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中央美院青年教師八人展:西藏無人區風光絢爛(圖)

中央美院青年教師八人展:西藏無人區風光絢爛(圖)

時間: 2013-11-14 12:44:08 | 來源: 中新網


劉商英 《聖湖》

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蒲波) 11月26日至12月15日, “學院——中央美術學院青年教師八人展”在北京百雅軒798藝術中心展出。

展覽展出中央美術學院70一代的青年教師袁元、孫遜、陸亮、石煜、白曉剛、李榮林、劉商英、裴咏梅等八位藝術家的油畫新作。

在26日開幕式上,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表示,學院與前衛藝術家沒表面看的那麼大的區別。前衛藝術家都是學院生産出來的。八位參展藝術家有一共同點,都受到嚴格的學院派素描、色彩訓練。八位藝術家的風格探索各不相同。這次展覽對於探討基礎教學與藝術創作之間的關係,提供了很好的啟示。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譚平講到,共有的生活經歷與特質,決定著參展藝術家自身帶有個性的基因,格外尊重內心體驗與自我價值的體現。在他們身上,體現出在中國當代藝術與藝術教育格局中獨特的意義。

劉商英:用繪畫語言的不真實表現西藏的真實

參展藝術家之一、中央美院教師劉商英的作品是西藏組圖。“西藏的聖湖,到那裏,感覺受到了洗禮,印象非常強,無法抵禦的感覺。”劉商英向中新網記者介紹《聖湖》時説:“這幅畫,我沒有按照照片去畫,我沒有當成一般意義上的風景繪畫去畫,主要是畫心裏的感受。那種感覺是西藏的天空當時烏雲翻滾與平靜的湖面形成反差,讓人好像升騰,不在現實世界的感覺。我希望用繪畫語言的不真實感表現當時的真實。”

劉商英不希望用某種風格來限定自己。那是他第一次去西藏無人區。他説:“西藏天氣的變化很多,不能用某一種已經規定的感覺去形容西藏,不能用什麼去概括它,那就沒有通透的、直指人心的感覺。”劉商英認為,藝術創作的關鍵是藝術家怎麼看待生活,或者説藝術家的世界觀。

“人待在這個世界,藝術家應該有更豐富、具體的關係去面對,而不是某一種風格涵蓋的東西。很多人願意去西藏,覺得刺激,它會讓人反思今天的生活狀態。這種提問的背後,有我非常感興趣的點。這次,我用風景來表達,下次,可能用別的方式來表達。”劉商英説。

白曉剛:用繪畫方式表達好像不構成繪畫的東西

中央美院教師白曉剛的作品以“書”為題材,簡約、沉靜。白曉剛表示,他想要打破一些學院的習慣。“書,既是靜物,又與我們關係很近,提供給我們的不是很多情緒,很安靜,我可以回到內心感受。我不需要看到太多情緒、色彩,完全沉下來思考對繪畫的認識。畫面中要傳遞的不只是書,更多的是我的繪畫感受、繪畫態度。”

白曉剛用一句話概括了這次參展作品的特點——用繪畫方式表達好像不構成繪畫的東西。“我想避免炫技。這組‘書’為題材的繪畫,可能第一眼看到都不具備畫的特徵,但這種衝突,對我個人很重要。”

白曉剛認為,對真實的理解,去掉技巧的炫耀,去掉情緒,留下來的反而更具體。“現在大家不太缺乏趣味的東西,除去趣味之外,還有種精神的東西。不管畫什麼題材,這種東西更單純,但更直接,更重要。”

“誠實”是白曉剛在這一階段藝術探索中得出的信念。他説:“我們躲不開技巧,但技巧不要變成目的,只是一種方法,還是要誠實,這關係態度。面對畫布的時候,就是面對自己。每個畫畫的人都會經歷那個階段,被技巧引著走,但技巧是不太真實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