激發大地的生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課題。它改變的不僅是土地,也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它打破傳統旅遊的主客關係,而變成彼此信任、共生的關係。”
何璟:“大地藝術節不止于表面上的作品展陳,更多的是內在理念的轉變。”何璟局長強調,大地藝術節的內在機制效應遠遠大於其表像的作品陳列,在這個流量時代,它是帶來系統流量的成功案例。
桐廬大地藝術節—共創之夜
大地藝術節中國團隊
對談結束後,與會主要嘉賓和部分媒體,前往桐廬富春江(蘆茨)慢生活體驗區青龍塢鄉宿聚集區參觀考察,並在共創聯盟夥伴風語築創建的“放語空”鄉村文化綜合體內,舉行了以“桐廬大地藝術節—共創之夜”為題的交流活動,策展人、藝術家、建築師、文創文旅專家、鄉村工作者和本地民宿業者,共聚一堂,展開共創交流,為桐廬大地藝術節獻計獻策。
雨後的富春江如水墨畫卷
北川富朗在富春江邊遠眺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氤氳邈邈的山水間,新桐廬人吹響了新農村建設的號角。我們欣喜的看到,發佈會上座無虛席,來自國內外的嘉賓學者共聚一堂為桐廬暢想。同時,我們感動的看到,持續整整一下午的對談講座上,吸引來越來越多的村民百姓參與其中,這也許正是“大地藝術節”植根於此的第一步吧!
無聲詩與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期待著桐廬大地藝術節的碩果,明年金秋,我們拭目以待。(文/付朗)
與會嘉賓在椅子展上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