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多多:耕犁之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25 13:23:22 | 出版社: 中國當代藝術基金出版社

 

由此可見,“挖”和“埋” 這兩套詩歌動作構成了多多詩歌文本的經和緯。其中一個主陽,一個主陰;一個類似儒家,一個靠近道家,在兩者的和諧互補中凝聚力量,輪番向著“土地中心主義”發起語言衝鋒,同時,多多也借用這兩種詩學武器制衡著“土地中心主義”中萬難消除的二律背反,就像尼采説的那樣,無論如何,我們都既要受疾病之苦,又要受解藥之苦。這便是我們的命運。那個快樂的牧羊人恐怕早就已經在暗地裏嘲笑我們了。

時至2010年,人類在21世紀已經走過了十分之一的旅程。此刻,我們這個發達的“文明時代”越來越文明,但卻依然充斥著形形色色的野蠻,其程度卻是有增無減。在中國這片的廣袤的土地上,歷史上發生過的一切都在這裡重復上演。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國人對 “土地中心主義”的膜拜和忌憚從未減弱過,土地與魔鬼梅菲斯特簽署的協議還沒有到期,只有躋身在角落裏的詩歌洞察著真相:“我們唯一忘記的就是人 /我們終於戒掉了人/關心別人的壞習慣/ 當你的手搭到別人肩上/準會感到皮革般的隔膜/當你看到別人的臉/已變得這般冷漠”(多多《鱷魚市場》)。也就是在 2010年,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尾巴上,一個叫汪峰的歌手,其實也算是個詩人,唱紅了一首名叫《春天裏》的歌:

還記得許多年前的春天/那時的我還沒剪去長髮/沒有信用卡沒有她/沒有 24小時熱水的家/可當初的我是那麼快樂 /雖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在街上,在橋下,在田野中/唱著那無人問津的歌謠/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我留在,在那時光裏/如果有一天,我悄然離去/ 請把我埋在,這春天裏/……你是這此刻爛漫的春天/依然像那時溫暖的模樣/我剪去長髮留起了鬍鬚/曾經的苦痛都隨風而去/可我感覺卻是那麼悲傷/歲月留給我更深的迷惘/在這陽光明媚的春天裏/ 我的眼淚忍不住的流淌……

 無論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有多麼文明,或者多麼野蠻,人類在世界面前的迷惘從來沒有消除過。即使在明媚而爛漫的春天,萬物朝氣蓬勃,像我們的祖國,像我們生活于其中的這個豪情萬丈的時代,然而我們是否真正地在這快速流逝的時光中像一個人一樣的去生活過?長髮剪去了,剪不去生活中的雜草,鬍鬚冒出來,冒不出我們此刻想要的幸福。詩,或歌,飄揚在大街邊、天橋下,飄揚在黃金般的麥田上空,撼動著無數的靈魂,他們為了理想,為了生存,為了別人,去生,去死,去瘋狂……然而,究竟有哪一種屬於普通人的信仰可以像24小時熱水一樣,保障著我們的心靈和肉體的純潔?承諾給我們作為一個人一樣的尊嚴?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註定要消逝或已經消逝的東西,我們只能在回憶這種無比憂鬱的動作中,緬懷那一年的春天,那個地點,過於年輕的我們,曾經仿佛像一個人一樣地生活過、愛過、恨過、哭泣過,或者僅僅是一次與美好之物的擦身而過。那些詩人們,就這樣深情款款或撕心裂肺地呼喚著那個短暫的春天;那些詩人們,無論是多多、汪峰,還是那個“快樂的牧羊人”,無論活著的,還是死去的,都願意把自己和自己的那些無人問津的詩,永遠地埋在那裏,一個轉瞬即逝的詞語高挺的腹部,一塊安靜的土地。

1.參閱(法)埃馬紐埃爾·勒華拉杜裏:《蒙塔尤:1294-1324年奧克西坦尼的一個山村》,許明龍、馬勝利譯,商務印書館,2007年版,第183-190頁。

2.(法)盧梭:《論語言的起源兼論旋律與音樂的模倣》,吳克峰、胡濤譯,北京出版社,2010年版,第52頁。

3.(俄)曼傑什坦姆:《曼傑什塔姆詩全集》,汪劍釗譯,東方出版社,2008年版,第175頁。

4.(法)盧梭:《論語言的起源兼論旋律與音樂的模倣》,第53頁。

5.魯迅:《漢文學史綱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版,第12頁。

6.穆旦:《蛇的誘惑》,曹元勇編,珠海出版社,1997年版,第54頁。

7.戴望舒:《戴望舒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年版,第106頁。

8.(古希臘)赫西俄德:《工作與時日 神譜》,張竹明、蔣平譯,商務印書館,1991年版,第14頁。

9.艾青:《中國當代名詩人選集·艾青》,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27頁。

10. ( 美) 羅伯特· 弗羅斯特: 《弗羅斯特詩選》,曹明倫譯,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第 12頁。

11.朱大可解釋了這種“水體語法”的規則:首先是某種堅定的流動氣質,除非遭到嚴酷的凍結或阻擋,它拒絕屈從於一個閉抑的空間;其次,必須窮盡它所面對的空間,只要它自量充足,它就要探入世界的所有縫隙;第三,在水和土地之間出現了互相敵視和征服的跡象,水像永恒的刀鋸,在時間的聲援下,使諸山崩解,大路破裂成碎片,並借助週期性氾濫對空間進行廣泛的掠奪。參閱朱大可:《流氓的盛宴——當代中國的流氓敘事》,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379頁。

12.《老子》,第四十三章。

13.參閱(法)列維-布留爾:《原始思維》,丁由譯,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71頁。

14.參閱(德)胡戈·弗裏德里希:《現代詩歌的結構——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期的抒情詩》,李雙志譯,譯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68頁。

15.(德)保羅·策蘭:《保羅·策蘭詩文選》,王家新、芮虎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頁。

16.(德)尼采:《歷史的用途與濫用》,陳濤、周輝榮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4頁。

17.(德)尼采:《歷史的用途與濫用》,第92頁。

18.(法)斯加東·巴什拉:《空間的詩學》,張逸婧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版,第41-42頁。

19. ( 德) 瓦爾特· 本雅明: 《普魯斯特的形象》,《寫作與救贖——本雅明文選》,李茂增、蘇仲樂譯,東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第163頁。

20.《二十世紀英語詩選(中)》,傅浩編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79-380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信仰與文明上一頁王廣義:“霧狀思想”與“不確定”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時代2011年第一期
· 當代藝術的境遇與變遷
· 把風暴引進更高的城邦
· 微言大義
· 靈魂的隊伍
· 2010中國當代藝術金酸莓獎
· 2010中國當代藝術金棕櫚獎
· 當代精神的藝術救贖
· 心靈的自由與人性的回歸
· “線上人間”水墨的“民國風”與影像的“流變性”
· “視覺運動”架上繪畫研究系列之一
—— 一種藝術內部問題研究的繪畫(節選)
· 王廣義:“霧狀思想”與“不確定”
· 多多:耕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