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那年夏天——趙崢嶸個展

那年夏天——趙崢嶸個展

時間:   2015-10-26 09:57:05    |   來源:    藝術中國
展訊 >


展覽海報

開幕時間:2015年10月24日 16:00

展覽時間:2015年10月24日——2015年11月4日

展覽地點: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一樓展廳

主辦單位: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展覽地址:上海市多倫路27號多倫現代美術館

策 展 人:高 遠

2015年10月24日至2015年11月4日,由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主辦的“那年夏天——趙崢嶸個展”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一層展廳舉行。本次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博士高遠先生策劃,涵蓋了趙崢嶸近年創作的城市系列和園林系列兩部分作品。在畫家看來這些繪畫都是“那年夏天”發生的事。他的繪畫連結了過往與今日,即是重構記憶的過程。他畫中的城市和園林都是他過往的生活、經歷,所見所感的重構和追憶。無論是他前些年的城市系列作品還是近兩年的新的園林系列,都試圖修復某種記憶。我們通過破碎、失焦且帶有迷幻效果的畫面,我們似乎意識到這種“修復”是難以達成的;或許正是因其難以達成,故繪畫便有了其特殊意義。


藝術家近照

關於記憶的迷圖

文/高遠

在一般的行文中,常常以“繆斯”指代藝術,而其含義卻大於藝術。根據古希臘神話,形成了後來九位繆斯女神的説法,她們分別掌管了藝術、科學、歷史,修辭學等極廣範圍的人類知識。這九位繆斯女神共同的母親,即記憶女神謨涅摩緒涅(Mnemosyne)。西方世界的記憶一詞即是由她的名字演化而來,自古以來就作為記憶的人格化象徵,可見藝術與記憶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繫。在實際的文化史研究中,記憶也與藝術有著及其緊密的聯繫。藝術史和文化史家阿比•瓦爾堡傾其畢生精力試圖建立一個被他稱作“記憶女神圖譜”(Mnemosyne Atlas)的無文字的人類圖像知識庫。其初衷就是尋找人類的文化記憶,並通過圖像的組織和歸類,探究人類深層的思維結構。瓦爾堡論述了記憶對圖像的儲藏作用,旨在通過圖像的並置與排列,來輔助記憶,換句話説,就是以圖像重構記憶。

趙崢嶸的繪畫即是重構記憶的過程。他畫中的城市和園林都是他過往的生活、經歷,所見所感的重構和追憶。無論是他前些年的城市系列作品還是近兩年的新的園林系列,都試圖修復某種記憶。在俄裔美國作家、文藝理論家斯維特蘭娜•博伊姆的論述中,將懷舊分為反思型的和修復型的,修復型的懷舊強調的是彌補記憶中的空缺,瀰漫著重建家園的想像,“對過去的紀念碑的完整重建”。而趙崢嶸所對應的似乎就是“修復型懷舊”,他試圖重建想像中的詩性生活或者逝去的傳統,但是我們通過破碎、失焦且帶有迷幻效果的畫面,我們似乎意識到這種“修復”是難以達成的;或許正是因其難以達成,故繪畫便有了其特殊意義。趙崢嶸的繪畫旨在通過形象的把握,構建記憶中的場景,並將一些特殊的或不合常理的圖景安置在畫面的特定位置,即“想像素”。從而使自身的記憶穿梭其中,並隨時能夠找到熟悉的方位。這種方式,即是古希臘到中世紀以來“記憶術”的基本原則。英國歷史學家弗朗西斯•耶茨(Frances Yates),在她的代表著作《記憶的藝術》(Ars memoriae)中,即描述了這種古代到中世紀及文藝復興的記憶術。

趙崢嶸的繪畫,與這種古代記憶術的法則不謀而合,這種表達與人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關。他的繪畫連結了過往與今日,在一種看似狂暴的表現性機理之下,實際上是對於過往選擇性的重現。它構成了一幅幅龐大的記憶迷圖,似乎只有藝術家本人才能夠解碼。


《那年夏天》趙崢嶸 布面油畫 200x150cm 2015年


《炎熱的下午》趙崢嶸 布面油畫 200x150cm 2015年


黃昏,即將燃燒著悸動的靈魂 趙崢嶸 2015年 100x75cm 布面油畫


藍色,記憶裏的剪影 趙崢嶸 2015年 100x75cm 布面油畫


藍色的燈光,黑色張起的穹廬 趙崢嶸 2015年 60x85cm 布面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