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顯棟、王豫明、吳強三位藝術家瓷繪藝術展命題:“三化三人行”,頗具匠心。
在我看來,這“三化”,一曰:化情思為詩意,二曰:化物性凝神韻,三曰:化神韻為道境。一個“化”字了得,不僅將藝術家創化萬物的詩意作為,推向神聖和偉大的境界,而且還將古老而又現代的瓷繪藝術推向高遠的審美之境。
陳顯棟瓷繪作品
其實,這“三化”,正是中國傳統藝術精神所體現的以“道”的終極詩意,表達人性情懷的層層昇華過程, 也正是藝術家的技藝出神入化,心與物,筆與墨,色與空、有與無、幻象與真相層層遞進的詩心路徑。
正如莊子所曰:“技進乎道,臣之所好道也”。 這“道”的終極詩意便是天道自然,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由詩心化境,以“鬼斧神工”的神奇創造,“巧奪天工”,不斷催生生命詩意的瑰麗和迷人的詩意妙境。
陳顯棟瓷繪作品
由此,我想,瓷繪藝術的誘人魅力,不正是在這“三化”的妙境之中誕生的嗎?
由此,我也想,此“三化三人行”,不唯此境而不丹青,非此之情境,不際遇景德鎮。所以這一個“化”字的神聖和偉大,成全了三位藝術家為追尋高遠境界,而同行瓷繪藝術,傲視一切浮名和幻象。
陳顯棟瓷繪作品
景德鎮是聞名古今中外的陶瓷藝術之都,無數文人墨客與民間能工巧匠在這裡相會切磋,互動、互生、互長,爭奇鬥艷,醞釀了多少藝道佳話,誕生了多少瓷藝的名作和奇葩。因此,古往今來,陶瓷器皿或陶瓷版屏的瓷繪藝術形式和語言知多少?但凡詩心不足,沒有出神入化的藝道真功,誰又敢登景德鎮而獻手?
王豫明瓷繪作品
“三化三人行” 瓷都景德鎮,好似遠道而來,久違的“三劍客”。
他們三人各懷不凡身手:陳顯棟先生對當代藝術各種通變之法和色空之構成領悟深刻,獨闢蹊徑,別開圖式一派,名行當代藝術;王豫明先生對中國傳統繪畫語意獨有體悟,精熟筆墨詩性,企望突破自身陳規,探尋新法、新境;吳強先生師承一代藝術大家吳冠中文脈,可謂後起之秀,在守望意象的表現形式和語言中,探尋心性的歸宿,力創新的生命詩意圖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王豫明瓷繪作品
他們三人都精通各自繪畫領域的工具、媒材和技巧,在自己的藝術領域遊刃有餘,自成法度,為眾人喝彩或鼓掌。可他們卻要在瓷繪藝術領域再試身手,挑戰瓷繪藝術的表現技藝和高遠的境界,挑戰古人、今人,挑戰自我的心性。
王豫明瓷繪作品
瓷繪藝術可謂詩心和天工各佔半壁,或者説嚴重一些,有時可達三分人巧七分天工,否則難開瓷繪藝術誘人的尊容。所以説,論瓷繪藝術的高下成敗,不僅要藝術家技藝與“道”同舞,而且還隱藏著藝術家詩心與天道自然的爐火相會、相搏、對決的天機,隱藏著心化、物化、神化同舞的神秘莫測。他們“三人行”瓷繪藝術,無論是釉上、釉中、釉下敷色描繪的匠心,還是低溫、高溫的窯變天機,正是這般情景下的對話和神遇,産生了奇觀和景象。
吳強瓷繪作品
陳顯棟的瓷繪藝術作品,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如芙蓉出水,晶瑩剔透,為他的當代藝術語意和形式又著新裝;而王豫明的作品,實與虛,有與無,神與形互補,“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如錯金鏤彩,華麗空靈,為他的傳統筆意注入了現代新氣象;再看吳強的瓷繪藝術作品,“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真有信”,肆意奔放的筆意、色相,如鬼斧神工,自然天成萬象,華滋潤透,把他的意象表現的語言形式推向了新的意境之美。這一切都是爐火神奇的造化,也是他們三人的綿綿詩心與熊熊爐火對話所揭之天機,所結之良緣。
吳強瓷繪作品
他們三人的詩心和爐火化境生輝,生成了和而不同的視覺景象,為景德鎮瓷繪藝術擂臺,留下一道讓人難忘的詩意圖景,也留下一批不可多得,可遇不可求的瓷繪藝術上品佳作,待後來者前來超越。
吳強瓷繪作品
僅借“三化三人行”之際,叩拜古往今來景德鎮熊熊燃燒,從未間斷的神聖爐火,叩拜天地間成造化的神聖天工。
並致意“三化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