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水墨的轉向—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西安站)

水墨的轉向—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西安站)

時間:   2019-09-25 16:14:44    |   來源:    藝術中國
展訊 >

展覽海報

水墨的轉向—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西安站)

The Turn of Ink Painting Chinese Contemporary Ink 

總顧問 |徐裏

Consultant

學術顧問 |杜大愷 /盧禹舜/林容生 /蔣世國

Academic Adviser | Du Dakai /luyushun/LinRongsheng/Jiang Shiguo

學術主持 |陳浩 

Academic Director | Chen Hao 

策展人 |于量 

Curator | Yu Liang 

展覽時間 Time

2019年9月29日至10月20日

開幕式:

展覽地點Venue

西安當代美術館(西安市雁南一路曼蒂廣場負一層南區)

參展藝術家Artists

參展藝術家:蔡廣斌 /崔彤 /黨震 /杜小同 /竇金庸 /代英倫 /戴映卿 /丁山 /范治斌 /郭志剛/花俊 /侯拙吾/秦修平 /沈逸樵 /孫曉楓 /邵泳/孫津/蔣世國 /蔣非然 /焦永鋒 /孔燕 /李崗/李戈曄 /劉明波 /劉西潔/劉筱靜 /賴昌平/黎小強 /李駿逸 /柳華林 /盧虓 /莫軍華 /馬兆琳 /龐飛 /任仲志 /蘇濤 /蘇宗輝 /唐文國 /屠鴻輝 /王犁 /王煜 /王永成 /王金峰 /王珊/武斌 /韋健勇 /吳非 /吳江 /徐加存 /謝士強 /許翔 /姚瑞江 /張富軍 /張明弘 /趙強 /周春燕 /曾軍藝 /張繼華 /宗錫濤

主辦單位| Host

中國水墨畫學會

協辦單位| Co-organizer

西安當代美術館

媒體支援

Media support

藝術中國、在藝、雅昌藝術網、今日頭條、西部網、陜西電視臺、水墨記、雲水墨

水墨的轉向——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

前言

水墨在當下,到底是形式還是概念?大多數人在談論它的時候都不曾真正地説清楚過。當然,我也無法回答清楚。但這並非是一個悖論,從當代文化的大背景來看,水墨本身正面臨“圖像轉向”的問題。

“圖像轉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學者W. J. T.米歇爾提出的,他説:“哲學家們所談論的另一次轉變正在發生,又一次關係複雜的轉變正在人文學科的其他學科裏、在公共領域裏發生。我想把這次轉變稱作‘圖像轉向’。”而“圖像轉向”無疑與影像技術和消費文化的快速發展有關。因為兩者在使圖像生産倍增的同時,也使人們的生存經驗與視覺經驗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進而使大眾也成為了圖像的製造與傳播者,這種大變革的當下必然給任何形式的藝術語言造成轉向和變革的壓力。

回到水墨,它不僅有著嚴格的程式規範,亦有一套完整的價值體系,且互為表裏的,當藝術家們立足於傳統的筆墨程式規範和價值體系時,極難進行全新的藝術表現,至多只能在固有的表現框架內略有調整和改變。反過來看,當藝術家們試圖革新傳統的筆墨程式規範和價值體系時,水墨畫又容易失去賴以生存的命脈。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水墨從它的概念建構到語言表述都面臨著當代化的巨大問題。從歷史的眼光來看,’85新潮以後,這種自覺與非自覺的轉變都已經走過了快三十年的歷程,其中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大量的創作實踐告訴我們已經有不少新水墨畫家開始了進入當代文化的探索,這不僅使得“圖像轉向”的現象在水墨創作中出現,也使水墨創作出現了新的變化。

此次推出的“水墨轉向”——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參展的五十余位藝術家,從題材上看,他們的創作路徑大致是山水和人物兩大門類,而可貴的是,他們一方面極其注重水墨媒材的特殊表現,另一方面還機巧地轉換了全新的圖像,從最後的畫面來看,都成功地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全新語言。從這點上來説,水墨創作中的“圖像轉向”並非是一個純粹的形式問題,新的圖像既積澱了新的生命經驗與藝術觀念,也迎合了新的文化價值與審美取向,我想這才是展覽最大的意義所在。

于量

2018年於揚子江畔

屠鴻輝,“黑色風景”34cm x 20cm,紙本水墨,2017年

黨震,“風景手稿 ”,紙本設色,29.5x52cm ,2017年

杜小同,“谷”,130.5x63.2cm,水墨宣紙,2017年

花俊,”雲起之七“,水墨紙本,124cmX124cm,2016

劉明波,“石梁寫生”,41.8x75.6cm ,絹本水墨 ,2015年

秦修平,“大魚組畫-2 ”, 紙本水墨 ,125cmX193cmX4 ,2016年

王煜,“茶 Tea ”26x66cm ,紙本水墨, 2018年

水墨的轉向—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西安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