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五月•涵 芬——鞠洪深 徐蕓水墨作品展

五月•涵 芬——鞠洪深 徐蕓水墨作品展

時間:   2017-04-26 16:00:02    |   來源:    藝術中國
展訊 >

 

主辦單位:商務印書館涵芬樓藝術館

展覽時間:2017年5月1日至5月15日

展覽地點:北京王府井大街36號 涵芬樓書店二層藝術館

學術主持:清華大學美術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冠中研究中心主任劉巨德

開幕酒會:2017年5月1日下午3點

媒體支援:藝術中國

主辦單位:商務印書館涵芬樓藝術館

展覽時間:2017年5月1日至5月15日

展覽地點:北京王府井大街36號 涵芬樓書店二層藝術館

學術主持:清華大學美術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冠中研究中心主任劉巨德

開幕酒會:2017年5月1日下午3點

媒體支援:藝術中國


喇叭花 鞠洪深 40×58 2015

2017年5月1日,下午三時,在北京王府井商務印書館涵芬樓書店二層藝術館,將舉辦題為“五月•涵芬 鞠洪深 徐蕓水墨作品展”的畫展。商務印書館涵芬樓的創立可遠溯到1904年,在出版與文化建設方面,始終是一面旗幟,今天,商務印書館涵芬樓將與藝術家攜手合作,創建更加精彩的文化建樹。“五月•涵芬 鞠洪深 徐蕓水墨作品展”展覽的學術主持,由我國著名畫家、“清華大學美術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冠中研究中心主任劉巨德先生主持。參展的藝術家:鞠洪深先生、徐蕓女士,均畢業于原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裝潢係 ,書籍藝術專業。


西塘·古橋 鞠洪深 93×49 cm 2016


 


狹窄的水道 鞠洪深 28×40 cm 2016


 

鞠洪深,1983年至2005年在雲南人民出版社任裝幀設計室主任,2005到至今為北方工業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2012至2014任北方工業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現任北方工業大學素質教育辦公室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籍裝幀設計家協會會員、中國第三屆書籍裝幀委員會委員。

徐蕓從中央工藝美院裝潢係書籍裝幀專業畢業後,曾在出版社從事裝幀設計、美術編輯工作,1996年 應德國奧格斯堡職業藝術家協會邀請作為交換藝術家在德國工作。2005年移居北京,先後任教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北方工業大學藝術學院。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吳冠中研究中心研究員。


冬末松樹林 徐蕓 69×70 cm 2017

鞠洪深 徐蕓此次展出的作品,大部分取自2016年美國休斯頓南方大學博物館“中國印象“展的參展作品。鞠洪深的作品除了幾幅花卉之外,大部分以“水鄉”為創作的題材。

鞠洪深認為,今天,面對一個世界文化碰撞與交融的時代,用中國江南“水鄉”作為視覺符號,詮釋中國文化的內涵,似乎更為貼近。黑瓦白墻---這樣一種色彩語言系統,它與道家的陰陽轉化的哲學方式甚為默契;“水鄉”的“水”---平靜地水、和緩地水、濃郁地水,“上善若水”,恰恰是中國人的處事理念,面對自然的精緻入微的變化,用中國毛筆提按的書寫方式,這些足已傳達了中國人特殊的敏感和浪漫情懷。”

徐蕓的作品多取自生活和大自然,四季的樹林,四季的花卉,“春天 ,桃花林、楊樹林、柳樹林、丁香花林……徐蕓畫了那一刻 ,採下一枝桃花 ,插在漆黑如夜的瓶中 ,花與瓶擁吻。墨色悄悄地告訴她 :宇宙之花開放在永恒的黑色真空中。


行進的馬群 徐蕓69×140 cm 2016


 


你見過那些樹嗎 徐蕓45×70 cm


 

入夏 ,桃花謝了 ,飄零四方 ,一陣雷聲 ,回蕩天涯……徐蕓一點一滴把樹林間閃爍的光斑、露珠、音節、韻律盡收筆底 ,如同滴翠 ,陽光金黃……:五色的墨裏有月光潮汐的涌動。她跟著水和墨走了 ,走向自然的深處。

秋天來臨了 ……在陽光裏默默燃燒 ,燒紅的雲朵落下。……徐蕓彎腰把它們捧起 ,浸藏在她的水墨裏……她醉了醉在黑白灰五色氤氳的水墨裏 ,腳印仍然穿行在連通天地的林木根脈中。樹林輕輕地告訴她 :藝術生命最深的根伸展在蒼穹。

冬天 ,樹木、山巒、小路 ,渾茫疏荒……徐蕓畫著熟悉而陌生的樹 ,就像在畫她自己。淡紅的晨光靜靜地告訴她 :一切所見之物 ,內在都隱藏著畫家自己。

徐蕓走在別人沒走過的路上 ,在自然和藝術中“散步” ,令無意識的美 ,通向思想喜樂的巔峰 ,情感、思緒無限漫遊。

這是多麼好的繪畫狀態 ,沒有預設 ,沒有方向 ,沒有限制 ,不跟潮流。在松、靜、自然中 ,徐蕓踏出一條現代水墨的林中路 ,充滿新的詩意……”(摘自劉巨德《行走的林中路》)

“在四季流轉、陽光強弱、風速快慢中, 樹木外在的形狀産生了無盡的變換。而這種變換對於她來説是一種“難以言表的感動”, 也是“雜樹林的內核”。於是, 蔥郁的生長的樹, 光禿禿的凋零的樹, 斑駁的陽光中的樹, 舞動的風中的樹, 踏著時間的步伐在她的畫中游走, 寂寂無人的樹林裏充滿了無限的生機。

徐蕓的花卉主題最為突出。“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碧桃開,這讓人聯想到一個詞就是“迸發”。而她的畫就是要傳達這種安靜的怒放, 無聲無息卻讓人驚艷。這似乎也成為了她自己藝術生活的隱喻, 長時間靜靜地儲備, 再靜靜地綻放,花朵柔嫩, 卻發散出強大的能量場” 。“在水墨的空間裏, 徐蕓憑藉著對自然領悟的稟賦尋覓到了最適合自己的一種表達方式。在大自然的中汲取力量、漂洋過海、反觀傳統......只是為了找尋自己。” (摘自余洋《寂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