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佈會現場
2019年5月24日,第六屆國際藝術評論獎(IAAC 6)新聞發佈會在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新館舉辦,面向全球發出邀請,徵集中、英文藝術評論稿件。
所投稿件須針對2018年9月15日至2019年9月15日期間在全世界任何地區舉辦的當代藝術展覽撰寫評論,申請者年齡不限、身份和專業不限。其中,中文稿件字數為2500字,英文字數1500字。徵稿將於2019年9月15日截止。
“藝術寫作:為何?為誰?”論壇現場 嘉賓:Lewis Biggs(右一)、Gerard Hemsworth(右二)
“寫作主體性的困境”座談現場 嘉賓:翁子健(左一)、 王歡(左二)、蘇偉(左三)
新聞發佈會上,國際藝術評論獎組委會聯合主席、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館長甘智漪宣佈了第六屆國際藝術評論獎的5位國際評審團名單,包括阿米•巴拉克(Ami Barak),獨立策展人,巴黎藝術評論家,國際當代藝術策展人協會(IKT)前主席;朱麗安娜•恩伯格(Juliana Engberg),策展人,文化活動策劃人兼作家,2019威尼斯雙年展澳大利亞館的策展人; 巴特繆•馬力(Bartomeu Marí),獨立策展人,藝術撰稿人及國際博物館及現當代藝術收藏品委員會(CIMAM)前主席; 邵亦楊(Shao Yiyang),中央美術學院(CAFA)藝術史論係教授及人文學院副院長; 翁子健(Anthony Yung),香港策展人、作家及亞洲藝術文獻庫(AAA)資深研究員。
嘉賓合影
國際藝術評論獎組委會主席Henry Meyric Hughes向媒體表示:國際藝術評論獎在上海和倫敦兩地召開新聞發佈會與重要的研討活動,以回顧評論獎五年的精彩活動,並探討全球當代藝術發展的新趨勢。本屆國際藝術評論獎國際評審團由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澳大利亞、法國和西班牙的傑出評委們組成,並於十一月宣佈獲獎及入圍名單。
2019年9月15日徵稿結束後,國際評審團將展開嚴格的匿名評審,最終選出包括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在內的20位中、英文入圍作者。其中,一等獎將獲得80,000元人民幣(含稅)的獎金及一次上海或倫敦的短期駐留,二等獎將分別獲得30,000元人民幣(含稅)的獎金。20篇入圍作品(中文投稿及英文投稿各10篇)將以中英雙語的形式結集刊登在2020年春出版的《第六屆國際藝術評論獎年度展覽評論》上。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館長、IAAC組委會聯合主席甘智漪致辭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館長、IAAC組委會聯合主席甘智漪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藝術評論所面臨的危機,也是思想在當代國際社會中的危機。在這種局面下,更需要專業與沉穩的力量來托舉責任、守望未來。”經過五年的積累,國際藝術評論獎共收到投稿1108篇,投稿範圍遍及全球63個國家和地區,産生了16個大獎獲得者和87位入圍者。國際藝術評論獎使他(她)們獲得了更多的關注,評論獎更成為孜孜於此的人們的專業發展助推器。
新聞發佈會現場
第六屆國際藝術評論獎由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英國皇家美術學院(RCA)、國際藝術評論家協會(AICA)共同主辦,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民生藝術基金會首席贊助。
獎項簡介
2019年第六屆國際藝術評論獎(IAAC 6)向全球評論者公開徵集中、英文藝術評論,申請者所提交的稿件須針對2018年9月15日至2019年9月15日期間在全世界任何地區舉辦的某個當代藝術展覽。
一等獎獲得者除了可以得到80,000元人民幣(含稅)的獎金以外,還將獲得一次前往倫敦或上海短期駐留的全額贊助。二等獎將産生3位獲獎者,他們將獲得30,000元人民幣(含稅)獎金。
本獎項旨在推動當代藝術的獨立評論,匯集中、英兩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優秀評論,並促進藝術評論者的批判性思考、對話和研究。
本次活動向全球公開徵集藝術評論,申請者年齡不限。為確保評審過程的客觀公正,由中、英雙語的藝術界權威人士組成的國際評審團將對投稿進行嚴格的匿名評審。
投稿方式
登錄www.iaac-m21.org下載並填寫申請表格,以單個PDF的附件形式提交評論文章。中文稿件字數須在2500字以內,英文稿件字數須在1500字以內,最多可附加3張高清圖片以供出版需要(PDF文件大小不超過4MB,郵件大小不超過5MB)。申請者須將填寫完畢的表格及作品附件以電郵形式提交至“聯繫方式”一欄中所列的中英方電子郵箱。
國際藝術評論獎擁有所有申請者提交的文章版權(無論此前有否出版)。舉辦機構和中、英兩方的學術支援單位將對所有入圍者的文章進行分類和篩選,再將其翻譯成中文(針對英文稿件)和英文(針對中文稿件)兩個版本,以供出版之用。
最終評選將由國際藝術專家評審團以英語會議的方式進行終審,評選結果將於2019年12月前向媒體公佈。包括獲獎者在內的20位入圍者將進入終選名單,獲獎的藝術評論將以中、英文雙語的形式刊登在出版物和官方網站。
第六屆國際藝術評論獎評委簡介
阿米•巴拉克(Ami Barak)
阿米•巴拉克(Ami Barak),獨立策展人、巴黎藝術評論家及國際當代藝術策展人協會(IKT)前主席,現任蒙魯日沙龍(Salon de Montrouge)聯合策展人。蒙魯日沙龍是法國一年一度推選年輕藝術家的藝術活動,現已舉辦了64屆。
朱麗安娜•恩伯格(Juliana Engberg)
朱麗安娜•恩伯格(Juliana Engberg)是一位藝術總監、策展人、文化活動策劃人及作家,也是2019威尼斯雙年展澳大利亞館的展覽——“安吉利卡•梅思蒂,集會”——(Angelica Mesiti ASSEMBLY)的策展人。2007年,她擔任丹麥奧爾胡斯歐洲文化之都慶典活動(Aarhus 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的總指導。她也曾是墨爾本澳大利亞當代藝術中心(Australian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in Melbourne)的藝術總監。
巴特繆•馬力(Bartomeu Marí)
巴特繆•馬力(Bartomeu Marí)是一位獨立策展人及藝術撰稿人,擁有巴塞羅那大學哲學和教育科學學位。2015至2018年間,他曾擔任首爾國家現當代藝術博物館(MMCA)館長一職;2004至2015年間,擔任巴塞羅那當代藝術博物館(MACBA)館長兼總策展人。在此之前,馬力是聖•塞巴斯蒂安國際當代文化中心(Centro Internacional de Cultura Contemporánea)的負責人(2002-2003),也曾負責管理鹿特丹維特德維茲當代藝術中心(Witte de With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rt, Rotterdam)(1996-2002),還曾擔任瓦倫西亞現代藝術學院胡裏奧•岡薩雷茲中心(IVAM-Centre Julio González,Valencia)(1994-1996)以及巴塞爾建築基金會(Fondation pour l’Architecture,Brussels)展覽的策展人(1989-1993)。
邵亦楊
邵亦楊,中央美術學院(CAFA)人文學院副院長兼教授及博士生導師。其本科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後於澳大利亞雪梨大學藝術史論係獲得碩士、博士學位。2004年起于中央美術學院研究和教授西方美術史和世界現當代藝術,曾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西方現代視覺文化與藝術研究”——負責人,並榮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曾多次應邀在國外大學和國際性學術會議做英文學術講座,包括世界藝術史大會(CIHA)、德國藝術史年會和美國藝術史年會(CAA),並擔任2016年北京世界藝術史大會主席。
翁子健(Anthony Yung)
翁子健在亞洲藝術文獻庫(AAA)擔任資深研究員,具備十一年研究工作的經驗。他畢業于香港大學,隨後投入當代藝術領域,主要活躍于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其研究關注于一次和二次材料,以及對材料的數字化、注解和活化。
徵稿截止日期:2019年9月15日
聯繫方式
中方聯絡機構: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地址:上海市靜安區汶水路210號靜安新業坊3號樓200072
電話:+86 21-6105 2121
電郵:iaac@minshengartmuseum.com
英方聯絡機構: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地址:20 Howie Street, London, SW11 4AS
電話:+44 (0)20 7590 4423
電郵:iaac@rca.ac.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