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退火新生,跨界重生《黑色物質》玻璃藝術展

退火新生,跨界重生《黑色物質》玻璃藝術展

時間:   2017-03-24 12:53:32    |   來源:    藝術中國
展訊 >

2015年, 一場名為《黑色物質》的展覽在上海玻璃博物館開幕,這場展覽是上海玻璃博物館自2014年起與當代藝術家張鼎、項目策劃李力首次合作的跨界藝術展,同時也是上海玻璃博物館“退火”項目的開始。讓玻璃這種在藝術領域並不常見的創作材料能被更多人所關注,從而能讓更多民眾和藝術家一同思考探索玻璃的無限可能。


▲|張鼎《黑色物質》

去年上海玻璃博物館正式將此跨界藝術合作項目命名為“退火”,何謂退火?它來源於玻璃製作的重要環節,也是玻璃成型的關鍵所在:當炙熱的玻璃在上千度的溫度下被塑型,後經過加熱-保溫-慢冷-快冷四個退火步驟,方形成作品。過程期間,可控性與不可控性相互作用,帶給玻璃藝術品不可預知的宿命,令人著迷。正如同退火工藝之於玻璃創作的必要性與不確定性,在這個跨界藝術合作的項目中,每一個當代藝術家從各自視角出發,利用玻璃這種材料為觀眾和業界帶來充滿驚喜和出乎意料的精彩作品。 2016年11月9日,在籌備、策劃、布展了無數個日夜之後,作為2016年“退火”成果項目展覽,上海玻璃博物館和策展人李力有幸邀請到廖斐和楊心廣兩位年輕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一起深入合作,分別為公眾帶來《平坦》與《玻璃腸》的雙個展項目, 用情懷和概念為公眾構築起了一座聯通傳統與當代、理想與現實的橋梁,傳播玻璃在當代藝術語境中展現出的魅力。


▲|廖斐《平坦》


▲|楊心廣《玻璃腸》

上海玻璃博物館在3月4日傍晚特別邀請藝文界知名人士,共同見證2017年“退火”正式開始。2017新一輪的“退火”即將迎來全新的跨界藝術形式,兩位重量級當代藝術家——林天苗與畢蓉蓉會以自己的視角再次將玻璃與當代藝術熔融到一起,這場新一輪的“退火”也勢必會給我們帶來新的藝術體驗。

每一次玻璃與藝術家擦出的火花都是對藝術的一次重鑄,而上海玻璃博物館所做的就是減緩這一溫度的下降,把當代藝術所受的“應力”減小到最低,從而保證藝術本身的最完美展現。“退火”不僅使得材料能夠充分綻放,更使得藝術的生命力持續加溫、並延展至最無邊的未來。這就是“退火”帶來的無窮魅力,讓我們期待2017年底,林天苗與畢蓉蓉兩位當代藝術家與上海玻璃博物館將“退火”的新作品帶給大家,也將玻璃的魅力延伸向更多的藝術家和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