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文摘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03-25 17:58:05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讀書>

我們由此觸及到了哥特式建築較之於以往建築的一大新穎之處:它提供了一份形式元素圖錄,人們可以從中選取元素任意組合,組合方式無窮無盡。這正是19世紀折中主義者讚賞哥特式建築的原因。

在他們眼中,這種建築比羅馬式建築更具可改造性和自我調節性,適用於從辦公樓到郵局的各類建築方案。這也基本上是哥特式建築在12到15世紀這段時間獲得驚人發展的原因。然而這些元素和形式的組合只有在遵從了一項法則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成為傑作,這項法則就是幾何。此處所指的並非中世紀神學裏富有哲學色彩的幾何,而是實際應用中的幾何,它為不同元素規定了各自的尺度,並將它們置於一定的比例關係之中。

伴隨這些被稱為哥特式的建築資源一道而來的還有兩項革新:建築工地新型組織制度的確立和設計圖紙的使用。這些革新也直接關係到建築師的角色。在一份1272年12月25日簽署的合同中,布魯日(Bruges)的康布隆(Cambron)修道院院長從圖爾奈一帶的兩名石匠那裏訂購了3根墩柱、100塊拱石、64法尺的挑檐、38法尺的人像柱、10面“根據石匠交付的‘莫勒’(molle)製作的非常厚實的”窗戶、3段窗肚墻和12條上楣。“莫勒”即為與實物等大的模型,上述合同告訴我們,此種模型足以充當訂貨依據,這説明當時建築部件的製作和安裝已經完全走向成熟。

這一新局面的形成離不開分工的高度合理化和高精度圖紙的出現。正是依靠這些圖紙,上述模型才得以實物化。更重要的是,這些圖紙還是施工的參照工具,憑藉這些工具,施工團隊才能夠有效協調所有人的工作任務。

······

《信仰與觀看》

精彩文摘

中文版序

編輯推薦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