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冰川艷動百雅軒798藝術中心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4-18 17:28:3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展覽時間:2011.04.24-05.18

展覽地點:百雅軒798藝術中心

 

2011年4月24日下午四時,《冷冰川藝術展》將在百雅軒798藝術中心隆重開展,這是繼2009年今日美術館的展覽之後,又一次在京呈現冷冰川的作品。展覽將展出冷冰川總計百餘件墨刻作品和布上作品,匯總了他20多年的創作精品和近年新作。展覽將持續到5月18日。本次展覽的學術主持是著名學者王魯湘先生。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冷冰川就積極活躍于中國當代藝術舞臺,先後出版了十幾種藝術圖文集,影響廣泛。他對中國傳統藝術文化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又以開放的心胸遊學歐洲數年,吸取西方當代藝術的精髓,努力從中國文化和西方藝術資源中尋找新的表現方式。他大膽創新,另辟蹊徑,終於拓展出一片新的藝術天地,那是冷冰川的世界,一個嶄新的現代的世界。冰川世界,別樣洞天,令人驚嘆,遐想無限。

墨刻銀線 巧奪天工

冷冰川的墨刻作品,採用在墨色卡紙上以刀代筆,墨底銀線,營造出一個豐富、委婉、複雜、艷麗,乃至斑斕的精神世界:刻女體、刻草叢、刻花團、刻月影、刻琴韻、刻綺夢,黑白分明,對比強烈;意趣無限,意境幽遠。冷冰川從不預備草稿,逕自下刀,刀鋒銳利,咄咄逼人,在夜一樣漆黑的卡紙上,刻畫出陽光一樣明亮的線條。著名美術評論家陳丹青這樣評價,“當他下刀刻畫之際,他“看見”的其實不是黑白,而是七色,冷靜的黑,刺目的白,隨機玩耍隨類賦彩的遊戲,他在通篇黑白中營造出絢麗耀眼的彩色與光芒。”冰川世界,貌似淡泊,內中熾熱,僅用黑白兩色,就向我們展示出一個寂靜迷人的世界,使畫面裏所有的花鳥蟲魚都具有一種人的感知與靈性,與畫中人坦誠面對、和諧棲居。

冷冰川認為黑白墨刻是“一種很深入表達”,他用“一根線條在尋找一個生命”,那些細密的線,便是冷冰川的命根。詩人灰娃將他的刀鋒比作烏蘭諾娃的腳尖,十分恰當。冷冰川沉迷于刀鋒在紙面上游絲般刻劃的感覺,這種沉迷,使白色劃痕出現了遠遠超出常人想像的致細緻密,出現了雋永而獨特的刻繪意味,它是冷冰川吐出的的心絲、情絲、血絲、神絲。面對冷冰川對物質媒材的敏感和技藝的精到,著名藝術批評家劉驍純不免發出了“天工開物”之嘆。

布面雕塑 東方意趣

冷冰川創造的另一種的藝術樣式是他的“布上雕塑”。他將畫布用茶水反覆地浸染,並伴隨反覆打磨,在布上以積淡墨色為深渾的厚色,然後再將麻絲、藥材渣、茶葉末、枯草屑等多種材料拌和在油畫顏料中,成為綜合媒材進行塑造,産生類似淺浮雕的空間效應。其中的“積染”體現了他獨特的審美情致和精神氣質。他走了一圈又回到了中國傳統的繪畫觀念之上,這種變化也是一種積累,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冷冰川通過他的布上作品創造了一系列符號化的中國文化印記,重新喚起人們對丟失已久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記憶。正如他自己所説:“創作于我就是返鄉,就是回到純真年代。當人達到創作深度時,記憶開始恢復。”於是,中國古代的琴瑟、陶俑,宋人董源、馬遠的江南山水,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墨鳥花果,以及蘇州園林,皮影人物,便都成為他入畫的題材。冷冰川的布上作品有著強烈而鮮明的個人印記,投射出東方藝術的精神和意趣。

名家熱議 好評如潮

王文章(文化部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冷冰川是一個富有個性和獨創性、值得關注的青年藝術家。他的作品很有現代性,這種現代性與現代審美趨向是相協調的,但這種現代性是建立在深厚的中國傳統藝術的元素之上,是深深地植根冰川的作品中被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詩歌和繪畫是中國文化所有藝術中最傑出的典範,這一典範長期以來在中國美學思想史上閃爍著燦爛的光輝。冷冰川的創作將這兩種藝術形式的訓練融合為一體。藝術家將個人的微觀世界通過一幅畫投射出一個宏觀世界,這是智慧的表現,這樣的創作本身就是充滿詩意的。

文/ 陳玲

 

1   2   3   4   5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