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海報
展覽名稱:以美育人——深圳福田美術館開館邀請展
學術支援: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學術主持:邵大箴
策展人:葛玉君
展覽統籌:張闖,謝蕾
參展藝術家:(按年齡排序)
戴澤 杜大愷 何多苓 劉巨德 邱振中 唐勇力 許欽松 丁一林 何家英 韓敬偉 馬路 胡建成 陳輝 井士劍 金日龍 馮斌 盧禹舜 龐茂琨 王穎生 顧黎明 陳湘波 文中言
指導單位: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主辦單位:中共福田區委員會,福田區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中共福田區委宣傳部,福田區公共文化體育發展中心
執行單位:福田美術館,寶甄藝術
協辦單位:天津恒峰藝術館,成都D空間
展覽時間:2020年9月22日—10月10日
展覽地點:深圳市福田美術館
2020年9月22日,福田美術館將為公眾呈現“以美育人——深圳福田美術館開館邀請展”,本次展覽匯聚當代美術界極具影響的藝術家、藝術教育家22位,共展出精選作品121幅。
以美育人——深圳福田美術館開館邀請展
作為深圳福田美術館的開館展,本次展覽嘗試性的提出一個與當下社會、生活、藝術乃至城市發展命題緊密相關的新的視角——“美育”來切入。並由中央美術學院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這兩所最為重要的藝術學府作為學術支援單位,由兩校著名藝術家、藝術教育家為主的共計二十余人參加精心打造而成。本次參展的藝術家既有作為新中國美術的奠基人、見證者與推動者的百歲高齡的老前輩,也有美術界、美術教育界所公認的學界泰斗,當然還有更多當下美術界的中堅力量。我們期待此次展覽在帶來一場視覺盛宴的同時,呈現出一種“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潤人”的美育精神的延伸。同時也期望與經濟最活躍,訊息最發達的中國深圳四十年來的發展形成“共振”關聯。
我們知道,新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美育”的重要意義再次突顯。2018年8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中特別指出“美育”在社會文化建構中的重要性,他尤其強調“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全國各大高校逐步加大美育工作的力度,有些重點院校專門籌建“美育研究院”並大力增強“美育學科”的研究力量。“美育”在社會發展,現代化進程中所潛在的推動力也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關注。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説“美育時代”正悄然而至……實質上,“美育”概念出現在20世紀初期,最早“美育”一詞是在“教育學”和“哲學”領域同時出現的,這意味著“美育”不僅是哲學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屬於教育學的學科範疇。蔡元培先生是“美育”的積極倡導者,他所提出的“美育”,是一個包容性很強並帶有整體性,綜合性,學科的交叉性特徵的概念,不僅包括學校美育,亦包括家庭、社會美育。不僅包括文化設施、園林點綴等,更是包括“藝術教育”……而“美育”在20世紀也經歷了一種漸進式的發展過程,從最初興起的美育研究,到抗戰、新中國初期的美育功利化傾向,再到新時期以來的美育德育化以及學科融合下的美育審美化、科學化過程。進入新世紀以來,“美育”的綜合性、交叉性特點更加明顯……這也影響到對未來人才的培養方面,逐步由過去偏向“單一化”模式而向偏重綜合素養的“複合型”人才培養轉換。即要著眼于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修養、系統的專業理論體系和紮實的實踐能力的“複合型”人才的培養。
儘管“美育”具有“美的研究”與“人的教育”等跨學科特點,關涉提升全面素養等教育綜合課題,但毋庸置疑,“藝術教育”在美育工作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甚至曾經一度把“美育”等同於“藝(美)術教育”。此次展覽,便是以“美(術教)育”這一獨特視角為切入點,希望能夠盡可能反映、呈現這些典型藝術家考察、研究、創作的心路歷程,對當下社會情境、社會問題的敏銳反思,以及在這種情形下所體現出的“美育”的維度……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説,文藝最能代表時代風尚,引領時代風氣,而藝術創作也隨時代的發展反映著不同的時代命題。新時期以來,社會極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文化交融交鋒,市場瞬息萬變,不同板塊“共時性”的處於同一場域之中。這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浪潮,給文藝創作也給藝術觀念都帶來深刻的衝擊,但無論情境如何變遷,“美育”始終是社會建構的內核之一。正所謂“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藝術作品看似並不能直接影響社會進程,但藝術創作背後的驅動力及其散發出的美學特質卻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每一顆心靈。當然,也只有美術創作在“接受”的過程中,才能真正意義上形成具有能動性的主體,進而在與觀者“對話”與“互動”中給人帶來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的作用。而“接受”的過程也正是作品生命力獲得和最後完成的過程……在與這些創作相互“凝視”的同時,感受著、體悟著“它(他、她)們”的精神世界,並反過來修正著自我對生活、對社會、對歷史的認知。也正是在這種迴圈往復中,我們所謂的“美育”的價值或許才在真正意義上得以實現。
最後,正如“福田”一名的由來,一説“湖山擁福,田地生輝”(宋代);另一説源於開荒造田,塊塊成格,故名“幅田”(南宋),後人諧音為“福田”,即“得福于田”。而在佛教文化中,福田更具有“福德之田”的含義,猶如農人耕田,能有收穫。無疑,“田”與“種植培育”有著直接關聯,更與有品質的培育過程即“美育”關係緊密。因而,我們也可以將此次展覽引申理解為,“福田”——“得福于田”——“得福于育”——“得福于‘美育’”,“以美育人”可以培育人之性靈,可以讓我們都從中受益,從中“得福”……甚而直接參與到當下的文化建設之中,併為深圳的高速發展注入可持續的精神文化動能。這也是“以美育人——深圳福田美術館開館邀請展”的意義所在。
葛玉君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2020年8月8日
部分展出作品:
杜大愷 《雍梁行1 》 63×93cm 2016年
劉巨德 《舞蹈家》 120x69cm 2013年
邱振中 《渡》 45x68cm 2000年
唐勇力 《敦煌之夢-祈禱太平》 138x138cm 1996年
許欽松 《太行煙雲》180X97cm 2018年
丁一林 《樑上牧歸》 70x80cm 2017年
何家英 《出浴圖》 69×138.5cm
韓敬偉《溪山春曉》96cmx60cm 2010年
馬路《憑何而立》 90cmX120cm 2016年
陳輝 《 什剎海印象》 125x125cm 2008年
馮斌 《2014-22》布面油畫 100 X 120 cm
龐茂琨 《彝女》 60x50cm 2020年
盧禹舜 《靜觀八荒系列18》 143cm×35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