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脫衣秀”現象談中國的人體審美意識

藝術中國 | 時間:2016-07-09 14:16:19 | 文章來源:上海藝術評論

讀書>

2016 年4 月30 日,多家網路媒體以“東莞美女人體盛宴”為題報道發生在廣東東莞一商場舉辦的活動內容,實際上,早在2000 年武漢首次出現裸體的“人體彩繪秀”,以及2004 年4 月2 日雲南昆明某餐廳以推介日本傳統飲食文化為名開“女體盛”之先河後,美女“脫衣秀”就越來越普遍地公開出現在各大中城市的房展、車展等商業活動上。人體展示是不是如商家所標榜的“人體藝術”?是色情還是審美?

我國人體藝術的源頭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東山嘴的裸女”,反映出早期人類“不以裸為恥”的原始意識。漢唐開明時期,漢代出現裸體陶俑、接吻石像、野合圖等,以及在禪宗思想影響下呈現出世俗化傾向的唐代敦煌石窟內的佛、菩薩、天女、供養人像。其中以菩薩形象最美,據傳工匠多以宮中美人為模特,因此有“菩薩似宮娃”的説法。她們半裸或全裸,豐腴妖嬈,姿態優美,極富世俗人情,被譽為“東方的維納斯”。儘管中國古代藝術也有裸體形象,但總的來説,卻是長期不為主流所容,究其原因至少有三點:其一,漫長的封建專制統治與宗法倫理意志促使朝廷美學觀對“誨淫誨盜”、“傷風敗俗”的裸體形式有本能的排斥,加上民間宗教迷信人體不潔等,共同促成了中國人體美的遮蔽觀;其二,由於“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使傳統文化不乏有意貶損女性的內涵,導致現實女性人體難以成為謳歌讚美的對象;其三,中國藝術整體以追求氣韻生動的意境為最高標準。宋代以後隨著文人畫佔據主流,山水畫、花鳥畫獲得較大發展的同時也抑制了人物畫的發展。

近代以後,與西方人體審美接軌的中國人體藝術迎來發展新機遇,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成為留洋歸來致力於中國人體繪畫藝術創作的開路先鋒。其中,徐悲鴻的藝術實踐最能代表中國人體審美意識的新突破。1924 年的素描習作《女人體》,繼承西方寫實主義風格,筆法細膩、格調典雅,具有東方美的獨特韻味。

新中國成立以後的近30 年中,除了在美院設立 “特區”——以人體為模特兒的寫生模式僅作為教學手段服從政治宣傳需要,與人體藝術有關的一切創作樣式被列入社會“禁區”。1978 年改革開放帶來思想領域的人性解放,人體藝術重新受到關注。隨著國門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等社會因素的改變,中國人體藝術領域出現兩件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作品:一是1978 年唐大禧的《猛士》,第一次以裸體形式塑造女性英雄人物,造型強健有力,充滿力量,富於批判精神和象徵意義;二是1980 年袁運生等為首都國際機場繪製的壁畫《潑水節——生命的讚歌》,表現傣族少女天真、活潑、美好的青春風貌,畫面充滿裝飾性與抒情化的美感。這兩件作品最初在美術界和全社會範圍內都引起過巨大的轟動,飽受爭議,也導致袁運生的裸體少女形象曾一度被遮蔽十年之久。

到了80 年代後期,中國的人體藝術取得了研究和創作兩方面的重大突破。改革開放時期的人體藝術連過美術、攝影、影視三關,是生機勃勃的大發展時期,反映出國人對人體美的肯定態度。一方面,轟動之後的人體藝術很快回歸藝術本體,作為一種造型的訓練和美的參考逐漸被公眾接受和認可;另一方面,人體藝術突破“禁苑”裏單純的技術層面深入到生活的廣闊領域,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本土意識,審美觀念隨之擴大,發生了質的變化。

90 年代以後,“金錢挂帥”的市場經濟模式使這一時期的人體藝術帶有鮮明的消費文化、大眾文化、商品文化特色,推動中國進入人體審美的新階段。從形式的角度來看,藝術家們不再拘泥于傳統繪畫、雕塑、攝影範疇的靜態人體造型表現,單一的媒介和手段被多種媒材混合使用的趨向所取代,現當代藝術家更是糅合全新的觀念、採納綜合的裝置大量運用人體語匯表達對社會、文化、政治的思考,行為藝術、女性主義藝術、觀念藝術等隨之涌現。其中,有的作品站在“美”的對立面而呈現出轉向“醜” 的變化趨勢。

21 世紀,中國人體藝術的發展進入“泛裸體時期”。陳醉先生指出,泛裸體是指“裸體”這種樣式被普遍使用,有藝術的也有非藝術的,甚至有的還成為一種時尚,而社會對此也給予了普遍的關注與認可。以人體藝術模特兒為例,從20 世紀初的“忸怩登場”到2002 年的“東加麗事件”,標誌著人體攝影寫真在全社會範圍內得到認可和發展,説明公眾逐漸摘下“有色眼鏡”正確看待裸體模特兒及其職業本身,這無疑給社會生活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另一方面,由於受到西方性解放運動和全球裸體風潮的影響,各類社會裸體事件層出不窮、五花八門。資訊時代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為其推波助瀾,更是加速了“裸體”的泛化發展。當虛擬世界成為展示“裸體”的大看臺,現實中形形色色的美女“脫衣秀”在“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號召下應運而生。

綜上所述,由於我國傳統文化對現實人體的回避,以及“裸體”在中國古代主流藝術形態中的長期缺席,這都是造成我國人體審美意識發展滯後的主要原因。儘管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外文化日益頻繁的對話交流使人體美的觀念隨之交融與趨同,但具有“中國特色”的“人體彩繪”、“女體盛”,以及穿著越來越暴露的車模之所以能夠在現代社會發揮巨大的“吸睛效應”,仍可歸為幾千年來封建殘余的獵奇心態使然——鋻於絕大多數裸露者是女性的現象,其實是基於男性佔有女性身體所特有的性與隱私的專屬權轉化為整個社會窺私欲的合法化滿足, “藝術”成為商家利用女性裸體的誘惑價值達到經濟訴求的“幌子”。因此,公眾對裸體的寬容態度,雖然折射出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但人們在對女性人體美的公開化肯定與張揚的背後,並非西方社會在傳統文化中形成讚美和崇拜的觀念為主導,而往往帶有男性對女性不尊重的底蘊,從而形成了一種狹隘、扭曲的審美意識。應該説,健全的人體審美觀包含了對兩性人體之美的基本鑒賞要求,能夠在陰柔與陽剛的變化之間體味人體結構和線條組成的韻律之美和精神意蘊;另一方面,正如陳醉先生所言:“階級社會中的人體文化處處體現了男性的強烈的主體意識,女性對美的追求與男性的佔有慾望互為因果地存在著,女性的被欣賞得到包括女性在內的全社會的認可”。一項調查表明,當公眾被問到雜誌封面是希望看到美麗女性形象還是男性形象時,幾乎全部男性都投了女性的票。意料之外的是,大多數女性也將票投給了女性。因此,充滿誘惑的女性身體,既是男性慾望投射的臆想對象,也是女性慾望認同的夢想化身。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不能將所有的人體展示活動不加區分地貼上“色情”、“淫穢”等標簽,但同時,商業與藝術聯姻導致人體藝術庸俗化、低俗化、媚俗化的傾向,也是當前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關鍵還在於把握好“度”的問題。

隨著全球化的人文主義潮流興起,裸體已經越來越廣泛地納入我國大眾審美的視野。一位西方性學家通過研究得出結論,“或許色情永遠也不可能真正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這就促使政府應重視國民的美育教育,培養和樹立正確的人體審美意識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斷細化對色情活動以及相關圖像製品的監督和管理,為人體文化和藝術的健康、繁榮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對於媒體而言,應加強社會責任感,導向正確的輿論宣傳,發揮維繫藝術和大眾的橋梁作用;對於我們自身而言,正如馬克思所説:“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即是説,無論是藝術家還是普通大眾,都要培養正確的審美觀,自覺地區分藝術中“審美”與“審醜”的差異性,還要警惕泛裸體時代各種不良現象帶來的精神污染。

作者/梁玥亮 廣西藝術學院講師

《上海藝術評論第三期》

從“脫衣秀”現象談中國的人體審美意識

脈象大亂的中國水墨

藝術電影應該體面地把錢賺了

一部從劇作到影像全面平庸的作品

《百鳥朝鳳》的命運及這個時代需要怎樣的電影批評

卷首語:惠澤久遠 思之不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