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海報
“立定精神——1946年的歷史瞬間”以1946年北平藝專和北平美術工作者協會同仁合影為切入點,勾連出對此後中國美術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的兩個事件,即:徐悲鴻1946年對北平國立藝專的改組,以及以徐悲鴻為核心的北平美術工作者協會的成立。這兩個事件,一方面奠定了1949年以後中央美術學院的學術傳統,另一方面也匯聚為20世紀下半葉中國現實主義藝術理念的潮流。
本次展覽呈現了照片中五位藝術家的作品,包括齊白石的《福祿綿長》、徐悲鴻的《暖春》、李可染的《河山如畫圖》、孫宗慰的《遠行》、戴澤的《海》。
作為中國近現代學院寫實主義傳統和現實主義的倡導者,徐悲鴻在批判文人畫傳統的同時,卻對齊白石的繪畫給予了極大推崇,兩度聘請齊白石擔任北平藝專教授,成就了藝術史上“白石妙墨,傾膽徐君”的佳話。站在徐悲鴻的角度,齊白石的繪畫不僅繼承了明清大寫意繪畫和海派金石藝術的傳統,更在“傳神寫照”和“膽敢獨造”方面,顛覆了日漸衰微的文人畫末流,從而為中國藝術的振興打開了局面。
齊白石|《福祿綿長》|146×40.5 cm紙本立軸|1953年
如果説齊白石是從中國筆墨傳統和“師造化”的畫學理念中尋找到了戛戛獨造的改良之路,那麼徐悲鴻和李可染則分別從西方寫實語言、寫生訓練、光影表現等角度,找到了賦予中國畫筆墨語言以新活力的途徑。
徐悲鴻|《暖春》|109.5×35 cm紙本鏡心|1940年
展覽中李可染的《河山如畫圖》創作于1957年,是畫家訪問民主德國時的寫生作品,距離1954年李可染、羅銘、張仃三人在北海公園的寫生畫展覽會已經三年,其以中國畫筆墨表現真實山水意境的風格語言已經成熟。
李可染|《河山如畫圖》|49×34.5cm紙本水墨鏡心|1957年
作為徐悲鴻在中央大學培養的學生,孫宗慰和戴澤是徐悲鴻藝術理念的踐行者,更是以獨特的人生經歷和性格稟賦,為現實主義藝術理念賦予新色彩、開拓新道路的代表。1940至1942年,從“戰地寫生團”歸來的孫宗慰隨張大千一起前往敦煌研究古代壁畫,並赴青海描繪蒙族、藏族人民生活,《遠行》就是此行的代表作品。孫宗慰的這批蒙、藏題材作品,不僅是將油畫語言材料與中國本土審美傳統、現實題材結合的成功案例,更為後來邊疆和少數民族題材藝術創作開闢了道路。
孫宗慰|《遠行》|47x29cm布面油畫|1942年
2022年恰是戴澤的百歲,這位從藝八十多年,執教七十余載的藝術家,一生堅持“畫你眼睛所看到的”景物,以溫潤含蓄的人文關懷發掘生活樸素的美感,本次展出的《海》創作于1961年,是大連寫生期間的創作,躁動的海面和陰沉冰冷的色彩氛圍,不僅讓這幅作品具有了個人表現色彩,更與特定的社會歷史語境産生微妙的聯繫。
戴澤|《海》|24.5x35.5cm紙本油畫|1961年
對於中國畫傳統的改良與創造,以及倡導和推動現實主義藝術理念的傳播與實踐,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孫宗慰、戴澤五位藝術家都以其敏銳的文化直覺和“一意孤行”的藝術魄力,奠定了中國近現代藝術的精神傳統,影響和啟發著中國當代藝術家。
2022年4月7日-5月8日,“立定精神——1946年的歷史瞬間”主題展覽,將於槐軒HUAIXUAN正式呈現,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