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教廷博物館全品珍藏》試讀:一次心靈朝聖之旅

藝術中國 | 時間:2016-06-02 16:55:23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讀書>

鄭柯,藝術普及類公眾微信號“一天一件藝術品”運營人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應該有一次朝聖之旅。”

這是休•勞瑞(Hugh Laurie )的一句話。休•勞瑞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要是説起他演過的角色—“豪斯醫生”, 恐怕就無人不曉了。這個英倫老帥哥不僅演技好,更是一個藍調演奏高手。那句話,就是他在紀錄片《休•勞瑞的藍調朝聖之旅》開頭講的,當時他正驅車前往美國藍調大本營——新奧爾良。

而我這一生的朝聖之旅,不作他想,必然是教廷。

教廷,是十數億信眾眼中的基督教聖地。但不要誤會,我並不是基督徒,之所以選擇那裏,是因為在我的眼中,那裏是藝術的最高殿堂,是藝術的聖地。

所以, 當我一年前偶然發現未讀在為本書尋找譯者, 頓時“ 小鹿亂撞”,於是主動“投懷送抱”, 申請試譯通過後,終於拿到了原書,一塊三四斤重的、厚厚的大磚頭。

我發現這塊磚頭比我想像的要重得多。

這重量首先來自書中展現出的教廷厚重的文化和藝術積澱。

打開這本《創世:教廷博物館全品珍藏》,首先看到的是教廷繪畫陳列館的藏品介紹,佔到全書將近30%,是分量最重的部分。

如果將整本書的結構比作一座宮殿, 那麼教廷繪畫陳列館無疑是這座華美宮殿的根基。

從中世紀“原初”時期的基督教聖像,到早期文藝復興大師的作品;從拉斐爾、達•芬奇等文藝復興盛期三傑及其師徒好友等人的代表作、威尼斯畫派大師,到卡拉瓦喬等巴洛克頭牌、新古典主義的普桑,再到十八、十九世紀托馬斯•勞倫斯的英王肖像,西方繪畫史的重要畫家,各個藝術流派和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在教廷繪畫陳列館都能找到相應藏品。正如本書第一部分“教廷繪畫陳列館”的前言中所説:“恐怕沒有哪的收藏能與之相提並論。

接下來的內容, 是教廷藝術宮殿的“ 三大殿”: 波吉亞寓所、拉斐爾展廳和西斯廷禮拜堂。

在中國藝術愛好者心中,相比其他兩者而言,波吉亞寓所的名氣沒有那麼大。我也是在翻譯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才了解到這裡精美、恢宏的濕壁畫,其壯觀程度和藝術水準,絲毫不亞於拉斐爾展廳和西斯廷禮拜堂,更熟悉了這些濕壁畫的締造者—平圖裏基奧。在波吉亞寓所的濕壁畫中,他將自己深厚的人文學識、精湛的藝術技法和出色的管理能力發揮到了極致,以至於當時的法國國王都聲稱,自己從未見過如此精美的裝飾。

拉斐爾展廳位於波吉亞寓所正上方,拉斐爾之所以能在這裡大展身手,是因為教皇尤利烏斯二世的賞識。為了給當時才二十歲的年輕畫家充分的表現空間,尤利烏斯二世甚至下令摧毀拉斐爾的師父佩魯吉諾的濕壁畫。看到這一段時,我一方面為那些被摧毀的藝術作品嘆息,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想: 如果不是如此,我們今天還能看到拉斐爾的《雅典學院》嗎?即便參與這四個房間裝飾項目的還有眾多其他藝術家,但正是拉斐爾的作品和構思,讓整個藝術項目成為一個完整的統一體,並在本書的“拉斐爾展廳”部分得以展現。

終於要説到西斯廷禮拜堂了。如果説教廷是我的藝術聖地,那麼西斯廷禮拜堂稱得上是聖地中的聖地了。我曾經無數次幻想:有一天,當我站在西斯廷禮拜堂中間,抬頭仰視,望著米開朗琪羅那神一般的天頂畫,再看看對面墻上的《最後的審判》,那時的我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要是因為作品的典雅之氣將拉斐爾看作“仙” ,那麼米開朗琪羅絕對可以稱為“神”。同樣是在尤利烏斯二世授意之下,短短四年,這個最接近神的男人,一個人,一筆筆,樹立起一座無人可以超越的藝術高峰。

不過,西斯廷禮拜堂中不只有米開朗琪羅,還有波提切利、科西莫•羅塞利以及佩魯吉諾等人的濕壁畫。眾多介紹西斯廷禮拜堂的文獻,重點都放在天頂畫和《最後的審判》之上,而讓大家很少了解被米神光芒掩蓋的這些藝術精品,本書該部分彌補了上述遺憾。

在本書有關西斯廷禮拜堂的介紹中,將整個禮拜堂稱為一件“完整的藝術品(Gesamtkunstwerk)”。但如果你讀完波吉亞寓所和拉斐爾展廳的內容,你會覺得, 這兩個地方同樣是“ 完整的藝術品” 。因為它們無論在建築風格、內部裝飾,還是歷史沉澱上,幾乎可以説不分伯仲,在整個教廷,乃至整個藝術史之中,都有自己獨特的位置。

教廷的博物館群中不僅有繪畫陳列館、波吉亞寓所、拉斐爾展廳和西斯廷禮拜堂,還有教廷圖書館、地圖長廊、庇護—克雷芒博物館、格列高利世俗博物館、格列高利伊特魯裏亞博物館、格列高利埃及博物館、民族學博物館等一眾各有側重的藏寶之地,而且其中不僅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基督教收藏,更有很多“異教”精品,包括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眾多藏品。這些東西隨便拿出來一件,都可以成為其他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但在教廷,它們只能在某個角落裏默然無聲。借這本書,它們有了一個發聲的機會,可以宣告世人:自己是教廷藝術寶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此龐大的博物館群,再加上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教廷高地、花園,等等等等,我們可以下這樣一個結論:整個教廷,不也是一件“完整的藝術品”嗎?

這麼精彩的一件藝術品,要説起它的締造者,喬托、拉斐爾、米開朗琪羅、布拉曼特、貝爾尼尼這些藝術家自然當仁不讓,可是這個名單中絕對不能缺少與他們同時期的教皇。

教廷有無數如雷貫耳的藝術大家之作, 但是在本書中有幸做成大張折疊插頁的作品,只有三件: 米開朗琪羅的《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拉斐爾的《雅典學院》,再就是“西方繪畫之父”和“文藝復興繪畫之父”喬托的《斯特凡內斯奇多聯畫》。

有一個關於喬托和教皇的小故事。

喬托在家鄉聲名鵲起之後,讚譽遠播羅馬教廷。當時的教皇本尼迪克特十一世希望將他招致教廷,但要先考察一下他的本事。面對教皇的使者,喬托拿起一支筆,蘸了蘸紅色顏料,順手抄起一張紙,徒手在上面畫了一個圓。教皇看到使者帶回來的圓,不以為忤,反而心中大喜,因為這是一個如此完美的圓,足以證明喬托是當時最偉大的畫家。由此,喬托得以登堂入室,進入教廷。

教皇貴為億萬人之主,喬托當時只能算是一個小有名氣的畫家,卻只用一個圓來“敷衍”教皇。後者絲毫沒有覺得受到輕慢,而是知人善任,識才賞才用才。

有了千里馬,還得有具備眼力的伯樂。

在本尼迪克特十一世之後,英諾森七世、尼古拉五世、庇護二世、西克斯圖斯四世、亞歷山大六世、克雷芒十四世、尤利烏斯二世和利奧五世等諸任教皇接過了他的衣缽。看看本書中對於這些教皇的譯注,一定會注意到:他們每個人也都是出色的人文主義學者,不但學識淵博,更耗費鉅款贊助藝術家和他們的藝術事業。

如果沒有這些人文主義教皇,沒有他們背後的梅第奇、貢薩加、達瓦拉諾等名門望族的支援,就不會有以文藝復興三傑為代表的這些藝術家,不會有全知全能的“文藝復興人”,更不會有文藝復興和它開啟的理性的、以人為本的、倡導科學和自由的西方近現代文明。

當然,也就不會有今天這麼燦爛輝煌的教廷。這本書也就更無從談起。

説這本書分量沉重,還有一個現實的原因。

作為一本側重古典的目錄類藝術書籍,本書中具名的藝術家和相關人士不下兩三百,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本來浩如星漢,到今日知名者不過十一,剩下大部分都已經湮沒在網際網路的角落、百科全書的索引和人類文明的灰塵之中。為嚴謹故,這些人名(包括出現地名)的翻譯必須規範,前後必須一致,給他們的注解亦須簡明扼要,才對得起他們各自的藝術成就,或是他們在青史上的名聲。再加上諸多作為繪畫作品主題的希臘神話人物、《聖經》故事、西方文學經典、重大歷史事件,凡此種種,在翻譯的過程中,剛開始的時候的確摸不著門兒,來來回回反反覆復,很多名詞都難以確定。此後,跟責編確定了一些基本標準,我作為譯者也決心“上窮碧落下黃泉”,想盡辦法找到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料和網站,最後總算順利交稿。這裡列出一些最常用的,希望能對同道有所裨益。 •中國知網(www.cnki.net):該網站大概是國內最完整的線上文獻數據庫了,聚集了為數眾多的辭書和參考文獻。如果檢索某個名詞,它會列出所有相關參考文獻中對該名詞的摘要解釋,如果做一般了解,基本夠用,要想看詳細內容,需要付費。 •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詞典》第二版:遇到反覆斟酌、難以定論的詞彙時,這是我的第一選擇,更難得的是,詞典中對於歷任教皇都有簡要説明,本書中有關教皇的譯注都選自該書。

•《世界人名翻譯大詞典》和《世界地名翻譯大詞典》:很多沒有標準或者約定俗成譯名的藝術家以及地點,能有中文名字,都要感謝這兩本詞典。

•英文版維基百科(Wikipedia):國外有研究證明,維基百科的正確性幾乎可與《大英百科全書》相提並論,有不少藝術家的根底就是從這裡刨出來的。 •大英百科全書線上版(http://www.britannica.com/):嗯,維基百科的正確性,只是幾乎可與《大英百科全書》相提並論,有時候,還得來這兒查。

•Brill 線上參考(http://referenceworks.brillonline.com/):Brill 是一家成立於1683 年的出版社,有豐富的歷史和人文社科積累,如果大英還不管用,在這裡有時候會有驚喜。 •answers.com 網站:即便是維基百科、大英和Brill,遇到幾乎完全湮沒的某個藝術家,也有搖頭説不知道的時候,大概只有牛津的 Grove Art Online 和 Benezit Dictionary of Artists 能解決問題,可惜這兩位使喚起來費用太高,雇不起。不過我偶然發現:在answers.com 網站上,有些好心人會貼出牛津兩部經典參考資料的內容。因此那裏幾乎成為了我最後的堡壘。

上面這些是我在翻譯本書中最常用到的,還有一些其他零散的資源也就不再贅述。

另外,涉及到人名、地名、專有名詞的注解和一致性問題,對譯者的資料處理和流程管理能力也是挑戰,需要時時留心尋找效率最高的做法。在本書翻譯過程中,我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已經寫過專門的文章詳解。要是感興趣,大家也可以找來看看。

當然,譯文和注解中仍舊難免錯漏,本人文責自負,歡迎各位方家批評指正。

從2014年10月開始,到2015年1月14日敲下最後一個標點符號,總算是把這塊英文磚頭變成了中文,還加入了近千個注解。雖然我還是沒能去成教廷,可整個翻譯的過程卻是走了一遍為期三個月的藝術聖地心靈之旅。那些博物館、藝術家、繪畫、雕塑、挂毯的名字,更加熟稔了,同時也産生了更大的誘惑力。我希望:看過這本書之後,被教廷魅力俘獲的不僅僅是我;這本書應該成為一個盡職的使者,有一天,能夠帶著我和大家一起,去教廷看看《雅典學院》和《創造亞當》,去看看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能夠創造出多麼炫目的文明。到那時,我就可以説:“這一生,我死而無憾。”

《創世:教廷博物館全品珍藏》

《創世:教廷博物館全品珍藏》試讀:一次心靈朝聖之旅

導言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