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王沂東:《胡建斌油畫》序

王沂東:《胡建斌油畫》序

時間: 2017-07-17 17:40:05 | 來源: 藝術中國

認識建斌是在1988年我的第一本畫冊出版時。那時他畫了不少油畫,並熱衷於西洋古典油畫的鑽研和實踐,對藝術的執著和熱情形成了他人品的基調。寫實油畫是建斌認定的路子,從材料技法到藝術表現,從多層畫法到直接畫法,他都抱著濃厚的興趣。他常謙虛並充滿熱情地與我交流作畫心得。那時,他以南方少數民族生活為題材,完成了《苗族新娘》、《三個苗女》、《初春》、《穿綢衣的女子》等作品。

《苗族新娘》是他這段時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這是一幅肖像畫,取材于黔東南苗族人生活的地方,畫中的新娘著民族裝,其頭飾、項鍊和胸牌的銀質裝飾品體現了濃郁的民族風情,人物表情純樸、端莊,其色彩和明暗關係協調統一,富有裝飾美。這件作品算是建斌人物畫的一個轉捩點,它不同於以往那種寫生習作,而是有自己的審美情趣,在表現手法上追求單純的色彩組合,畫面上減弱了明暗對比,將中間色柔和統一,達到了人物肖像畫的純美境界。因此在1995年北京的一次大型拍賣會上《苗族新娘》創造了佳績。

這個階段的另一件作品《踢足球的人》則是一幅帶有超現實主義特點的作品,這是以他自己為模特兒,在一座辦公樓狹窄的過道上,一個年青人在踢足球,而遠處沒有球門,寄託了畫家此時的心境和某種嚮往。

上個世紀80年代末,被稱為有志青年的出國熱,建斌在這個時候去了日本,他曾説:“到國外去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自己,學習人家有益的東西為我所用。”在日本,他攻讀平面設計碩士學位,並認真研究日本民族有代表性的浮世繪和淋派美術,其抒情性和平面裝飾性給他的畫帶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這使我想到一百多年前的印象派大師,如凡·高、馬奈都偏愛過日本的浮世繪藝術。在日本5年的學習經歷,使他有機會看到東西方繪畫的原作,各類展覽成為他細心品味藝術作品的良機,特別是當代日本的設計對他繪畫的影響很大。從這段經歷,再結合他的作品,可以看出畫面上的設計因素所構成的形式美,形成他靜物畫的一種範式。1994年他在東京舉辦了個人畫展,當時的《人民日報》(海外版)這樣報道:“他的畫是屬於寫實風格的,人物畫的活力、靜物畫的明快、風景畫的優雅構成他作品的整體面貌——東方情調。仔細揣摹售出的每幅作品,發現幅幅都是構圖別致、清新悅目、不落俗套的。這也反映了畫家本人質樸、沉著、執著追求的性格。現代文明評論家、東京學藝大學的佐野寬教授在他的展覽中評價説:‘胡君的畫屬於再現的,具象的畫面中透出抽象的構成意識,是一位有高技巧和深思維的畫家。’美國《華盛頓郵報》駐東京的一位特派記者收購了他的一幅靜物畫,並説:‘我是因為喜歡才買的,胡先生的畫在表現質感上有獨特的手法。’台灣的一位畫商收購了他的兩幅人物畫,言稱:‘畫中流露出的東方美有一種無法逃脫的魅力。’觀眾和收藏家們普遍認為,在當代日本的畫壇具象寫實風格的作品漸漸少了,胡先生的作品很耐看,使我們能夠體味生活、領悟人生。”

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必須要具備描繪人物的技巧,才可能畫出美麗的花朵。”近幾年,建斌主要畫靜物,在繁忙的編輯工作之餘,還這麼虔誠地堅持畫畫,完成了不少好作品。如《青花火龍》,一個長形的法式棒麵包將畫面上下分割,主體物青花瓷罐和火龍果立在其中,左側的果酒與青花瓷形成對比,火龍果的色彩高雅而不浮躁,用筆流暢而不走神,畫面中的幾個物體統一在橢圓形的構圖裏,前面臺桌的平面化處理使主體物更明確和突出,給人以雅致的情趣。這種形式美還體現在《富貴平安》、《春、夏、秋、冬》、《中國陶瓷·靜物》、《海的回想》等作品中。

從這些靜物畫中可以感受到建斌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結,自然界的果實、石頭、海螺、貝殼、瓜藤等都是他喜歡描繪的素材,所選的靜物素材還反映出他對外來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仔細品味每一幅作品,有中國的南瓜、果實、葫蘆瓜,有北京紅肖梨、玉米棒,也有進口的芒果、咖啡豆和檸檬,有中國瓷器,也有洋咖啡機,這種物品的組合反映了一個開放的、融匯外來文化的當代中國面貌。同時,在他的靜物畫中,能看到新鮮水果和乾枯水果的搭配,能看到植物的生命力,亦能見到枝葉的彎曲和枯萎;畫中有盛開的鮮花,也有失去水分而枯竭的幹花和果子。從所選的物品搭配上,蘊含了對生命價值的判斷,這是建斌靜物畫的一個突破,也是當代中國靜物畫在題材上的創新。在表現技法上,建斌仍沿襲了西方大師的傳統,即對照實物寫生,在面對每一件物體時,將表像的東西通過他一筆一筆的繪製成為他獨有的畫面圖像,通過圖像表達出他的心象和氣象。這就是他在藝術多樣化的今天所呈現給人們的詩意般的純凈、典雅、純美的畫風。

2005年5月于北京 王沂東

注:王沂東(國家一級美術師、教授)

王沂東:《胡建斌油畫》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