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時間:2015年1月20日下午3點
地點:朝陽區湖景東路7號3幢(大屯北路)
出品人:陳明
策展人:王躍龍
策展助理:劉宇甜
特邀藝術家:陳明、馬堡中、張路江
邀請藝術家:尹齊、崔憲基、李天元、崔國泰、呂順、張方白、吳震寰、黃志瓊、楊明煬、張濱、李迪、烏日金、楊光、易斌、劉吉錫、郭承輝、張學海、趙輝、遊敏。
前言
當我們把各種繪畫風格的表像去掉,回歸到社會學的角度去觀看藝術家的特徵,會發現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與他所處的社會環境是分不開的。就藝術家個體而言他表現了所思、所想及所見的視野範圍,而把他放到同時期的人群中找出他們的群體視野與創作的關係,更有利於從藝術發展史中來解讀藝術家群體的創作特徵和具有的意義。
中國60後藝術家是新中國成立後的教育體系下第一代最完整的受教育群體。今天這個群體已在各種領域非常成熟地體現出價值並已擁有了成功,因此研究他們的成長有利於對中國當代藝術史用獨特的視角來梳理奠定理論基礎,以及對未來的影響將更具學術意義。
他們有著完整的教育背景,這意味著對傳統技術的完美把握。當他們進入成熟的年齡時卻在國家改革開放的自由中更需要獨立思考。他們經歷了中國改革開放巨變的30年,從身邊的物質變化,在開放的國際性文化交融中,接觸了各種時髦的藝術思潮,到今天人性關係的扭曲,這個社會已經完全在改變。面對歷史巨變而沉澱下的獨立的價值觀確立,對生活能力的適應。在西方制定的藝術標準下崇拜、跟從,最終保持著自有選擇的堅持,他們放棄了最前衛的藝術形式,拒絕了迎合市場的獻媚,固執地停留在相對傳統的架上繪畫手法,這都體現了一個藝術家創作所應具備的獨立性和藝術家生活經歷後的一種真誠。在而立之年對中國傳統化的深度思考,使他們既傳承了歐洲繪畫的精髓技法,又吸收了中國文化的獨特語言境,傳承與再生在這個群體中發揚光大。
因此我們選擇了用“中國60後藝術家”這個題目,以不用場次交替于不同空間的展覽方式組合成一個龐大的當代藝術展覽巨陣,為社會呈現“中國60後藝術家”一代人群集體創作的面貌以及豐富的個體藝術語言的魅力。
這就是我們發起“中國60後藝術展”的目的及動機。
現在的中國藝術界以60後這個群體為創作的生力軍,他們有著傳統集體主義式啟蒙教育的成長背景,又處於改革開放後完全個性思考的特殊時代,即個人的獨立判斷與思考決定了他們的生活方向,以及對藝術創作語言的表達選擇。
孟京輝、崔健、姜文、賈樟柯、譚盾、嚴培明、劉小東、王小帥……這一連串既熟悉又新銳的名字,他們背後代表著一代人藝術創作的成熟與鮮明的個性語言,這就是60後藝術價值。讓我們透過著這些光輝成就去探討這個社會群體,看看他們在想什麼,想要説什麼,來揭開他們個體形成的秘密。
首先我們從架上繪畫、雕塑以及空間裝置等藝術門類中挑選出具有代表性意義的60後藝術家進行了分階段小組研討會的形式展開,研究及探討。從而更好地讓大家了解60後,了解60後的藝術,以及他們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