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貴陽敘事:新長征路上的“城市零件”

貴陽敘事:新長征路上的“城市零件”

時間:   2012-08-17 16:31:53    |   來源:    藝術中國
展訊 >

貴陽敘事

文/ 呂澎

直至今天,人類關於心靈與感覺問題的研究與思考並沒有一絲進步。在當代藝術領域,哲學家對語言分析的精神流毒也被廣為傳播,這導致了藝術家盡可能地嘗試著將本能、感覺以及那些偶然性的精神活動排除出實驗工作之外,沒有比靈魂的自我懷疑和遊戲更加能夠體現出人類生命的特殊性,這是當代藝術提供的一種精神活動的可能性。

可是,人越是理性地思考存在,越是會發現感覺、本能這類精神活動存在的複雜性和重要性,儘管科學取得了持久的勝利,也沒有人用什麼言詞可以將人的感覺的複雜性表述得如此地清楚,以致可以得出結論説人類的精神活動將向著一種更高級的理性方向發展。這個人類每天發生的一切,都繼續與慾望、本能、感知、幻覺、記憶有關,這些發生在不同內心深處的精神活動仍然是人的心靈世界的主體,當藝術于十九世紀末擺脫了模倣這個唯一任務之後,就一直沒有脫離過這個主體。正是這個主體,決定並影響著藝術的存在與變化,這就是為什麼在觀念藝術成為時髦的語言遊戲之後,還是有大量的描述性、表現性、書寫性的藝術繼續存在的原因。藝術從來沒有獲得像今天這樣寬廣的自由,這讓那些約束自由的進化論者不思其解;理性主義與感覺主義繼續並肩存在,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們所能夠感知和分析的世界,這讓藝術民主論者更加欣喜若狂。

“貴陽敘事”是一部分年輕藝術家的繪畫展覽。那些來自不同畫家筆下的形象世界是不同偶然性的心理活動——脆弱、恐慌、迷茫、焦慮、孤獨、渴望——的特殊表現。我們知道,這所有一切遠離理性的心理活動,都被哲學家們排出在高級的精神活動之外,因為它們似乎很難接近當代藝術的“真理”(“真理”被認為從來都是由概念來獲得的,而表現性繪畫很難與概念分析發生聯繫,即便是心理分析也是如此),觀念主義者甚至認為排出敘事性和表現性應該是取得“當代”身份的基本前提。可是,這樣的分析邏輯也容易類似猜字謎一樣的語言遊戲,而缺乏“感覺”的真實性依託,這樣的結果是:無論政治的、宗教的、社會的、個人的原因,都不再與藝術相關,使藝術接近人工智慧。

人是感覺的生命,感覺可以讓我們所説的“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合二為一,對感覺的信任和發展是藝術家的實驗工作的一部分,這樣的人類實踐活動對於理解世界顯然是有益的,所以,藝術應該始終保持這樣的特徵,這無異於説藝術的精神性始終與偶然性與不可知性保持著聯繫。

“貴陽敘事”的畫家生活在變化中的老城市裏,他們的環境和經歷與北京、上海以及在這樣的都市裏的藝術家顯然有別,不過,正是這樣的差異,使得他們的繪畫具有特殊的地域特徵。然而,與傳統固定的地域符號特徵不同,今天的藝術家的內心的相似性來自環境影響下的思想、情緒與感情上的共鳴,他們的作品尊重自己的感受,提供各自不同的描述與符號,卻不呈現一種共同的程式化現象。這樣的地域性僅僅表現為全球化時代中的一個結點,而不是過去的地域性所體現出來的固定形式。

當代藝術需要提供思考,也需要提供撫慰與催眠,這是人性不同的具體需要。大致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藝術的歷史已經被多重需求給改變了,在一個飄逸的、破碎的、散漫的社會裏,任何形式的藝術以及由此喚起的任何感受都是需要的。“貴陽敘事”提供了一種感性的敘事,一種其他地方沒有的敘事,這樣的敘事不僅僅是個人的經驗,也是我們關心的經驗,這些經驗讓我們能夠體會到差異的存在,而“差異”本身就是全球化背景下生存的前提。也許,“貴陽敘事”中的心理故事始終是含糊不清的、次序混亂的、甚至語焉不詳的,但是,誰又能夠有信心揭示“心靈”或者“思想”的謎底呢?“藝術”這個詞已經被使用了很多很多年了,可是直至今日,也沒有一個批評家將這個詞説清楚,而誰又能夠説清楚心靈的秘密呢?這就是“貴陽敘事”給予我們的特殊的審美感受!

2012年6月29日星期五

 

<  1  2  3  4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