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與藝術相伴創造與創造力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14 16:43:24 | 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在京都的一個雨天,恩斯特·哈斯出外散步,他本可以注意到公園裏的這張長椅,愉悅地笑笑,然後繼續向前走去。一個多世紀以前,凡·高站在田間,他本可以在看見夜空後返回寓所,而且我們將永遠不會知道這件事。我們都曾經歷過這樣的頓悟時刻:它們將我們置於藝術開始的地方。對大多數人來説,這種時刻本身即為目的。而對藝術家而言,它們只是個開頭,是啟動創造進程的原材料。

“創造力”是在談論藝術時經常被提到的一個詞,但到底什麼是創造力?它是人生來就有的嗎?它能被學習嗎?它會消失嗎?藝術家是否比其他人更有創造力?如果是,他們是如何變成這樣的?許多作家和教育家試圖分析創造力,查明是什麼讓人具有創造性。 儘管創造力的準確本質仍然難以界定,但普遍的意見是,富於創造力的人常常具有某些特徵,包括:

敏感 對所見、所聞、所觸有更強烈的感覺,更易被他人及其情緒感染。

靈活 適應新環境和留意到新環境的可能性的能力;願意去發現具有創新性的關係。

創見 對環境和在解決問題時的非常反應。

幽默 幽默感和獨立試驗的能力。

生産力 輕鬆、頻繁地産生想法以及把這些想法貫徹到底的能力。

流利 能夠隨時自由地表達思想。

分析技能 一種研究問題的才能:深入剖析,找出各個因素起作用的方式。

組織技能 把事物恢復到協調有序狀態的能力。

在欣賞蒂姆·霍金森(Tim Hawkinson)的《表情儀》(Emoter,1.12)時,這份清單會浮現在我們腦中。與霍金森的許多作品一樣,《表情儀》看上去像是業餘愛好者自己動手實施的科學項目,只是有點脫離了控制。地板上的梯凳裏裝著一台黑白電視監控器,已被調至一家本地電臺的頻率。吸在監控器螢幕上的一排排光敏感元件對移動圖像作出反應,通過一團亂糟糟的塞繩、電纜和電線,把信號傳至上方一幅巨大的藝術家臉部照片。臉部的各個部位 眼睛、鼻子、眉毛和嘴 在接收到的信號的刺激下不斷移動,形成各種小醜般的誇張表情。

無疑,是敏感使霍金森成了一名敏銳的面部觀察者,是創見告訴他,像監測腦波的實驗室實驗或把特定的面部表情與特定的情感聯繫起來的過時的科學理論這樣一些不可能的材料能成為藝術品的靈感來源。幽默、靈活、流利和生産力促使他開始探索項目可能的成形方式,而分析和組織技能則是他完成項目的條件。

藝術家這個職業並非唯一要求具有創造力的。科學家、數學家、教師、企業經理、醫生、圖書館管理員、電腦程式員 各行各業的工作者,只要是有能力的,定會尋找提高創造力的途徑。藝術家佔據著一個特殊的位置,這表現在,他們畢生都致力於開拓視覺創造力的領域。

人能變得更有創造力嗎?回答基本上是肯定的,如果他自己允許的話。有創造力意味著學會信任自己的興趣、經驗和選擇,並學會利用它們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水準。最重要的是,它意味著拋棄“已經如何”或“應該如何”的僵化觀念,思考“能夠如何”。當眼睛和思維敞開時,創造力就會成長起來,“看”藝術與“做”藝術同等重要。

作為本章的結尾,我們將考察創造性的觀看所可能涉及的問題。

下一頁藝術是什麼?上一頁第一章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